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士论文历程之三:论文答辩和获得学位经过

Dan

<p class="ql-block">今年底前答辩完了,本周学位也拿到了,趁还有热度和感受先写第三篇答辩回顾,第二篇论文完成回顾后面再写。</p> <p class="ql-block">毕业答辩分为预答辩和正式答辩两步,其间还有查重和盲审。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二步才是最终答辩,但是第一步非常重要,因为预答辩后要送盲审,经匿名送审通过后,才能进行正式答辩。预答辩是听取老师们意见,提前发现问题修改论文的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我在职学习且论文完成的较晚,跟其他非在职同学不在一个时间点,所以我的答辩都是自己组织单场没有和别人一起。</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预答辩</b></p> <p class="ql-block">论文初稿完成后进入预答辩准备环节。预答辩时我的导师汤老师在美国不能参加,由学院副院长、考古学博士学位点负责人徐峰老师代导师组织我的预答辩,徐老师也是汤老师的学生,我的同门师兄。9月下旬系主任王志高老师询问我论文进展,告诉我预答辩比正式答辩更重要,正式答辩只是走个过场。我听了后也很重视,慎重考虑后决定邀请上海博物馆刘刚(㭎)老师来给我预答辩并提提专业意见(因为校内外考古专业懂家具的老师并不多,有必要请位家具领域专家)。</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是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负责人,研究馆员,当代权威家具研究专家。2021年我到上博听讲座认识刘老师,后面也保持交流请教,就是邀请他从外地来南京稍有麻烦,我自己与他联系询问,经联系刘老师欣然应允参加。</p> <p class="ql-block">随后通过学院给刘老师发了邀请函。</p> <p class="ql-block">邀请的另一位预答辩评委是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明清史、江南史专家夏维中教授。夏老师是南大的,我之前并不认识他,但是看到他主持了2021年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家具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这个课题研究领域和我的论文很有共同点。而且就我个人研究来说更擅长器物而历史方面是弱项,夏老师是明清历史的专家,如能从历史学的角度给我提提意见补足下论文也是很好的。经与徐峰老师商议沟通后,由王志高老师对夏老师进行了邀请,他也同意前来参加。</p> <p class="ql-block">另外预答辩评审中还有我的传帮带导师欧阳宗俊老师,南师大考古学的两位博导王志高老师、祁海宁老师(这两位老师也参加了我的论文开题)。9月28日预答辩评审人员全部敲定,根据各位老师的时间定在10月12日预答辩(我妈看日历建议的“吉日”)。老师们共推夏老师担任主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答辩秘书是徐老师的博士生孙宇洋。</span></p> <p class="ql-block">预答辩的评委组成,所有人都算是我自己建议的,由我自己或校内老师做邀请。请的校外人员组成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学的专家,有研究明清史的也有研究家具的,对我的论文方向进行指正是很合适的(我的预答辩开场白也是这么说)。</p> <p class="ql-block">预答辩前给各位老师送论文纸质稿,有邮寄去的,有放在学院办公室等老师去拿的,有我当面送到的。祁海宁老师在我当面送去时(他已提前看了我发的电子版)对我一年赶写出了论文表示恭喜,他认为按我目前写的应该能通过盲审,但是也有要调整的,尤其说到谁有这批材料啊,对这批院藏家具材料的重要性表示肯定。</p> <p class="ql-block">按照预答辩流程,徐峰老师代导师对我进行介绍。徐老师开场对我的介绍,让我意想不到。徐老师提出我之前做的苏北传统建筑调查和大运河江苏段研究,都是我做家具研究的重要基础,与我的论文有机融合(前面没有录到)。想来确实如此,徐老师分析的很有道理,他对我的学习和工作历程也挺了解。</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主席夏维中老师主持各步骤,我先做汇报。</p> <p class="ql-block">我的汇报开场白。</p> <p class="ql-block">随后是老师们点评提出意见,刘㭎老师、徐峰老师、欧阳老师、王志高老师、祁海宁老师分别评论。图为欧阳老师正在提意见。</p> <p class="ql-block">南博同事兼南师大博士在读校友高杰、南博古建所同部门同事孙福康来听预答辩,他们帮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刘㭎老师率先发言,他认为我的研究深度超过前人了,包括王世襄和濮安国两位先生,虽是客气话但也是对我论文的肯定。