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惟青州(上)登云门山

幸福

<p class="ql-block">去山东青州的想法大约有7、8年了,最初始于同事一次暑假带孩子回老家的分享,她从小在青州长大,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如数家珍,尤其说起从小就爬的云门山、全国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国家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馆藏5多件文物的</span>青州博物馆,那流露出的热爱与自豪,让我对青州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从春天开始筹划行程,又在网上看到青州黄花溪深秋的红叶,被美景深深吸引,终于把出行时间定在了10月末。因为只有周末2天时间又想多去几个地方,我拟定了一个紧凑的行程:周五下班后出发,高铁到济南宿一晚。周六清晨乘坐6点多的火车,7点多到达青州。周六上午登云门山、下午参观青州博物馆、晚上逛青州古城,周日去黄花溪赏红叶,晚上回津。这样比周六早晨出发能多出小半天游玩时间。行程出炉,我和刘蕊一拍即合,买车票、订住宿、查攻略,并将本次行程命名为青州特种兵之行😁。</p><p class="ql-block">周五下班时间终于到来,跟随周末拥挤的回家人流,我们到达南站,登上去往济南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高铁飞驰,1个多小时后我们已来到人头攒动的济南西站。</p> <p class="ql-block">周六早晨出发的车站是大明湖站,我们打车去往已经预定好的位于大明湖北门附近的宾馆。听老板讲,周六济南有马拉松赛,宾馆房间也很紧张。</p><p class="ql-block">宾馆房间布置的很温馨</p> <p class="ql-block">周六凌晨不到5点我们便起床了,宾馆离大明湖北门就几百米的距离,我们想去湖边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天空还看不到一丝光亮,湖边已有晨练的人在跑步。用手机夜景模式拍了一下远处的超然楼,不很清晰,下次有机会定要看下傍晚时分“超然楼”骤然亮起的那一璀璨时刻。</p> <p class="ql-block">5:45分我们来到了大明湖站候车,济南共有3个火车站,我们这一趟便途径了2个😁</p> <p class="ql-block">很久没坐过绿皮火车了,这趟列车是从北京出发到威海的。</p> <p class="ql-block">太阳冉冉升起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本次行程的目的地-青州。</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青州名称始见于中国最早的地理专著《尚书·禹贡》。大禹治水,把全国按照山川以及河流的走向划分了九个区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古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豫州。在九州中,青州的位置在中原大地的最东方,根据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看,东方属木,木颜色为青色,所以青州的名称便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宋代名臣寇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都曾在青州当官理政,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曾在此居住近20年,写下许多传世名篇。“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宋代大文豪苏辙的诗词为古青州作了完美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下了火车我们打车直奔云门山。云门山离主城区较近,位于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主峰大云顶有一如门石洞,南北相通,夏秋时节可见到云雾缭绕,穿洞而过,“云门山”名便取自此景。大约2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山脚下。</p><p class="ql-block">云门山早在隋、唐、宋时期就深受佛、道两家的青睐。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二百七十二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的游览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云门山”的山门,四柱三门的牌坊,黄色琉璃瓦覆顶,高高矗立,牌匾是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层层石阶通向山上,沿石梯向上攀登,两边种植都是松树。云门山海拔虽不高,但前边一段路程没有太多的景观,爬起来还是有些累。</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了观寿亭。中国传统六柱六角叠樑重檐结构,樑柱上绘有福禄寿喜,八仙过海等吉祥图案。亭内有六个石鼓形的凳子,是用青州的特产青刚石制成,上面分别刻有貂禅、西施、李清照、王昭君等美女、才女的形象,雕工细腻,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上攀登,前方是一座红色围墙院落,这里是望寿阁,望寿阁属于佛道两家的共同遗址。