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鸿雁长飞光不度</p><p class="ql-block"> —— 我眼中的李鸿雁老师</p><p class="ql-block"> 谈及李鸿雁老师,三门峡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说他是文化工作领域的传承者、弘扬者、创新者,是三门峡市重大节庆、重大赛事的直播嘉宾,是三门峡的文化宣讲名家,是三门峡市“十大有影响文化人物”。 </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这个与李鸿雁老师相见恨晚但大有莫逆之交感觉的人来讲,若要对李鸿雁老师进行评价的话,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来形容他更显贴切。他这个为三门峡文化的传播、弘扬、保护的鸿雁,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三门峡文化战线上,始终在文化艺术里长飞,始终在文化艺术的月光里被照亮,如同黑夜里天幕上的闪亮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相识李鸿雁</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原来在山区水库单位工作17年,每次回三门峡也是过个短暂周末,只听说过李鸿雁老师的大名,知道他是三门峡市文化领域的一个知名人士,一直没有机会和工作交集而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有一次周末,市里一位好友说带我去参观个电影展览馆,于是便欣欣然前往,在黄河公园芦荡烟雨旁的电影主题餐厅,面对面见到了李鸿雁老师本人,真正感受到了一场视觉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李鸿雁老师亲自陪同,一个展室一个展室的介绍。琳琅满目的国内外各种电影放映机,大的一米六、七高,镜头有碗口般粗,小的很袖珍,小到一只手便可托放。满眼的电影放音设备一下子将我的记忆拉回了童年,尤其是看到了我少年时帮电影放映员倒带、装片、夹片的好几种熟悉的放映机,边操作边与李鸿雁老是互动起来,一下子没有了陌生感,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一张张他数十年收集的电影海报、《大众电影》杂志、演员的个人黑白彩色照,既为少年时熟悉的作品开心,又为没看过没见过的电影倍感遗憾。初识李鸿雁,从他根根花白的发丝里,我看到了岁月的积淀,看到了中国电影事业的保护和传承;从他的言谈中,感受到了他的直爽与大度、厚重与博学、坚守与坚韧,大有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相知李鸿雁</p><p class="ql-block"> 此次电影展览馆归来,开始留意关注李鸿雁老师。无论每年三门峡举办国际黄河旅游节里“横渡母亲河”活动现场直播,还是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赛的现场直播的解说嘉宾,李鸿雁老师都会坐阵直播室,解说三门峡的历史、地理、文化。他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大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博学与睿智。在此后的交往中,慢慢了解了李鸿雁老师从河南电影技术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长期在三门峡市电影放映员岗位上工作,伴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对每一部电影,从编剧、导演、演员到电影评说,他了然与胸,全面详实。为了搞好文化宣传,他的足迹不仅遍布三门峡各地,而且还曾经带着演出团队赴西北各省演出,演出甚至深入到偏远的县城,据说他还到过我的老家演出过,可惜当时上学,没能亲眼目睹。每次听他讲起跨省演出过程中经历的危险、艰苦、辛酸,令人既肃然起敬有泪水打转,他的故事讲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钟情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他始终执着地坚守着文化宣传这块阵地。他为了收藏电影放映设备,花光了自己的工资和积蓄;他为获得一份未收藏到的杂志,不惜半夜坐绿皮火车跨省登门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p><p class="ql-block">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为了坚守这块阵地,为了弘扬和保护好影视文化、三门峡黄河,2003年12月,他发起创办成立了三门峡三人形象策划有限公司,将文化的视角转向更大的领域。策划承办了五届豫晋陕金三角地区大型电视集体婚礼,让更多的青年实现了秦晋之好、豫晋䄊禧、豫陕之姻。在大灾大难发生后,他带领团队举办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向灾区送去了三门峡人民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他始终不忘自己是黄河三门峡建设者的传人,为了唱响黄河,弘扬黄河文化,他组织了三届黄河大合唱艺术节,遍访黄河上的老艄公,搜集、挖掘、整理出了《黄河船工号子》,并组织三门峡知名艺术老师进行编排、演出,将这一失传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为了留住三门峡大坝建设者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他坚持不懈开展了第一代建设者人物访谈,保存了第一代部分枢纽建设者珍贵的影视资料,推进了建设者珍贵资料抢救性挖掘保护工作。他的勤劳、他的坚守、他的执着、他的创新创造,无不令人动容,无不令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相交李鸿雁</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组织调整我到集团办公室工作,除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之外,文化宣传也是一项主要职责。人相近、行相同,于是与李鸿雁老师的交往与联系更多了,一起合作配合的更深了。</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2020年9月16日晚,明珠集团首次在万里黄河第一坝坝顶举办“唱响新时代 共筑幸福河 ——纪念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千人合唱比赛”。李鸿雁老师受集团公司邀请,从活动策划、场地布置、设备安装、灯光调试、音响效果以及媒体直播、转播全过程投入。千年的黄河三门峡谷第一次被赞美她的歌声唱响,六十多年的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夜晚第一次被五彩绚烂的灯光扮靓,10支代表队歌声嘹亮,唱出了黄河儿女的豪迈、激情、梦想和时代强音,展现出黄河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演出达到并超出了预期,李鸿雁老师的付出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李鸿雁老师及其“三人公司”与明珠集团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珠集团参加的从“中流砥柱”首届到第五届“中国(三门峡)黄河大合唱艺术节”,都以高超的歌唱技巧和扎实的合唱功底,夺得大赛金奖,李鸿雁老师的倾心指导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3日,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建设66周年之际,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与明珠集团联合组织的系列活动之一的“放歌黄河 唱响崤函——三门峡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合唱”第二次在三门峡谷、大坝之上盛大举办,李鸿雁老师又是全程策划,全程指导,全程服务。大到场景布置、节目安排,小到坝区车辆通行证设计、观众座位安排,无不细致入微。