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初雪

田野

<p class="ql-block">晨起临窗,见屋外一片洁白,原来昨天晚上北京下雪了。这不啻是一个特大喜讯,因为多年来,北京的初冬已多年不见雪了,而且,这雪是在大雪节气时下的亦是很难得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次降雪气象部门是提前做了准确预报的,这就更让大家十分地期盼。早上,我的同学兼战友建国在微信“北京战友群”说:</p><p class="ql-block">昨天,天气预报说有小雪……</p><p class="ql-block">我等呀……盼啊!</p><p class="ql-block">失踪的雪,久违的雪 ,深夜仰望,窗外闪烁的灯光,北风呼啸而来,裹着雪花,终于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p><p class="ql-block">雪给人一种感觉,仿佛能洗涤内心的尘埃,留下一片清净和宁静</p><p class="ql-block">雪静静地飘落,给大地带来了一片洁白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美好。</p><p class="ql-block">迎一场雪落,念人间安好。</p><p class="ql-block">祝大家快乐!小心路滑![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公很讲政治,没有让大家失望,既然你们预报了明天有雪,那我就一定要让它下来,而且不能太吝啬,撒点细沙,那算什么?大一点吧!给你们气象部门同志的面子足足的。</p> <p class="ql-block">北方下雪很正常,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哪一年不是大雪纷飞,林海雪原,哪里的人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反之,华北地区就没有那么多的雪,每年不过两三场,而且不大。虽然,诗仙曾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之诗句,但这纯属诗仙的文学狂想曲。民国的梁实秋在他的散文《雪》中认为:李白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是的,即便是西伯利亚的雪也没有那么大,李白善于夸张,而且他其实也没有到过北京(幽州),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他丰富的想象力,是文学语言,当不得真。</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北京的雪下的确不多,元旦前下的更少,有时有都没有。大凡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少越是显得珍贵。所以,下雪了人们都很兴奋,大凡有点时间的都喜欢去公园拍个雪景,凑个热闹。我亦算是其中的一个,但凡有时间,我是逢雪必去。去年去了颐和园,前年去的圆明园,今年则去了紫竹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紫竹院公园在白石桥国家气象局西面,公园不算大,但景色很宜人,且在现在市区范围之内,即便按过去的城区概念来说距西直门也不过两三公里,就是一步之遥,传统概念上的京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春日杨柳依依,夏日荷花满塘,秋日夕阳霞照,冬日竹林婆娑。最值得称道的这里有一个可以划船的水面。我说过,一个公园必须有水,水是公园的眼,这好比画一条龙,龙没有眼睛就是死的,点上眼睛龙就活了。南方多雨,大者汇流为江河湖,小者积水为塘,所以建园林从不缺水。而北方则不然,干旱少雨,形成湿地不易。但凡水源充足的地方都会被开发为景区或公园,如我所居住的行政区海淀就因地下多泉水而很早就被开发为自然景区。区内有一叫做万泉庄的地方,泉水丰盈,到处都是小泉眼,号称万泉,故村子因此得名万泉庄。距它不远有一泓水面叫瓮山泊,又称西湖,今天叫昆明湖,颐和园就以它为中心而开发成为现在著名的园林景区。它的西面玉泉山因玉泉之水京城第一而成为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静明园。</p> <p class="ql-block">紫竹院的园林历史也很悠久,早在三国时期曹魏的将军刘靖修建车厢渠时就已将水引流到了紫竹院,让紫竹院有了充沛的水源。金代打通海淀台地修金水河院,汇入白莲潭后,紫竹院水源更加充裕丰盈,这里修建了码头,成为元代皇帝游玩藏龙舟的别巷。后来,水利专家郭守敬为解决北京城的漕运,从京北昌平的白浮泉引水,汇瓮山泊与紫竹院的水到积水潭,使紫竹院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紫竹院完全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是大众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每天这里跳舞的,唱歌的,健身的一拨拨,一伙伙,绵延不绝,儿童游乐园更是让小朋友趋之若鹜,向往有加。</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雪让公园披上了银装,我从南门进去,电子指示牌上显示目前在园人数为1882人。我沿路向西围湖而行,一路见到好的雪景就拍几张,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雪的衬托下,松叶更青,松干更直,一棵棵银装素裹的松树将紫竹院冬景映射的更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的游船也披上了银装,像战舰一样排成了队列,整装待发。其实,它们是开始了“猫冬”。</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水面虽然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结冰,但水波已经不兴。因为雪的缘故,似乎有点雾气迢迢,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紫竹院的亭子甚多,有的在土山上,有的在湖水边,如果雪正下时坐在亭子品茗赏雪或绿蚁红醅那是非常快活的。</p> <p class="ql-block">明代张岱有一篇《湖心亭看雪》,仅有百余多字,寄托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思念,很有意境。录之如下:</p><p class="ql-block">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p><p class="ql-block">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p> <p class="ql-block">虽然雪后有点微寒,但跳舞的,唱歌的,遛娃的一个也不见少。我想这也是盛世的一种景象吧,安居乐业,夕阳箫鼓。</p> <p class="ql-block">天已过午,不觉间我不知道究竟转到了哪里,紫竹院的幽径颇似祝家庄的盘陀路,七转八拐又回到了原地。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拿出手机定位导航回到了南门,结束了今天美妙的赏雪历程。</p><p class="ql-block">2023—12—12于海淀港沟南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