望寿阁建最北端,左右后三面都是悬崖,是云门山的一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院落中有一块寿比南山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望寿阁,我们继续向上,相隔不远便有石刻展现眼前。</p><p class="ql-block">海岱雄风,字体苍劲有力,位于云门山半山腰的一处石壁之上,是当代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根据国学巨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海岱惟青州”而写,意为东到大海,西到泰山,都是古青州的地域范围。</p> <p class="ql-block">武中奇先生的书法石刻“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松涛</p> <p class="ql-block">又攀登了一段,上行到一处比较平缓的地方。不经意间向左侧望去,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但见天色苍苍,青山隐隐,一条石径蜿蜒通向山峰,顶端是一处古亭,俊秀挺拔,似玉树临风,又如雄鸡独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便是东阆风亭。</span></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邕任北海太守时,李白、杜甫同来青州拜访,李白曾在东阆风亭留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的著名诗句。</p> <p class="ql-block">刘蕊去登了东阆风亭,亭上书写“望海亭”,因建于望海峰之上,古称望海亭、问云亭。在此可东望日出云海,南眺劈山双峰,西观大云金顶,北瞰青州古城等诸多景观。</p> <p class="ql-block">亭上俯瞰下方,绿树成荫,红墙绿瓦建筑隐约其间。</p> <p class="ql-block">从东阆风亭回望,便是云门山的最高峰,大云峰了。西阆风亭建于此峰,与东阆风亭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台阶继续向上,向大云峰开启最后的攀登。</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上最后一级台阶,来到云门山的最高峰-大云峰。这里是一处较为平坦的狭长地带,依次向前可看到石碑、石刻、古建遗迹,两侧是石栏,下方便是悬崖峭壁。</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处“寿比南山”的石碑,后方还可清晰的看到东阆风亭。</p> <p class="ql-block">云门仙境碑</p><p class="ql-block">在云门山顶,还立有“云门仙境”碑,石灰石质,边砌青砖,正中刻“云门仙境”4字,为明代万历年间山东按察司副使高第所立,清代顺治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迎旭门 </p><p class="ql-block">元朝古建筑风格,为全石无梁拱形建筑。据隋代古文献记载,迎旭门只能建于第一个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古青州为东方第一州,所以历代王朝制度中规定,只能在青州建迎旭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迎旭门”前拍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天池</p><p class="ql-block">迎旭门右侧地面上刻有“天池”两字,高150厘米,书法饱满厚重,端庄大气。说起“天池”石刻可有一番来历,南北朝时期这里称为南阳城,明朝洪武三年,即1370年,青州都指挥叶大旺大修城墙,城俯视图似一卧牛。天文家们将恒星分为28个星座,其中有个著名星座叫“牛星”,天上的牛星南边有一颗星名字就叫“天池”。于是就在青州城南边的山顶上刻下“天池”二字,意思就是这里也是天池星与牛星南北对望。寓意此处不是凡尘,原是天界仙境。</p> <p class="ql-block">从此处向下望去,看到了半山腰上我们途径的望寿阁。</p> <p class="ql-block">云门山极顶</p><p class="ql-block">云门山的最高处,海拔421米</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 </p><p class="ql-block">供奉玉皇大帝。原为元朝古建筑,毁于解放战争初期,于1984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天仙玉女祠</p><p class="ql-block">该祠为无梁硬山式双拱建筑,始建年代无考, 元代改建为道士帽式,明代衡王府重修。建筑样式独具特色,石头墙壁厚约一米二, 是民间求子、祈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走过玉皇殿,前方是西阆风亭,西阆风亭由清代青州知府首建,因此处高入云中,古称耸云亭,置身亭中可近观云门西峰,远眺驼山全貌。</p> <p class="ql-block">亭子前方还有一块空地,走上前去,远望西部,群山连绵,风光无限。西阆风亭与东边望海峰上的东阆风亭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西阆风亭已经到了大云峰的最远端,云门山大寿字在哪呢?