刘老师谈了半个多小时,关于文中对家具方面的具体研究给我提了多条详细建议,还谈到王正书先生对上海博物馆家具的研究和王世襄、庄贵仑等人的轶事。徐峰老师说参加了这么多博士答辩第一次听到评委说的这么仔细的,在座老师都说刘老师是真正家具专家。</p> <p class="ql-block">欧阳老师提出要修改题目,历史发展部分加强,家具案例描写深化等,并和刘刚老师一样帮详细分析了许多文中细节不足。王志高老师回顾了我从大运河改成家具题目,提出论文篇章和章节条目要调整,目录要更精炼。祁海宁老师提出题目要修改,篇章结构要修改。</p><p class="ql-block">去年底参加了我论文换题目开题、最了解我论文进展的两位校内老师王志高、祁海宁都对我论文一年不到赶写出来表示肯定。另外欧阳老师、王老师、祁老师等一致肯定的是我的论文选题很好,这一题目是先前的学位论文和专著中都没有的。但文中古籍文献的规范性也是多位老师都提到的,这方面存在较多不足。</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夏维中老师总结,他说看到我的题目时很激动,也很受启发,尤其对我文中关于家具匠人作用的论述特别欣赏。(我猜因为可能与他正在研究的省社科课题方向相近可以参考?)然后他从摘要写法、缺启首语、历史语境、文献引用等,从历史学论文写作的角度给我提了不少要求。夏老师认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论文对家具研究学科有贡献,就怕送到外行手上不懂内容只看文献格式等。</span></p> <p class="ql-block">预答辩时各位专家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我得到很大启发也明确了修改方向,这是当天老师们提出意见的汇总。</p> <p class="ql-block">为了尽量留时间把论文写充实点,我预答辩安排的本来就晚(王志高老师的两个博士在9月初已经完成预答辩),在预答辩时老师们认为我离送盲审的时间已经很紧了(约还有10天修改时间送盲审),而要改的地方确实还不少,要抓紧了。</p> <p class="ql-block">预答辩后晚上吃饭时,祁海宁老师提出了重要建议。祁老师提到他和我一样博士也读了8年(祁老师的导师就是夏维中老师),最后时间紧张论文中的文献来不及整理,当时就是夏老师请几位同门小师妹帮他理的,祁老师应该对我在职读博到最后期限的情况感同身受。祁老师请夏老师找学生帮我整整毕业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夏老师一口答应“明天就办”。祁老师还告诉我盲审中能挑我毛病的就是格式、规范、文献等,这些方面要特别注意,至于后几章的家具研究部分没有谁敢反对,因为都不懂。</p><p class="ql-block">预答辩前没想到邀请夏老师能起到这个帮助,能有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帮理下文献规范,减少了我修改送盲审前的一个大负担,我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参加完预答辩回来,我跟家人说预答辩的老师没有一位请错的,每位老师都给我很大帮助。也证明我自己做主张请的各位评委都是很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预答辩完的第二天(周五)我开始加紧修改,加上紧接的周末两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月13-15日这几天都改到十二点或者凌晨才回家(材料都在办公室电脑,我每天从家里到办公室改),我妈看到都说我真是辛苦。但是为了把论文改好,辛苦中有劲头。除</span>了把改文献分给夏老师学生帮整理外,其他部分我自己抓紧调整,这几天基本把大的章节框架调整改完,还有些小的段落、语句修改后续再调整。</p><p class="ql-block">15号是周一,恰巧这周办公室人都出差,没人打扰,又得以在办公室安静地改了一周,到10月22日基本改完预答辩中老师们提出修改的各处。</p> <p class="ql-block">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和文中内容,在预答辩后做了论文题修改(从左改到右)和多处结构、篇章内容修改,解决了很多预答辩前存在的问题,感谢各位老师的指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查重盲审</b></p> <p class="ql-block">因为要修改处不少,我想尽量修改完善后再交,一直修改到10月23号下午才提交查重,其实时间已经很赶了。查重要第二天出结果,通过才能送盲审。对查重结果我并不担心因为都是我自己根据新材料写的没有抄袭,主要是查重等待的时间很赶。</p> <p class="ql-block">10月24号中午出结果查重通过,重复率8.8%,符合在15%以内的重复率要求。