外公、外婆

武文军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我的脑海里只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完全没有爷爷奶奶的印象,因为我出生的前几个月爷爷就病逝了,在我三岁时奶奶也撒手入寰,和我们永别了。小时候接触最多的老人就是外公外婆了,因而对于外公外婆我有特殊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和母亲去外公外婆家呆几天,和表兄妹们一起嬉戏玩耍。每每遇到外公外婆家有红白喜事的机缘,我都会跟随大人前往吃席应酬,那个年代走亲戚,往往早上天不亮就得步行或骑自行车出发,记得每次去到外婆家路上走快点会是早饭时,如果路上走慢点都到中午了,每每到了她家庄崖畔时远远就能闻见黄米饭或烙饼的香味,惹的饥肠辘辘的肚子咕咕乱叫,遇到夏季时还会吃到外婆偷偷为我藏的甜杏胡,格外惊喜。看到我们来了,外婆早早就在院畔迎接,记得她那一双三寸小脚走起路来蹬蹬蹬的,像一阵风似的,头戴一顶灰布帽,慈眉善眼的面孔如今闭上眼也能清晰的忆起。晚上和外公外婆睡在大炕上听他们拉家常,说一些陈年往事,听着听着就在睡梦中一觉天明了,如今那些难忘的岁月依旧恍然如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只到我考上中师后去外婆家的次数才明显减少,外公外婆来我家的时日反倒增多了,要么是帮我家割麦子碾场放牧,要么是来我家照料家务,他们来时总会背一袋白面烙饼和杂七杂八的物品,进门时总是气喘吁吁的模样,待我成家后外婆还多次前往我家照顾我的大儿子,只到我小儿出生的前一天外婆突然病故了,她还曾说要来帮我侍候妻子坐月子呢,勤俭持家,积劳成疾的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再后来去外婆家的次数更少了,只有每年外公的生日我们才会雷打不动的前往祝贺,希望他老人家延年益寿,幸福安康。那个年代少有相机,更没有手机,连外婆一张完整的照片都没留下,如今忆起,竟然十分惭愧。</p> <p class="ql-block">  去年新冠来袭,90多岁高龄的外公也中枪了,几经周折,他竟然坚强的挺过来了,亲朋好友都松了一口气,外公却戏谑的说道:“我都是熟透的瓜了,阎王还嫌弃不吃哦!”惹的众人哈哈大笑。记得外公是一个十分倔犟的老头,他要干的事情必须按他的心思执行,连穿戴的衣帽都要顺从他的眼光购置才满意,他还是一个农牧好手,他养的羊和牛总是精心照料,往往比别人家的长的更有精神,更膘肥体壮,他种庄稼也总是精耕细作,别出新裁,能多收三五斗,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打筐编粮仓,起早贪黑忙家务,硬是在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里把8个儿女供养成人。 </p><p class="ql-block"> 有时挺羡慕外公的,虽已90高龄,可除了耳聋,依然精神矍铄,行走自如,膝下儿女环绕,四世同堂,偶尔家中有事聚首,儿孙后辈们有给外公买新衣零食的,有和他拉家常打扫卫生的,有听他讲述前朝后代故事的……后辈们各自尽孝,无不熙熙攘攘,幸福满满,人生至此,别无所求,别无所憾。记得外公外婆都是前半生吃尽了苦头的人,据母亲说:一处新庄院的土方都是用筐笼,起三更睡半夜一担担挑出去的,如今老有所养,老有洪福,给后辈们树立了生活的示范和引领。记得儿时,外婆为了把甜杏胡留给我吃,常常藏在箱底里,只至我假期去她家游玩,看看四下无人才匆匆忙忙拿出来塞进我的衣兜,如今她离世已有二十余载了,可吃甜杏胡的一幕还历历在目,这也让我对外公外婆的印象格外深刻。每每生活不如意时,想想前辈们的所做所为,顿觉心里畅亮了许多,再大的困难也只觉得如同鸡毛蒜皮,随风而逝。</p> <p class="ql-block"> 人生古来七十稀,精神矍铄的外公如今91岁高龄了,除了耳聋平时步行连拐杖也不用,今年夏季去探望他时,他坐在院子的凉棚下闭目养神,一生陪伴他的庄院是他用勤劳的双手提着马灯起三更睡半夜一筐一筐担运修成的,何其不易啊,如今院子维修一新,更加敞亮了,坐在院子里的外公活成了一支我们后辈须仰视的标杆,他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愿外公幸福久久,永享康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