</p><p class="ql-block"> 演出以《我的名字叫大坝》视频短片启篇,以第一视角引人入胜,通过大合唱、诗朗诵、男女声独唱、AR虚拟场景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全景、沉浸、主体式呈现了黄河三门峡的“前世今生”,既有激昂雄壮的旋律,又有荡气回肠的过往;既有再现大坝建设的火热激情,又有黄河儿女情感归依的情愫;既有新时代黄河奏响的新乐章,又有历史弥新砥砺奋进的中流砥柱精神、大坝精神的完美诠释。演出通过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黄河网、三门峡各县市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融媒体平台、新闻客户端等数十家媒体同步直播,引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李鸿雁老师的严谨认真、忘我辛劳又是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黄河三门峡文化宣传弘扬方面,无论是香港知名主持人陈贝尔到三门峡采访,还是央媒、省媒、市各级媒体有关黄河三门峡文化访谈,无论是在他“三人公司”演播室亦或是站在夏阳似火、冬寒刺骨的三门峡大坝坝顶,李鸿雁老师总是以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出现在镜头前,为讲好黄河三门峡故事、黄河三门峡文化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每次电话或微信交流时,我熟悉的这位“李哥”总是虚怀若谷,谦逊地对我说:“老金,我得向你学习。”每每此言一出,我总是觉得与他的努力、坚守、付出、执着相比,真有“小巫见大巫”般的惭愧和汗颜。</p><p class="ql-block"> 相望李鸿雁</p><p class="ql-block"> 黄河,穿“三门”而过,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赋予了得天独厚的生机与灵气,孕育积淀了多彩而厚重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逐水而居,黄河为三门峡带来了最早的文明曙光。从仰韶村、庙底沟、北阳平到黄帝铸鼎塬,三门峡先民们点燃了文明的篝火,开辟了神奇而又梦幻的彩陶时代。</p><p class="ql-block"> 4000多年前,大禹奉命治水于此,神斧劈山,劈开三道泄水之门,称之为“鬼门、神门”“人门”,黄河三门峡由此得名。后人在悬崖峭壁上刻下“峭壁雄流,鬼斧神工”8个大字来表达对先人治水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期,周公、召公二人以陕塬石柱为界“分陕而治”,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于此。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等历史典故均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崤函文化、漕运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神秘的历史和文明,“砥柱中流”、“紫气东来”、“假虞灭虢”、“唇亡齿寒”、“起死回生”、“鸡鸣狗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等经典成语均源自这片厚重的沃土。</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全国之力在万里黄河上兴建了第一座以防洪为主,防凌、灌溉、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实现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治河梦想。广大建设者以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为国分忧、为民造福、艰苦建坝、勤俭建坝、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壮举实现了黄河下游岁岁安澜、国泰民安的梦想,在保障了下游亿万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同时,也让历史的文明在这里延续,时代的价值在这里彰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电影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百花齐放、五彩纷呈。电影事业的发展之路印证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之路,给一代又一代的观念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面对三门峡蕴涵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面对三门峡特有的中流砥柱精神、建坝精神,面对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艺术,是谁长期以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坚守阵地?是谁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宣传三门峡?是谁数十年如一日在不断探索创新三门峡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路径?是三人形象策划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创立者、传承者、开拓者李鸿雁老师。正如卡耐基说的那样:“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李鸿雁老师作为三门峡文化战线上的一员,虽未身居高位,但有赤诚热爱之心,可以不夸张的说,三门峡乃至豫西,能有像他这样集50年中外电影放映设备和资料的收藏人找不到第二个!能像他这样40年如一日宣传黄河文化、宣讲三门峡历史、宣扬影视文化的也找不到第二人!</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去李鸿雁老师办公室去拷贝历史资料,李鸿雁老师告诉我:“兄弟,我刚办完退休手续。”一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内心两种矛盾心理交织,一种是“干了一辈子文化事业,该歇歇了!”另外一种想法是“李哥,退休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扛起弘扬保护传承三门峡黄河文化这杆大旗,为让三门峡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李鸿雁老师作为长期致力于黄河三门峡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创新者,他将必生的热爱倾注在这里,他将毕生的理想聚焦在这里,他将毕生的努力奉献在这里,因为这里有黄河的博大精深,这里有砥柱的民族精神,这里有历史文化的厚重,这里有黄河儿女坚持不懈的坚守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月光如水,水映鸿雁鸣三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鸿雁老师创立的“三人形象策划有限公司”正是他作为水利人后代继承禹志、献身水利文化事业,以务实、谦逊的品格弘扬保护传承黄河三门峡文化艺术的真实写照。虽艰难而不辍,虽成名而不骄,朝着既定的公司宗旨和秉赋,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黄河三门峡故事而砥砺奋进,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 祝贺李鸿雁老师!祝贺三人形象策划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愿李鸿雁老师及三人公司在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新传承中有更大作为与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