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作战封战神 上甘岭上建奇功——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胡修道

清琅(原:清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清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0月—1953年7月,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受到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嘉奖。1953年,朝鲜政府以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名义授予(或追授)彭德怀和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第、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杨育才、杨春增、李家发、许家朋等12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为他们颁发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政府颁授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在这12人中,只有彭德怀、胡修道(第12军)、杨育才(第68军)3人活着回到了祖国。294万志愿军只有12人获此殊荣,其中志愿军第12军就有3人伍先华(第34师)、胡修道(第31师)、杨春增(第35师),占了三分之一,而且第12军3个师每个师1人!以表彰他们的功绩。也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这支从1927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举行的武装起义,史称“黄麻起义”中走来的战功赫赫、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铁军”、英雄的老部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第12军被誉为二野中“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是第3兵团的头等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胡修道是母亲的战友,母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政治部秘书、政教助理员,经历了第12军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所有战役战斗和大仗恶战,也参与了对所属各部队上报英雄模范事迹的最终整理、审核、上报等工作。我们从小就听母亲讲着许多英雄前辈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战斗故事长大。胡修道是其中之一,他是我们心目中了不起的大英雄!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第一次走上战场的新兵,就创造了单兵坚守防御作战奇迹,被誉为“单兵之王”的胡修道老英雄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胡修道,1931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6岁丧父。当时正值国破山河碎,日寇侵华的悲惨年代,因生活所迫,他母亲只能揽些零散的活计挣点钱来维持家用,他小小年纪就去给地主家放牛。即使这样也依然吃不饱穿不暖,在贫困交加中慢慢长大。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本以为日子会有盼头,生活会渐渐好起来。但国民党又悍然发动了内战,美国人来到四川建飞机场,占民田、抓劳工。胡修道年仅15岁就被抓去做苦工干苦力,每天有干不完的繁重的高强度体力活,却没有自由、食不果腹、得不到休息,受够了苦,遭尽了罪,眼睁睁地看见工友被美军士兵活活打死,也在心里埋下了对黑暗的旧社会、对万恶的美国鬼子仇恨的种子……。1949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解放了四川,人民翻身得解放、挺直腰杆当家做了主人。胡修道才过上了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新中国才刚刚成立,战火硝烟才散去不久,中国人民刚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美国却悍然插手朝鲜内战,并将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引领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铁血烽烟的艰苦战争条件下,奋不顾身同以美军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16国联军(即所谓的“联合国军”)英勇作战,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踊跃参军、积极工作、努力劳动,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支援前线,筑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后盾。广大有为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纷纷要求上前线,打美帝。1951年6月,当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招兵的消息时,胡修道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2营5连战士,并作为补充兵源的新兵随军入朝参战(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入朝参战,4月22日至6月10日,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作战。因而此时,胡修道作为补充兵源的新兵入朝。)由于在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等各方面表现积极上进,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因战功卓著,于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和10号阵地,作为从未上过战场的一名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他孤胆奋战,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就创造了单兵坚守防御作战的奇迹,怎不让人叹为观止、惊叹称奇!经过一天激战,共打退敌人41次冲击,他一人歼敌280余人。荣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他是第五次战役之后部队补充的还未上过战场的新兵。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役无比惨烈!1952年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认为,上甘岭之战胜券在握,准备以此战果为美国总统大选助选,凭借陆空立体作战强大的火力,连续发动了数十次极其猛烈的进攻。美国人称11月5日这一天是(朝鲜战争)“一年来最猛烈的攻势”的“金化攻势”(即上甘岭战役)中最猛烈的一天!这一天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第5天!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爆发至31日,主要是第15军第45师在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11月1日,第12军奉命正式参战。11月1日至5日,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与志愿军第12军在上甘岭并肩作战,主要是因为志愿军第12军在关键时刻奉命参战,才将其参战之前已经丢失的上甘岭表面阵地全部重新恢复。由于第15军第45师,不惧敌我火力悬殊,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伤亡巨大,已无力继续坚守阵地。11月5日,第15军第45师奉命陆续全部撤出上甘岭所有阵地,并把上甘岭597.9高地(12个阵地)和537.7高地北山(9个阵地)两个高地的所有全部阵地及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了志愿军第12军所属部队。自此直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取得最终胜利,都主要是志愿军第12军指战员在上甘岭坚守阵地、前赴后继、浴血拼杀取得的!胜利也离不开炮兵等协同部队的有力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5日,美军和南朝鲜军以4个营兵力在飞机、火炮及坦克配合下,向597.9高地发起重点进攻。597.9高地呈人字形,志愿军利用周围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位于主峰附近的3号、9号和10号阵地,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敌人的攻势异常凶猛,战斗空前激烈。第12军第31师第91团5连2班班长李锋带领第一次上战场的胡修道与新战士滕士生组成3人战斗小组,奉命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的3号阵地,这是胡修道第一次真枪实弹在战场上与敌人面对面地拼杀。第一次参加战斗的胡修道和滕土生就遇到了最猛烈的攻势。地面敌人进攻前对阵地实施猛烈炮火袭击刚刚停息,地面敌人就开始向3号阵地涌来,敌人越来越近,他只是紧紧抓住爆破筒。听见班长大叫一声“开火”之后,胡修道便使出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甩出去,接着不顾一切地甩爆破筒,投手雷,掷手榴弹。当他抓起爆破筒又要往外甩时,班长李锋抓住了他的手腕,胡修道这才反应过来爬上来的敌人已经被打退。“直到班长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后来胡修道回忆此事时风趣地说,“多年来,我一直十分懊悔自己当时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弹药。”