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癸卯寒冬月交,搭乘公交至“南门”站下车,穿过“南达江淮”牌坊,来到了位于老城中心的天津鼓楼。进入楼内,首先参观了鼓楼博物馆展,忆往昔津沽沧桑,看今朝津城新貌。然后拾级而上,看到悬挂楼顶的大钟。钟高为2000毫米,下口直径为1500毫米,蒲牢 (钟上兽钮)为 400毫米,材质响铜,重量3吨。大钟上铸有冯骥才. 张仲先生撰写的铭文,集录于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鼓 楼 铜 钟 铭 文</p><p class="ql-block">明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弘治初山东按察副使兵备津门始建鼓楼于城池中央所悬巨钟为滨州长老院铁钟于是日日叩钟报时一百八杵声闻于天城门应声启闭百姓闻之作息于今五百年突然岁月邈远时代更迭鼓楼废除已久钟声旷日不闻历史空寥无踪古钟何时再鸣洎乎今朝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老城改造中鼓楼得以兴建古物重光再现雄姿并铸新钟一口高悬楼中铜质精纯重及三吨叩之其声洪亮悠远如雨似光散布万家金钟响处昭示民安金鸣玉振呼唤繁华津城始入新世纪也公元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二十日铭文为记</p> <p class="ql-block"> 站在鼓楼平台回望,“声闻于天”的匾额挂于鼓楼的北面,在楼东面的柱上挂有天津籍清代诗人梅小树的诗作楹联:</p><p class="ql-block"> 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p><p class="ql-block"> 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p><p class="ql-block">看来当年登上鼓楼东望,就能遥看河中船来帆往的胜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今朝的鼓楼更加高大和金壁辉煌,站在平台上依栏俯瞰,老城街区的风光尽收眼底。仿古建筑错落有致,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天津老城商业街以鼓楼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辐射出十字形的四条街道。街上保留有一些老建筑:历史上的“广东会馆”,现在是“天津戏剧博物馆”;著名的原“金声茶园”现叫做“元升茶楼”;私家大院改建而成的“天津老城博物馆”;还有“格格府典藏博物馆”等。整个商业区,为低层仿明清风格的青砖瓦房。这些高低错落各具特色的店铺,多以售卖天津地方特产和各种各样的古玩为主。街上设计的反映生活情趣的铜雕作品,大大增强了街区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天津鼓楼,已不是最初所建的那座鼓楼。岁月沧桑,经风沐雨的鼓楼两拆两建,如今仍伫立于老城的中心,见证着这座市井风情十足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初建的天津卫城,其实是一座土围子。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砖砌天津卫城,并于城中心建鼓楼。鼓楼其实是一座钟楼,楼上悬挂有一口重三百斤的铁钟。钟声起着报时的作用,早晚两次各敲五十四响,商人依钟声起落门板,看守城门的军士听钟声晨启暮闭,清脆的钟声传播全城。</p><p class="ql-block"> 光绪庚子年(1900年) 八国联军侵入天津,第二年城墙被强行拆除,致使1917年大水过城,鼓楼倾塌,难以修复。1920年7月,直隶省长曹锐和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负责拆除并原样重建。工程于当年10月底竣工,四个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书写了天津诗人梅小树的抱柱楹联。重建后的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成津沽一景!</p><p class="ql-block"> 到了1952年,又以贯通道路为名,天津鼓楼被第二次拆除。漫漫的四十八年之后,改革开放,中华复兴;津沽文脉得以传承。天津鼓楼重建工程于2000年11月25日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鼓楼体量增大,高度增为27米。青砖城墙,白玉栏杆;明清木作,飞檐斗拱;灰色筒瓦,重檐歇顶;油漆彩绘,雕梁画栋;大钟重造,鼓楼高耸。迎八方来客,送四海宾朋。</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明 代 初 建 鼓 楼</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清 朝 复 建 鼓 楼</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焕 然 一 新 的 鼓 楼</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古时天津所在地原为海洋,在黄河的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西汉时在天津附近的黄骅县入海,北宋时在其南郊入海,金国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从此天津海岸线固定。天津因水而生,依水而盛,也以水为名。金代的“直沽寨”,元代的“海津镇”,明朝的“天津卫”,以及如今的别称“津沽”.“津门”等,名字都没有离开水。</p><p class="ql-block"> 自金元开始,直沽地区逐渐成为都城的河海门户,“畿辅喉襟”地位初步形成。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赐名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在小直沽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从此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帷幕。</p><p class="ql-block"> 随着漕运.盐务等经济活动大规模展开,成厢地区公署林立. 街衢形成,商贾云集. 繁盛异常。名虽为卫,实都市形显。清代先改卫为州,旋即设府置县。文明教化亦日臻向上,城市得以全面发展。至清末开埠,海港通四海,城垣变通途,城市面貌焕然改观。作为沿海通商口岸的天津,成为中国最早接触.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城市之一,并使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并存共荣。良好的文化环境,滋养了严复. 梁启超. 李叔同等文化巨匠; 诞生了《大公报》.北洋大学. 南开学校等享誉全国的传媒. 教育机构。与此同时,以京剧. 评剧和曲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也在海河之畔扎根发芽. 交汇升华,并从这里传遍全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明 成 祖 朱 棣</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三 岔 口 处 天 津 卫</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 津 卫 城 示 意 图</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津卫城东门内大街</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古文化街上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运河开凿. 漕运繁忙,三岔河口以鼓楼为中心的卫城,由河港码头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城市。</p><p class="ql-block"> 晚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外国列强在天津设立“九国租界”,李鸿章亦开始在津掀起洋务运动。老城区拆除城墙改为马路,沿海河两岸扩充城区范围,天津城市建设再次迎来高峰。各国建筑流派在此交汇,各国商贾货物在此聚集,各国政府官员在此奔走,天津从普通的商业城市升级为国际性都会。</p><p class="ql-block"> 从三岔河口旁的明代卫城,到依海河而长的国际都会,再到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天津华丽传身,成为人口千万的国际化超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 津 五 大 道</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 津 意 式 风 情 街</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永乐桥上的 “天津之眼”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 津 海 河 之 畔</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天津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这里相遇. 碰撞。优雅静谧的五大道洋房. 意式风情街,民俗味十足的以鼓楼为中心的老城区,在这里和谐相处,造就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天津抓住机会向更高处进发,滨海新区正式成立。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面向世界。滨海的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生态城居住区等顺势而起,天津迈向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从运河时代到海河时代,从海河时代又到海洋时代;从河港的卫城到海港的滨海。愿属水命的天津,在大江大海中畅游飞腾. 拥抱世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璀璨的贝壳状滨海车站</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津沽棒”周大福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