</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下午四点半在系统提交盲审,学校要求是10月25号前提交,我属于是赶在最后的时间点了。提交系统后还要联系在美国的导师有合适时差的时间帮我审批。24号晚上导师帮审批通过。</p> <p class="ql-block">之前赶写论文中都是愁眉苦脸的状态,盲审提交完感觉轻松了一大块,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都是在笑的。</p> <p class="ql-block">10月25-30号,我修改返回之前被C刊《文化遗产》杂志录用的玻璃画论文。编辑部要求我在这个时段校对修改终稿,我提交盲审后正好有时间,把玻璃画论文又补充完善了一些,还新加入了2023年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展和南博香港《众里寻她——中国女性文物》展的玻璃画案例做分析。这是在毕业答辩进程中的另一项研究,此文在年底获得南京博物院2023年科研奖。</p> <p class="ql-block">11月14号,接待了青海考古所张启珍老师来访,陪她看了新开展的玉润中华展。张老师和我是2016年国家文物局在西北大学办的培训班同学,也是我导师汤老师以前单位青海考古所的,我们比较熟悉,她也知道我在准备答辩中,还聊了些完成论文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据说盲审要一个月左右出来,因为我盲审送的晚,出结果也较晚(另两个同届毕业同学盲审结果在11月初已出)。三位盲审评委中有一位曾在中途跟南博同事打听辗转问到我(我的论文看题目内容能发现是南博人写的),告知通过没有问题让我放心,另两份盲审情况未知。但眼看后续步骤开展时间点临近,盲审中等的有点急,我跟研究生秘书何老师联系问了两次,在送审后的第22天11月16日出结果了。</p> <p class="ql-block">盲审结果是2A1B(有个B差1分得A),不是很完美但也不错,通过盲审要求(3个B过)是没问题了(考古学盲审要求严格,另两个同届毕业同学盲审都是1A2B)。盲审结果出来后可以比较安心地进行下面的程序了。以下是三份盲审意见。</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正式答辩</b></p> <p class="ql-block">开始准备正式答辩事宜。正式答辩导师汤老师正好从美国回来了,11月24号到南京,可以参加。其他各位答辩老师本来准备和预答辩不变,但是想邀请南博一位院领导参加,南博这里请到分管我部门的张金萍院长参加答辩,请了单位院长后也请到学校里社会发展学院王剑院长参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底了单位和学校老师们都很忙,南博有两位院长出差没请到,系主任</span>王志高老师出国阴差阳错也没请到,其他几位老师和预答辩不变。学校要求11月30号完成答辩,综合各位老师时间后在11月21号定下在11月28日答辩,时间点也是很赶了。</p> <p class="ql-block">11月22号生日这天来学校定好全部答辩事宜,制作席卡,打印成绩单。给正式答辩做了海报和公众号推广,为各位校外专家都开了邀请函。生日没有做任何庆祝,能准备好几项答辩事宜是最大的庆祝。</p> <p class="ql-block">成绩单的各门专业课分数中,以导师的课分最低,也可见导师要求的严格。</p> <p class="ql-block">此时正是随园银杏初黄时,校园秋意正好。</p> <p class="ql-block">同事邱雪峰帮做的海报。答辩的人员组成很协调,有单位和学校的两位院长(张院长、王剑院长),也有学校和单位的两位导师(汤老师、欧阳老师)。其他都互为师生,相互熟知(汤老师是徐老师和我的导师,夏老师是祁老师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当天学院网站也发了答辩公告。</p> <p class="ql-block">夏老师于答辩前两天新当选南京古都学会会长,更加成为南京本地文史方面的专家。夏老师很忙,也是推掉了别的事情来参加我的答辩。</p> <p class="ql-block">这次答辩为正式起见,给各位校外老师都发邀请函。</p> <p class="ql-block">在答辩委员中,由南博张金萍院长作为南博院领导代表参与。因为我的论文是院藏文物研究,也是对南博院课题的深化研究,院领导们对我都很支持鼓励。虽然南博王奇志院长和盛之翰院长未参加答辩,但是在答辩当天我们中午从院内办公区出发时,正遇到王院长出差,他祝我一切顺利,我们还搭了一段王院长的车从办公区到大门口。答辩完成后在院内遇到盛院长,他也询问我答辩是否已顺利通过,并向我表示祝贺。单位领导们对我都关心支持。</p> <p class="ql-block">在答辩前《丝路博闻》公众号帮答辩发了推送,今年三月我曾在这个公众号帮做家具公益讲座。</p> <p class="ql-block">答辩前师门多位同学看到推送给我鼓励。无锡考古所李一全师兄还提供给我他们2012年发掘的明代钱樟夫妇合葬墓中的家具明器资料补入文中。</p> <p class="ql-block">一届博士同学的鼓劲。</p> <p class="ql-block">在答辩前紧锣密鼓准备中,也出现一些错乱。