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程教授《宁静无价》这本书时,我十分的惊喜。原因是去年在“帆书APP”上面听过到樊登老师所讲的《瓦尔登湖》,分上下两个部分,基于没有提前做足功课,所以两本书听下来的收获非常有限,只是了解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过着一种既原始又十分简单的生活。 当时思考,亨利·梭罗的这种生活体验,非常值得敬佩,除了瓦尔登湖和当地的居民之外,他与外界断了一切联系,徒手建造自己的木屋、与鸟儿说话、自己种豆等等,完全将自己融入自然,成为其的一部分。 然而,与现在阅读程教授的《宁静无价》之后,才打开了对《瓦尔登湖》所代表的美国文学的新的认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为瓦尔登湖畔梭罗的木屋</span></p> 《宁静无价》这本书,缘于作者在美国布朗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机遇,使其对一些深谙“宁静无价”之道的美国和英国的自然文学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宁静无价》是一本关于英美自然文学的散论。 在这里,我首先学习到了两个概念。 <font color="#ed2308">其一,超验主义。</font>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font color="#ff8a00">“相信你自己”</font>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书中所介绍到的美国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亨利·梭罗,都属于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font color="#ed2308">其二,自然文学。</font>是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从形式上来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br>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然文学主要特征有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土地伦理的形成。</span>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呼唤人们关爱土地并从荒野中寻求精神价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强调位置感。</span>如果说种族、阶层和性别曾是文学中的热门话题,那么,现在生存位置也应当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为托马斯•科尔所作的《河套》</span></p> <p class="ql-block">据此,让我明白,所接触到的《瓦尔登湖》属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一部分。那么《宁静无价》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英美国家自然文学作家的代表作介绍,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了解自然文学,也了解英美文化的另一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书中跟随着作者的笔端,时而感受瓦尔登湖的宁静,时而探索森林雪山的伟岸,时而走进沙漠的空旷,时而聆听海浪的巨响,转而又走进了西莉亚美丽的海岛花园。</p><p class="ql-block">漫步中必然有欣赏,有自然界的鸟语花香,有心灵与自然的相遇,有人与自然相逢时心中的感动。自然文学带给读者一种人类融于大自然的宏伟的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图为哈桑姆所作的《花园中的西莉亚•撒克斯特》</span></p> <p class="ql-block">同时,在阅读《宁静无价》这本书时,看到里面的很多作家,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为伴,让我不禁想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天人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span>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p><p class="ql-block">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上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万物与我为一”</span>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这与自然文学旨在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外在对象是自然,内在对象是自然与人类心灵所产生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么于我本人来说,读到《宁静无价》的时候,我的精神是愉悦的,这是因为书中的语言简明轻快,带读者领略了北美新大陆的无边旷野及英格兰的田园风光,清新、自然,充满着大自然的生机。同时,我的精神也是兴奋的,是因为从自然文学作家的身上,让我不禁想起年少时的自己,那些被大自然所深深吸引的很多美好瞬间。</p> <div>我记得村西头那条经过的河流,每年春季放水期间,我都喜欢站在岸边,看着流水静静发呆。我看到河水在力的作用下,奔涌向前,流水的曲线千遍万幻,水中的浪花一层压过一层。</div><div>我记得十岁那年的冬天,鹅毛大雪飘满天际,而我站在家门口,仰望着透过昏黄的灯光飞舞而下的雪花,大朵大朵地落下,纷纷扬扬。</div><div>我记得冬季踩在冰封的池塘上,豁然间看到水中的鱼儿悠然游过;我记得夏天的小雨中,用儿时的脚丫踩过漫过小堤的溪流;我记得秋季经过田野,一阵风儿吹过,杨树的叶子发出的莎莎声响......</div><div>这是自然曾经无数次带给我的感动,至今收藏在内心深处,给我温暖的力量。</div> 大自然是美丽的,即便现在,每当休息的时候走进大自然,无论是短途还是远行,我们都曾被所看到的感动着。有天地之间的白云,有一望无际的大漠,有荒无人烟的戈壁,有大山深处的日出,有展翅高飞的鸟儿。可能大多数时候,我们出行的目的还在于放松与休闲,如果深入地、沉浸地了解大自然,或许我们所收获的精神价值,将远大于此。但是也可能恰恰是这每年所走出去增加的一点点了解,能够让我们打开关于了解自然文学的大门,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到也理解,为何大哥总是在路上,那里有大自然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与释放,有力量与哲思。是一条深刻而美好的探索之路,<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是我们用自己的直觉,所认识的世界,更加真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美丽的瓦尔登湖</span></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的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大自然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文学一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美丽的多样性和人类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以众多作家的言行让我们意识到,保护那崇高、健康、美丽的事物是当今社会人类最迫切的需要。</p> 这本书所带给我的知识普及,让我既欣喜又感动。我想自己会不断追随自然文学的脚步,走进荒野,探索新的精神价值。下面摘录一些书中的经典语录,分享给读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相信你自己——爱默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走向外界,我发现,实际上是走向内心——约翰•缪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梭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以大自然为画布——哈得孙河画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人有生有死,文明有兴有衰,唯有大地永存——爱德华•艾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6、能够与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语、存在已久、蕴意深长的群山——《宁静无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