问了一个游客,告诉我们从迎旭门傍边的石阶下去,穿过石洞便可看到。</p><p class="ql-block">下行了三十多阶陡峭的石阶,右侧山崖上“云门山”“天街云衢”等石刻映入眼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街云衢,</span>古称“神路”,明崇祯四年(1631 年)衡王府命工开凿,全长三丈五尺。盘桓而上,极为陡峭。每逢夏秋时节,云雾弥漫,常呈现“人在天街走,云在脚下流”的奇观,故称 “天街云衢”。我们下行的这段台阶就是“天街云衢”吧。</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方看到了一个南北相通的山洞,这便是“云门洞”了,云门山取名便来自于此,洞高4米、宽6米、深10米,因天光能透进洞内,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洞口时有云雾缭绕,穿洞而过,故名“云门洞”。上方有多处历代名人石刻,明代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乔宇篆书的“云门山”三个篆体大字,与“云门仙境”相映成趣,另有雪蓑道人所题的“鬼斧神工”、“超尘离梦”、“玄之又玄”等石刻。</p> <p class="ql-block">穿过云门洞,是二龙池,古称石井、龙潭,俗称海眼。东池为宋乾德六年(968年)开凿,西池为宋天禧五年(1021年)开凿,以满足山顶庙宇、道观的日常用水之需。</p> <p class="ql-block">前行十几米,我们终于看到了此次攀登的终极目标-一个巨大的红色“寿”字赫然矗立在大云顶背面的崖壁下。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是明朝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为衡庄王朱戴圭过寿时所写,意为“寿比南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底下的"寸"字2.3米,比成人还高,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何须自大"之说。</p><p class="ql-block">从“寿”字雕刻完成后,青州官民,朝野上下,去云门山拜寿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明代雪蓑所书“神在”,为云门山第二大字,字径约1米,与大“寿”字相邻。该字在摩崖之上镌刻而成,笔墨饱满,架构矫健,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尽显狂放流姿之美,可谓神来之笔,恰似“敬神如神在”之意。</p><p class="ql-block">雪蓑,名苏洲,明代河南杞县人,居青州多年,性格豪放不羁。其书法极佳,在青州的遗存有多处,其中在云门山就有多处留下的墨迹,著名的有“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卧豆岩”等。</p> <p class="ql-block">出云门洞,右侧自西向东共有 5个石窟,造像雕刻流畅、线条优美,被著名建筑考育家梁思成誉为“其雕工至为成熟,可称隋代最精作品。但看上去风化损毁的也比较严重。</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看,树木掩映中露出一座亭子的顶部,我们前行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走下几阶台阶来到亭子前方,上书“烂绳亭”三字。《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篇记载,隋朝道士李清在此处修仙,家人弟子用绳筐将其送入云窟中。李清修炼成仙之日出来,见到后人凋敝,绳筐也朽烂如灰,才悟得“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的道理,于是在这里建了这座“烂绳亭”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至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登游览,云门山已登顶,接下来我们下山回返,途中以东阆风亭为背景,我俩拍了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山我们走了另一条路,半小时左右回到山脚下,半天时间,云门山攀登游览完毕。</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云门山自古为鲁中名山,据《辞海》记载“寿比南山”即出于此处,因此又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因其离市区较近,又成为市民假日休闲游览的好去处。我们这次登山过程中,就看到有白发老人带着10岁左右,甚至更小些的孩子来攀登,一路上有说有笑,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我想起老家青州的那个同事说,每次回去都要在清晨爬云门山,她最爱闻林间的松香。晨曦微露,山野间弥漫着松树的清香,沿着石径慢慢攀登,不疾不徐,听林间松涛阵阵,赏崖壁书法石刻,望山峰亭台楼阁,最终到达“寿”字前,摸一摸石刻,拜一拜寿字,多么惬意的时光。登云门山过程,不仅仅是爬山观景,更多是对家乡的眷恋与情怀。</p><p class="ql-block">现今,众多的游客把登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的心愿,我这次登云门山也算完成了一个长久以来的愿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