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的源动力

陈铁英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在这样的阳光里奔跑过了。此刻,我泪流满面,却无能为力。我的童年里,没有父亲带我逛公园,而我的孩子也少了这样的场面。父亲是高山,可是生活都把这座山从孩子的世界里隔离开来,远远地看着,不敢靠近,所以选择封闭自己,逃离父亲。直到自己成为母亲,不断地探索为人父母之道后,才和自己的父亲有了真正的链接,才从父亲那里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而我的孩子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父亲亲而不密,是亲人,但是不想靠近你。如果己经错过了女儿骑在父亲肩上在阳光下撒欢的时光,依然希望女儿可以被父亲搂着肩,徜徉在阳光下,去共同面对前方的风风雨雨。趁着还来得及,上路吧。</p><p class="ql-block"> 唯有有温度的爱,可融化坚冰。面对孩子,所有“一切为你好"的念头,只不过是为了将自己求而不得的愿望强加于孩子罢了,请问孩子真的需要吗?以我们的这点见识和经验,能托得起他们的未来吗?所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变化的世界,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用的,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所做的“一切为你好。”无非是想让孩子有好生活。可是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怎么活下去′,又怎么可能有好生活?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没有了七大姑八大姨人际交流,不知冷热,不晓春生夏长,也不知秋收冬藏,不识“稻粱菽,麦黎稷”,感受不到自然的无穷生命力,体验不到辛勤劳动之后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两干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意思是说美的观念与标准一旦形成,丑的观念也随之产生。一旦有了善的观念与标准,不善的观念也会随之形成。所以有和无通过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通过对立而形成,长和短通过相互对立而显示,高和下通过相互比较而存在,音和声通过互相协调而和谐,前和后通过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对圣人来说就是用“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用“不言”的方法去教导民众。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主动去引导,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推动事物发展而不自以为有功劳,功业成就而不自居。</p><p class="ql-block">​ 人类繁衍生息以来,一直在为了活下去而不断向自然学习,人类幼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主动学习,跟着妈妈屁颠屁颠的要做这做那,犹忆小女儿一岁多点就要洗碗,洗衣,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这样的意愿做了。错失良机。站在椅子上子洗碗的样子成了我永久的记忆。所谓行不言之教,无非就是想成为和你一样的人,就不断的观察你,模仿你,最后成为你,甚至超越你。所以,人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愿意主动“学”,才会克服千难万阻,达成自己的心愿。就像航天员桂海潮教授一样,如果不是他自己心中有强烈的愿望想成为航天员,像当年的航天员杨利伟一样去太空。怎么会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身体,为成为航天员做一切可以做的准备呢?“我要做”,“我要成为”才有是生命成长的源动力!</p><p class="ql-block">​ 生命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倒流,尽管己经错失良机,但是依然可以选择叩问自己的心灵,倒底要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自己。向阳生长,乘风飞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生命回归自然,绽放他原本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