白天在办公室做的答辩ppt,忘记拷回家了。答辩前晚从家里到办公室拷ppt资料,为抄近路在中山门门洞出来直接转弯发生了车祸,现场处理到11点多才回家,当晚不太平静没睡着,这是答辩前的一个不顺利(我硕士答辩前一晚通宵做ppt也没睡,似乎是规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答辩过程没有受到影响,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各个环节。南博同事兼南师大博士在读校友高杰、堂妹张婧、学妹叶天琪等来听预答辩,还有答辩秘书孙宇洋等,帮拍了照片和视频,有了以下记录。</p> <p class="ql-block">答辩会议室外,看到徐峰老师安排打印的答辩海报。</p> <p class="ql-block">ppt播放,席卡、水果摆放已由孙宇洋、张婧提前准备好。老师们陆续到达,夏维中老师仍然担任主席,徐峰老师做主持,导师汤老师对我进行介绍后,我开始汇报。</p> <p class="ql-block">我汇报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答辩完成评委点评。随后我和导师退场,由评委们进行商议和表决投票。</p> <p class="ql-block">正式答辩时,答辩主席夏维中老师的三点总结评价:1、这篇论文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这非常重要,是年轻一代学者的新方向。2、家具是小众门类,虽然有人关注但近年真正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很少,这篇论文在我这一辈人里面还是很不错的值得肯定。3、博士论文是专业工作的开始,待进一步提升拓展。</p><p class="ql-block">如果预答辩时刘㭎老师说我超过前人是一些客气话,正式答辩时夏老师的总结更加中肯,对我有肯定也有更高要求。当然,各位评委老师也都提出了我文中仍存在的不足和待修改问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欧阳老师的提问是让我描述明代家具的断代参考因素,这个问题我回答的不好有点结结巴巴,当时感觉这是很宏大也是业内一直难说清的问题,不知怎么用简短言语回答这一复杂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答辩评委们点评和提问完后,他们进行商议和表决,我和导师退场。在会场外我和汤老师聊起1月份还请他看绪论和大纲他觉得可以于是开始深入写下去,至今十个月,终于赶写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评委们表决结束后回到答辩会场。由答辩主席夏老师宣读决议,宣布我通过答辩。</p> <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评委们对我的论文表示肯定。</p> <p class="ql-block">答辩完成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事高杰帮拍摄,虽然不甚清晰,但记录了一个时刻。至此毕业答辩完成。有几位旁听的同学在离开时也对我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答辩后学位送审表分别由答辩时的评委、考古学博士学位点负责人徐峰老师和学院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王剑院长签字。最后再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盖章确认。</p> <p class="ql-block">答辩完与老师们晚上吃饭时,导师谈到我是他带的第12个博士,也是南师大毕业的最后一个。这晚还有幸得到汤老师和徐老师新出版的签名大作。</p> <p class="ql-block">答辩完成后有几位同事向我表示祝贺。办公室同事朱悦箫2013年与我同时考入南博古建所,知道我准备考博的前后历程,此事确实十年磨出一剑。</p> <p class="ql-block">答辩完根据老师们意见还有些修改,修改期间,12.1上午帮导师做了个讲座海报,在读期间没帮导师做过什么事,毕业前帮做个小事。</p> <p class="ql-block">有件和论文答辩无关但是必须提一下的事。12月1日晚上,在论文答辩完的第三天,我的奶奶病故了,享年92岁,奶奶的离世在我完成答辩之后,没有影响我准备答辩的事宜。2021年5月奶奶病危不肯进食,家人们已开始准备后事,我坚持再送医院抢救一下,幸能救回到本月又过两年有半。如今以九旬高龄在家安详离世,离世前子女孙辈们都在身边,离世后众多亲友赶来为她送别,奶奶也是比较幸福的走完了晚年。</p> <p class="ql-block">奶奶信主,喜欢去离家不远的太平南路上的教堂,我考上博士前后她曾去许愿捐款。她生前我也推她去过。周末我到这个教堂请牧师对她做了祷告。教堂建于1923年,这时正逢教堂建成100周年,发我一个杯子,准备以后就用这个杯子喝水,也是纪念。</p> <p class="ql-block">送别奶奶以后,继续修改了十天左右,把毕业资料陆续提交系统。