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7雀鹰

颜子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雀鹰</b></p><p class="ql-block">雀鹰,是隼形目鹰科鹰属猛禽,雄性别名细胸、雌性别名鹞子。雄鸟头、背青灰色,眉纹白色,喉布满褐色纵纹,下体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雌鸟上体灰褐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眉纹白色,喉具褐色细纵纹,无中央纹,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具褐色横斑,尾具4-5道黑褐色横斑;幼鸟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喉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具斑点状纵纹,胸以下具黄褐色或褐色横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雀鹰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等地,越冬于长江以南地区,部分在南方为留鸟,在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的温带地区也有分布。雀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具有日行性,常单独活动。雀鹰善飞翔,常快速鼓翼和滑翔交替进行,能够灵活地在树丛间飞行穿过。雀鹰发现猎物时能够快速俯冲捕猎,捕食雀形目小鸟、昆虫及鼠类。雀鹰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高大乔木靠近树干的枝杈上,窝卵数3-4枚;雀鹰野外寿命可达2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雀鹰的食物中,大部分都是鼠类动物,因此雀鹰被称为鹰类中的捕鼠能手。雀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同时也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雀鹰属于鸟纲隼形目鹰科属,它是一种小型的猛禽,雄鸟体重在130-170克,体长在310-350毫米,雌鸟的体重在190-300毫克,体长在360-410毫米,雌性的体型和体长要大于雄性,雀鹰雄鸟身上羽毛呈灰色或者暗灰色,后颈羽毛基白色,常显露于外,尾巴上的羽毛点缀有白色,眼部为灰色,具有黑色钢毛,有的具白色美纹,头侧和脸呈棕色,腹部为白色,有的有淡棕色的斑纹,尾下覆羽是白色,常点缀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斑纹,腿为蜡黄色,脚趾为黑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雄性雀鹰</p><p class="ql-block">雌鸟的体型比雄鸟要大20%左右,雌鸟的上体灰褐色,前额乳白色或点缀有白色或者是淡棕黄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或灰色,具有较多显露出来的白斑,上体自背部至尾上覆盖灰褐色或棕色的纹路,尾上覆羽通常具有白色羽尖,尾羽和飞羽暗褐色,头侧和脸乳白色,微微沾点淡棕色,并点缀有细的暗褐色纵纹,下体腹部是乳白色,点缀有棕褐色横纹,颌和喉部具有较宽的暗褐色纵纹,胸,腹部,和两肋以及覆羽均有暗褐色横斑,其他特征似雄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雌性雀鹰</p><p class="ql-block">幼年的雀鹰头顶到后颈尾栗褐色,枕部和后颈羽毛为灰白色,背部到尾巴上羽毛为暗褐色,羽毛均有赤褐色羽缘,翅膀和尾巴像雌鸟,喉部黄白色,具有黑褐色羽干纹,胸部斑点状纵纹,胸以下具有黄褐色或褐色横斑,其他部分类似成鸟,虹膜为暗橙黄色,喙为浅灰色,尖端黑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雀鹰通常栖息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尤其喜欢在林缘,河谷,采伐迹地的次生林和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地带活动,它通常单独生活,或飞翔在空中,或者栖息树上,飞行的时候两翅快速鼓动飞翔一阵后,接着滑翔,二者交互进行,飞行有力而灵巧,能巧妙的早树丛间穿梭飞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雀鹰喜欢在“伏击”飞行中捕食,它的飞行能开很强,速度极快,每小时可以达到上百千米,飞行有力而灵巧,它主要的食物是其他小型鸟类,昆虫和鼠类等为食,也能捕食鸠鸽类和鹑鸡类等体型稍大的鸟类,有时候也能猎杀野兔以及蛇等等,雀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后,就会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锐利的爪捕猎,然后再飞回自己栖息的树上,用爪按住猎物,用嘴撕碎吞食,雀鹰在攻击鸡类等体型大于自己的猎物时候,常常采取反复进攻的手段,有时第一,二次仅能使猎物受到轻伤或是散落一些羽毛,但是在多次打击下,猎物也难免被击垮,失去抵抗,成了雀鹰的“盘中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雀鹰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7月,它们喜欢将巢穴建在中等大小的椴树,红松树或落叶松等阔叶或针叶树木上,有时也会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穴,它每窝产卵3-4枚,通常一天产下一枚卵,孵化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偶尔也参与孵化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雀鹰春季于4-5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雀鹰每年5-7月进入繁殖期,此时雄鸟叫声频繁,十分洪亮,经常在空中边飞边叫。雄鸟和雌鸟有时在林地上空盘旋,有时穿梭于树林之间,互相追逐、嬉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交尾大多在针叶树或者阔叶树平伸的树枝上进行,通常是雌鸟在枝头站立,伸颈扭头,一边象四周观望,一边注视着雌鸟的动态,并且不时地鸣叫几声。然后雄鸟来到它的身边,跳在雌鸟的背上,同时将双翅张开,保持平衡,雌鸟则将尾羽上翘,双方尾羽左右摆动,发出欢快的叫声,完成交尾。交尾之后,雄鸟飞到另外一个树枝上,抖动身体,疏松全身的羽毛;雌鸟有时停留在原地,有时尾随雄鸟而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中的树上,距地高4-14米。巢通常放在靠近树干的枝叉上。常在中等大小的椴树、红松树或落叶松等阔叶或针叶树上营巢,有时也利用其他鸟巢经补充和修理而成。巢区和巢均较固定,常多年利用。巢呈碟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内垫有云杉小枝和械树、卫茅等新鲜树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窝产卵通常3-4枚,偶尔有多至5枚和6枚甚至7枚和少至2枚的,通常间隔1天产1枚卵。卵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鸭蛋清色、光滑无斑,大小为29.8×38.6毫米,重17-18克。雌鸟孵卵,雄鸟偶尔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32-35天。雏鸟晚成性,经过24-30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具飞翔能力和离巢。雀鹰野外寿命可达20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