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楷模,——参观刘凤岐老师教案、读书笔记和工作日志展有感

徐长玉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30日,由延安大学档案馆征集和布置的延安大学教师教案展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四楼开展。其中所展的刘凤岐老师的档案是由我负责向刘老师的遗孀艾老师索要的。其时,因忙于各种杂务,我并未打开艾老师邮寄过来的档案包箱,而是原封不动地转给了曾鹿平馆长。</p> <p class="ql-block">此前,我自认为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我应该是对刘老师比较了解的一个。但到延安大学老教师教案展览室亲自翻阅了刘老师的大批教案、读书笔记和工作日志后,我才算真正地了解了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确,无论是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还是改革开放的成功,归根结底靠的就是共产党的“认真”二字。 而翻开刘老师的一个个笔记本、一本本教案和一部部工作日志,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认真”二字。毫不谦虚地说,在本人的人生经历当中,我也是容易被人打上“认真”标签的人。但与刘老师的认真程度相比,我的“认真”简直不值一提!</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笔记本的扉页上,刘老师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了如下一段话:“多看,多问,多思,多写;勤学不懈,谦虚自强;治学严谨,事业为上;刚正不阿。”看到这段话,不禁令我陷入沉思和遐想之中:仿佛这不仅仅是刘老师写的一段话,而分明就是刘老师本人。毫无疑问,这段话不仅是刘老师的座右铭,是刘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刘老师的真实写照!更重要的是,这段话不仅是一个优秀学者的重要标准和一个大写的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刘老师的人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工作日志中,刘老师详细记录了1999年盛夏,应中共延安市委邀请,其担任“延安特色经济”课题组组长,并带领课题组成员一行赴志丹、子长等6县区调研的情况。很荣幸,应刘老师邀请,本人曾全程参与了该课题组的调研。那次调研,不仅使我领略了刘老师作为经济学家,在与地方官员打交道时显示出来的自信、大气和老道,使我见识了地方官员接待学者调研时的做派、程式,而且对我以后的科研方向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工作日志中,我还发现了刘老师关于举办延安大学西部大开发研讨会的记录,时间是2000年5月19日至21日。日志中,刘老师不仅一一列出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位老师的发言题目,而且就闭会后的事宜也做出了具体安排:由刘志武负责写一个会议通讯稿,联系陈志万尽快在校报刊登;由我和崔平负责写一个会议综述,联系霍丽争取在学报第三期发表;选择部分优秀文章在校报理论版发表;全部论文交崔平和我,以供编辑出版。回想起来,这项活动,我虽全程参与了,但由于当时没有做过任何记录,加之时过境迁,现在留在头脑中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了。所以,真是要感谢刘老师的认真哩!</p> <p class="ql-block">如今,刘老师虽然离开我们19个年头了,但我时常仍然会一个人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在经济学学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想起刘老师对延安大学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开创性贡献,想起刘老师对我学术研究和人生旅途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每当想起这些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遇上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对于一个学科来说,遇上一个好学术带头人是多么重要;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遇上一个好领导是多么重要;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遇上一个好引路人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记得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说过:什么是大师?就是去世多年了,还有学生到他的坟地烧纸的人。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遗孀艾芳玲老师把刘老师生前的全部藏书、读书笔记、教案、获奖证书等捐赠给了延安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2015年清明节,我和刘老师的学生武忠远(曾任延安大学副校长)、李泰到府谷县刘老师老家乡为刘老师扫墓、立碑。该照片系在刘老师故居所拍。</p> <p class="ql-block">由刘老师的学生李泰慷慨出资,我作为主要编辑人员编辑印发的《刘凤岐教授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14日,刘凤岐教授诞辰七十周年暨纪念册发行座谈会在延安大学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延大老领导申沛昌教授、马海平教授,刘凤岐教授生前同事任学龄教授、韩平教授,刘凤岐教授夫人艾芳龄女士,刘凤岐教授生前所在政法学院现任领导张文生院长、经管学院现任领导姬雄华院长,来自河北、西安、榆林、延安、延大等地的刘凤岐教授学生代表、亲属代表、老乡代表,《刘凤岐教授纪念册》编辑、发行人员李泰先生等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凤岐教授的学生和老乡代表刘常喜教授主持。</p> <p class="ql-block">2022年,刘老师的学生李泰出资50万元,在延安大学设立“凤岐教师奖”。</p> <p class="ql-block">该文初稿写于2017年5月,本次制作美篇时略作修改。</p> <p class="ql-block">作者:徐长玉,陕西省志丹县人,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延安大学政教系读书,系刘凤岐教授的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