</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先前已知的一位论文盲审的专家恰巧来南博讲课,我去和这位老师打了个招呼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获得学位</b></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自己这里论文终版还在修改中,但是毕业的要求都已完成学校在走程序了。12月12日答辩秘书孙宇洋告诉我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公示。</p> <p class="ql-block">与同是在南师考古在职读博的同事高杰交流,他开玩笑公示期间要去反应情况。</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在系统内全部提交所有资料。打印了获得论文索取号的新版本。</p> <p class="ql-block">12月14日将所有资料纸质版交到学校,我的事情全部完成,就待学校发证了。</p> <p class="ql-block">最终提交的学位申请书电子版,记录了答辩决议和学位申请批复情况。</p> <p class="ql-block">12月20日,上午到南师大仙林校区听导师邀请美国教授Jonathan Mark Kenoyer做的哈拉帕文化讲座。也是这天上午,学院研究生秘书何老师告知毕业证学位证都已制作完成,再填个表并完成毕业手续即可领取。</p> <p class="ql-block">下午,汤老师开车,我带他和Mark教授一行参观南博玉润中华展和朝天宫古玩市场,Mark对古代珠串很有研究,给我们说了他的一些新观点。他对中国的考古学史也有了解,在南博走廊看到夏鼐的照片当即停下拍摄。</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朝天宫附近吃饭合影(拍照人覃春雷老师),既是接待外国教授,也算和导师庆祝可领学位证了。</p> <p class="ql-block">12月21日,将最终修改完的论文最终电子版(今后在网上公布和被查阅的版本)上传到学校图书馆系统,完成了论文的最后归档。我论文一直改到上传当天,还补充了12月13日浙江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家具明器考古新资料。</p> <p class="ql-block">12月22日,注销图书证并到学校领取毕业生登记表回来填写。</p> <p class="ql-block">12月26号辅导员过老师告知已经完成所有程序,可以领取证书。</p> <p class="ql-block">12月27日到学校领证办理离校手续,小学至今三十年学生生涯彻底结束。在离校前发信息向导师汤老师的教导表示了感谢。</p> <p class="ql-block">圆润的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毕业系统可见今年步步都很紧张,幸能赶上每个节点,年内终于完成此事。(南师大毕业流程安排的紧凑毕业证发的也快,其他学校博士毕业没这么快发证)。</p> <p class="ql-block">三年学制,八年完成,还好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周期内,没有超期。</p> <p class="ql-block">拿回密封的在校档案归档到单位</p> <p class="ql-block">12月27日,南京博物院确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我申报的家具展览项目通过,先写文本,再办展。论文完成了,但这项研究得以延续。而且因为我的这项研究使院藏家具得到了院内的重视和肯定,在未来几年要建设的南京博物院南院新馆中,准备设专门的家具常设馆,把这批院藏苏作家具拿出展览,并补充再征集部分家具。如此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有待做深做大。</p> <p class="ql-block">近期有多位家具界专家来南博观展,看院庆展中的十件苏作家具,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谈到准备办专题家具展的计划,此展都受到他们的肯定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12月29日,在2023年上班的最后一天,把办公桌贴的这两张前年打印用于自我警醒的贴纸拿掉了。</p> <p class="ql-block">今年从大年初三开始赶写到年底的博士论文历程也彻底完成。可以说终于度过了在过程中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忙乱不堪,最后结果却挺有幸福感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张丹写于2023年12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