因为在当时,志愿军的后勤供给很艰难,弹药极其宝贵。为让新战士尽快适应战场环境投入战斗,志愿军采取“一看、二打、三带”的方法,即由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地,先让新兵看老兵打,再由老兵指导新兵打,然后由老兵带着新兵打。在李班长指挥带领下,他们又连续打退敌人两次进攻,胡修道和滕士生在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在战斗中都由新兵成为了“老兵”。在班长的指挥下,不久南朝鲜军两个排的兵力又向3号阵地发起了进攻,在李班长指挥下,他们打出了经验,也不急着反击,待敌人靠近到手榴弹、手雷投掷距离以内时,由滕士生供应弹药,胡修道和李班长两侧夹击,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连续激战3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向3号阵地10余次的进攻。</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上二图均是央视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坚守上甘岭》节目中,老英雄胡修道讲述当年坚守上甘岭阵地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此同时,9号、10号阵地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9号阵地急需增援,班长李锋奉命前去支援9号阵地,临走前,李班长再三嘱咐胡滕二人,一定要守住阵地,保持班级的荣誉。3号阵地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士生两人。他俩又连续击退了敌人几个排的多次疯狂进攻。战斗间隙,他俩顾不得休息,抓紧时间准备弹药,把手榴弹揭开盖,枪膛压实子弹放在阵地上,随时准备战斗。硝烟还未散尽,敌人的重炮又开始对3号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剧烈爆炸产生的气浪一股股迎面扑来,掀起的泥石不时覆盖或砸在他们身上,他们全然不顾,只是严阵以待。待敌人进入打击范围之内,他们用手榴弹、冲锋枪轮番上阵,换着地点、换着花样打击敌人。3号阵地旁边就是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他俩满怀着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对敌人的一腔怒火,又连续打退了敌人的10几次进攻。</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传来连长的命令:10号阵地没有人了,急需增援。胡修道向10号阵地望去,只见黑压压的敌人正向10号阵地爬去。如果10号阵地一旦失守,整个597.9高地势必难保。连长朝他们一挥手,他俩立刻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利用弹坑累累的地形作掩护,突破敌人的几道火力封锁线,赶赴10号阵地增援。到达10号阵地后,阵地上只剩下1名重伤的战士,胡修道奋不顾身,抱起爆破筒冲向敌人,将爆破筒甩入敌群,胡修道和滕士生连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进攻。</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志愿军战斗小组进行阵地支援。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排长郭三旦向他们的阵地匍匐过来支援他们,可就在郭排长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郭排长不幸身负重伤,牺牲前留给他们唯一的一句话:“死也要守住阵地!”排长牺牲了,滕士生也身负重伤被送下火线。阵地上就只剩下了胡修道一个人,他暗下决心:就是死也要守住阵地!美军和南朝鲜军对上甘岭久攻不下恼羞成怒,又调来了坦克进行增援,调集几百门火炮向阵地齐射,美军的飞机对阵地也进行狂轰滥炸。由于敌人的飞机重炮轮番轰炸,上甘岭山头表面阵地,连片的爆炸覆盖了整个阵地,一团团爆炸的巨型火球冲天而起,无数的弹片、碎石、沙土飞上天又砸向地,阵地顿时笼罩在烽火硝烟之中。山头被削低了一米多,表面植被破坏殆尽,树木只剩下1米高左右的树桩,阵地上几乎不可能再有生存的条件。轰炸刚一停止,敌人就发起了进攻。可是,胡修道居然能绝地逢生,顽强地从战火硝烟中爬起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准备战斗!胡修道发现坚守阵地的弹药已经不多了,甚至,有些枪支不是被炸怀,就是由于沾满了泥土,枪栓都拉不动了。他依靠着牺牲战友所剩无几的弹药,在3号和10号阵地间来来回回地继续坚持战斗,竟奇迹般地又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仗打到这份上,胡修道已经下定了“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他给自己留下一根爆破筒,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傍晚时分,敌人再次发起了进攻,漫山遍野的敌人向阵地涌来,胡修道不时在阵地上变换位置,边扔手榴弹边用枪射击,当他投完最后一颗手榴弹后,他抓起自动步枪,跳上阵地,大叫一声:“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和人民争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随着他的怒吼声,周围阵地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志愿军增援部队及时赶来,当天敌人最后一次进攻遭受了溃败,战斗胜利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修道整整坚持了两天阵地防御,竟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一波接一波的进攻。并在一天单兵阵地防御激战中,他一人共打退敌军从排到两个营规模的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凭借过人的胆魄和英雄气概守住了阵地,年仅21岁就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直接促成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杜平,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政治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党委副书记、书记。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程,参与领导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及防御作战初期的政治工作,参与领导和直接参加了停战谈判。他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在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中,他注重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坚持把战时政治工作的核心始终放在加强党对战争的思想和政治领导上,不断激发志愿军前线将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修道的战绩被确认,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的英勇战绩上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杜平看了上报的战报上竟然说,胡修道一人杀敌280余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顿时勃然大怒说道,谎报战果是要军法处置的,并立即责令进行重新认真仔细审查核实。可是当审核人员再次返回战场,又进行了反复多次仔细清点后,最终确认上报,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中,击毙美韩联军共计283人,如此辉煌的战绩创造了单兵阵地防御作战的奇迹,他是当之无愧的“单兵之王”。</span></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激烈的战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国后,胡修道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朱德、贺龙、陈毅等元帅还邀请他同桌共餐。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事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他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修道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2002年3月13日,胡修道同志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这幅挽联,是对老英雄一生的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9月20日周二书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11月27日周一略改12月11日发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 <p class="ql-block">一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里反映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英勇作战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平壤举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胡修道等应邀参加。图为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同志报告他在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受到中朝英雄们热烈欢迎。(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