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保定

子凡茶道

<p class="ql-block">  古城“保定”原来还是最年轻新的保定?</p><p class="ql-block"> 不是都说老保定,保定是古城吗?的确,古城保定距今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又怎么说保定是最年轻的保定了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原来保定一词还真的久远,如今的保定作为历史城池也不止一家所独有。</p><p class="ql-block"> 说起保定一词,得从诗经讲起。《诗经》中的《诗. 小雅. 天保》中有“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意为保护而安定之。西晋文学家陆云创作的一首公宴诗《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中有“四组正家,天禄保定”,意为稳固保有,无事安泰。</p><p class="ql-block"> 可见,保定一词自古都是一个寓意非常吉祥的字眼儿。早在北周的时候还做过年号呢!而且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个地方叫过保定。</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有关资料记载,最早以“保定”为地名的地方在甘肃省,即今甘肃省泾川县。甘肃的保定,始于唐而终于金,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这在《新唐书. 地理志》和《宋史. 地理志》里有记载。它是由原来的安定县改名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第二个保定,来自广东茂名。《旧唐书. 地理志》中始有保定县的记载,其先后叫过“保宁”和“保安”,不过,这个保定县仅存了200余年的历史,宋朝之前便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保定也在河北省。那就是现在的河北廊坊市文安县的新镇镇,历史上它曾经叫过保定县。而且,它比今天的保定使用“保定”这个名字要早200多年。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的时候从新镇镇卫星图上,还能依稀可见它的古城墙。可是,现在百度再查文安县新镇镇时却没有了其历史痕迹。然而,如果查霸州市新镇县到还是能知道,它原名有小保定之说。当然,它还是归属文安县所管辖,是文安县的一个乡镇。位于大清河南岸,北至北京,东至天津,西至保定均在百公里左右。并且还与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有关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与契丹由战转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契丹向宋朝索要五代时期周世宗收取的关南地,关南地主要指的是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以南的地区。具体位置大致包括今天河北省的白洋淀,东部到大清河的南部以及河间市一带。要地盘,大宋不准许,就把当时的平戎军改名保定军,取“保卫边塞,永求安定”之意。这也是此地称为“保定”的起始。</p><p class="ql-block"> 到了宋徽宗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废保定军改置保定县。此后,在元、明、清各朝代就都沿用保定县的县名。一直到民国3年,因为与当时的保定道(即今保定)同名,又距离这么近,就改名新镇县。此后新镇的辖制也是屡次变化,1984年就改为“新镇”镇了,一直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从如今河北保定1275年更名保定路起,至民国初新镇保定终结,两个保定并存约六百四十年。看来,无论人还是一个地方,荣光繁华也好,冷清萧条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冲刷,都会变成风中的沙尘,都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p><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在保定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到底是什么样的呢?</p><p class="ql-block">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在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寓保卫边塞之意。其实,老的清苑县的县址就在保定市。它和旧城清河道署如今的水利博物馆和新修缮好的淮军公所在一个街道里。</p><p class="ql-block"> 历史记载,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为保州。此后三百年间,历经战火烽飞,沙场点兵。金灭辽和北宋,元再灭金,保州先改叫顺天路,直到1275年才正式更名为保定路。由此可见,如今河北保定的名字,是从元代以后才正式定名的。</p><p class="ql-block"> 在元朝,这片土地才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立的行政区划。1271年,元朝正式建立且定都大都。那么,距离大都西南三百多里的保州城便显示出了它的重要地位。它成了大都南面的一个重要屏障,即成为保卫京师的南大门。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地理位置,很显然得到提升。四年后,1275年,于保州城设保定路,下辖周边十多个州县,基本形成了今日保定市的范围。但是有人提出保定是由当时取了“保州”和“定州”两地首字缩合而来的,历史上我国地名命名中有不少是用两地地名首字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元代时,虽然原来定州的辖县很多归入保定路,但是定州并不是保定路的辖地。所以,此说法理由也站不住脚,并不充分。所以说,不管是何种理由命名,保定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保定这个名字既是一个美好祝愿,也是,对这块福地的护佑和寄托。</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来,历史上相继出现并存的几个保定。</p><p class="ql-block"> 几乎同时出现于唐至德年间的甘肃保定和广东保定,并存约二百年。新镇保定从1004年建“保定军”起,至甘肃保定改为泾川县,两地并存六十余年。今河北保定从1275年更名保定路起,至民国初新镇保定终结,两个保定并存约六百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涛涛历史红尘相继湮没了其它保定留痕。如今的保定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存的河北省保定市。</p><p class="ql-block"> 是啊!保定虽然是曾经保定最年轻的一个,但是,作为保定人,还是比较荣幸的。这里有著名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有著名的水上明珠白洋淀,还有响彻中原的雁翎队,与“小兵张嘎”;有皇家园林清西陵;有易水河畔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平原游击队”;还有远近闻名的“地道战”;有红色基地阜平城南庄;有国际友人白求恩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的保定军校博物馆;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园林之一“古莲花池”;有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太多太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留痕让保定不负它的名字。祝愿未来的保定更加祥和昌盛,富足安康。</p> <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广场雕塑</p> <p class="ql-block">保定东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来保定下榻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修缮的清代淮军公所</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内一角</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内大戏院</p> <p class="ql-block">保定北国商城举办活动集图</p> <p class="ql-block">作者赏秋</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云南</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 李翠婷,笔名子凡茶道(原微笑风铃)。民主党派,《保定茶道网》主编,保定茶道文化传播中心资深茶道讲师,有声演播师,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第一期喜马拉雅“民间辩手”,《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保定作协会员。保定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保定三义文化研究会理事。多年政协委员,《美篇》加精作品83篇,阅读量超84万大关。多年来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580多篇,网络2000多篇,散文集《茶里茶外》受到国内社会各界欢迎与好评,并成为众多人们的枕边书。以微笑风铃笔名发表的《儿子福兮?祸兮?》网络小说发表于晋江文学网,并上百度百科。培训茶艺师200多名,“快手”“抖音”及喜马拉雅等视频、音频茶文化播出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现场茶道讲座5000多人次,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乐凯集团、北国商城、部队医院、银行、房地产等大型企业及学校、社区与寺院等多家单位纷纷邀请讲座,并多次举办公益讲座课堂,正像她的网名子凡茶道乃老百姓的茶道,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