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榔宋代姐妹塔

沈建太:火山宝地守护者

<p class="ql-block"> 位于海南岛北部的澄迈县是海南三大文化古邑之一,其余两个是文昌和琼山。</p><p class="ql-block"> “邑”是古代对“县”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兴许是身处西北内陆地区的朝廷命官对热带海域特有的生物感到新鲜好奇,最早给文昌取名“紫贝”,今日琼山被称为“玳瑁”,而澄迈被称为“苟中”则是黎话的音译。“苟中”在黎话中意为“扎好的篱笆桩”。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美国诗人佛罗斯特的一句诗“好篱笆才有好邻居”。我猜想,“苟中”可能寄托着对不同民族和睦相处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黎话”并非聚居于海南中部山区的海南最早期原著民黎族人所说的话,而是经广西从海南西北部登陆的移民所持方言。这些移民被归为汉族,世代居住在从澄迈到海口的火山地带,所说的“黎话”更接近于临高话,与中部山区的黎族语言并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苟中县改名为澄迈县,沿用至今,成为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县名。</p><p class="ql-block"> 澄迈西南面有“澄江”,东南面有“迈山”,得名于一山一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澄迈县城金江镇东北约25公里处,有一个名叫“美榔”的村子,宋朝建村,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美榔村地处琼北火山岩地区,传统民居都由火山石垒筑而成,和琼北其它传统村落的民居并无二致。讲究的石料都是一面平四边齐,垒筑时不用泥灰。墙体透风不透雨,从外面看严丝合缝,从里面看到处透光。当地人说这种石头屋“自带中央空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火山地区不缺石匠。顶级石匠不是在对付石头,而是在干木匠活儿。他们可以像木匠一样,用榫卯结构玩石头,砌出千年不朽的石工活儿来。</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美榔村口的两座用榫卯结构垒砌成的宋代石塔—“美榔姐妹塔”,就是顶级石匠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澄迈人陈道叙笃信佛教,曾任督教。他育有二女,长女灵照为人和善,嫁人为妻;次女善长受父影响,笃信佛事,出家为尼。陈道叙捐出田地给次女善长修建了辑瑞庵,并在庵后为姐妹俩修建了两座石塔。</p><p class="ql-block"> 善长仙逝后,“辑瑞庵”改叫“仙寿庵”。后来,庵遭毁而石塔存,成了美榔村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姐塔为六角形,坐东南向西北,原为7层,现存6层,高17米,塔身为仿木空筒设廊阁楼式结构。塔顶为相轮珠宝顶,每层塔檐平出弯翘。底层至三层有12柱及斗拱承托着枋。从第四层起,外壁隐出半圆倚柱。</p> <p class="ql-block">  门龛内空无佛像,须弥座六角有兽面浮雕,正中雕有戴冠坐像一尊,精工巧作,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p> <p class="ql-block"> 妹塔为四方形,坐东北向西南,7层,高13米,结构与姐塔相同,为仿木单壁空筒楼阁式,造型却比姐塔更精致。</p> <p class="ql-block">  妹塔每层内龛和外壁都雕有佛像,须弥座四周有虎、马、狮、象、麒麟等瑞兽浮雕和莲瓣纹饰,四角倚柱有力士头顶手托。塔心室供释迦、弥陀二佛及众多佛教造像及装饰图案,塔身左右壁龛置六护法金刚,四蟠龙石柱分立四角,一、二层设廊。塔刹为仰莲座,上承七层相轮和刹顶宝珠。</p> <p class="ql-block">  固然姐塔和妹塔都是佛塔,但相比之下妹塔的佛教元素更多、佛教色彩更浓,彰显了姐妹俩俗家和尼姑的身份区别。</p> <p class="ql-block">  离姐妹塔不远的地方有一股泉水。沿泉水流经路线开了“姐泉”、“妹泉”两个井口,姐泉呈六角形、妹泉呈正方形,和姐妹塔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据说,姐妹泉曾是美榔村民的饮用水井。现在有了自来水,姐妹泉加装了护栏。泉水在姐妹泉下游不远处变成两处露天泉池,人们可以在上游泉池取水直饮。下游泉池常有女孩洗发秀发。</p><p class="ql-block"> 泉水继续向前流动,注入围绕姐妹塔的池塘里。</p> <p class="ql-block">  离姐妹泉不远处,有一座“美榔双塔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美榔双塔博物馆门前的小广场边上,有一对火山岩神兽,传说是玉皇大帝为灵照、善长两姐妹的善举所感动,遣差送来协助姐妹俩守护村落的。</p><p class="ql-block"> 看来,法力无边的玉皇大帝也懂得就地取材,节约运费。</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门前有一座石塔,据说是从陈灵照墓前移来。</p> <p class="ql-block">  光天化日之下,一只蝙蝠倒挂在石塔上睡大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主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姐妹塔及灵照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灵照墓离姐妹塔只有几百米远,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美榔村古称“炙榔”,又曾叫做“买榔”、“美郎”、“美罗”。在美榔村的旅游宣传栏里,村名又被修改为美“朗”。</p><p class="ql-block"> 太乱了,不如来个村名公投。</p> <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美榔姐妹塔被称为“美郎双塔”,而在双塔碑文上又被称作“美榔双塔”。</p><p class="ql-block"> 美榔村的名字显然是来自黎话或海南方言的音译。不管从前有过多少译法或叫法,即使它是一个普通村名,政府地名管理部门也有责任明确一个法定叫法,更何况它是一个历史名村。至于美榔姐妹塔的叫法,最好还是和村名保持一致。</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既然美榔姐妹塔是美榔村的标志性建筑,选用“美榔”二字比较恰当。一是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我记得通往姐妹塔的公路路标就写的是“美榔姐妹塔”;二是姐妹塔是为两位美丽的女性所建,槟榔又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美榔”容易让人联想到“槟榔西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所使用的“美郎”二字,容易和美男子扯上关系,和两位女性,尤其是出家为尼的妹妹善长的形象相悖。</p><p class="ql-block"> 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和“美榔姐妹塔”的碑文都把姐妹塔称为“双塔”也值得商榷。“双塔”所传递的信息是“两座一样的塔”,既没有关照到美榔姐妹塔之间明显差异,也未明确为俩姐妹分别建造的事实。相比之下,“姐妹塔”还是更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阁下的看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