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P231-235

悟空掉毛

<p class="ql-block">自带目的性人格</p><p class="ql-block">多数流畅感研究集中于流畅感状态和即时最佳体验的动态过程。但是,奇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imihalyi,1975/2000)假设,一些人格变量集合(例如好奇、坚持、低自我中心)可能与获得流畅感的能力和体验到的流畅感的质量有关。他提出,可能存在一种自带目的性人格(autotelic personality )(来自希腊单词autos,意思是“自我”,telos,意思是“目标”),有些人表现出这种特点,他们享受生活以及“通常为了自身目的去做某些事情,而不是为了达成一些日后的外部目标”(Csikszentmihalyi,1997,p.117)。体验流畅感的时间长度可以用来粗略测量这一人格类型(Hektner,</p><p class="ql-block">1996),但是这种操作性定义没有考虑环境对流畅感的可能影响。对自带目的性人格的更细致的操作定义集中于在高挑战、高技能的情境下受内在动机驱使的倾向。可以通过定量方法来测量自带目的性人格这一概念(Csikszentmihalyi, Rathunde &amp; Whalen,1993 )。</p><p class="ql-block">美国青少年的自带目的性人格似乎与积极的情感状态以及个人目标陈述的性质有关(Adlai-Gail,1994)。在一个美国成年人样本中,阿比哈姆德(Abuhamdeh,2000)发现,与没有自带目的性人格特征的人相比,拥有这些特征的人们喜欢高行动机会、高技能的情境,这会刺激他们并激励成长。并且,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人们在流畅感象限中似乎体验到较少的焦虑(见图11.1),而没有这些特征的成年人则相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