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景山/天坛公园纪念

霄龍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8日,笔者饶有兴趣的用一天时间,分别游览了北京景山公园和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篇</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处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边是北海,南边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御苑。</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原叫煤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占地23万平方米。山高43米,周长1015米。</p> <p class="ql-block">  请欣赏笔者制作的短视频—走进景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有五座五方亭,自东向西依次为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5座亭中原有5尊佛像,通称五味神,佛像现无存。</p> <p class="ql-block">  观妙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西侧的缉芳亭相对而建,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  周赏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西侧的富览亭相对而建。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镏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  富览亭—西侧第一座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p> <p class="ql-block">  辑芳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东侧的观妙亭相对而建。</p> <p class="ql-block"> 万春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位于景山的中峰,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京华览胜第一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笔者的脚正站在万春亭旁的“北京城中心点”标记上。</p> <p class="ql-block">  站在景山最高点俯瞰紫禁城,故宫美景尽收眼底。但由于天气和逆光的原因,照片不太清楚。</p> <p class="ql-block">  此图片是借用网络图片,来反映俯瞰效果。</p> <p class="ql-block">  崇祯自缢处—是景山公园一个人文景观。这是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这颗歪脖槐树之上。</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96年,公园管理处将东城区建国门一株有150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原处。</p> <p class="ql-block">  此处立有碑刻两通,分别为:“明思宗殉国处”碑和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崇祯皇帝至死不迁都,这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和坚守,为后世所敬仰并纪念。</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是供明、清两代皇帝停灵、存放遗像和祭祖之所,即“神御殿”。</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正殿—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殿内中龛匾曰“绍闻天下”,左龛匾曰“对越在天”,右龛匾曰“同天光被”。此为嘉庆帝御书。</p> <p class="ql-block">  寿皇门(戟门)—为内院正门 ,黄琉璃筒瓦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九举牌楼—宫门外东、西、南三面各立四柱九楼式牌坊一座(原为金丝楠木梁柱,现已改为混凝土柱,戗柱皆去除),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题词均为乾隆皇帝。</p> <p class="ql-block">  南牌坊:北侧额曰“昭格惟馨”,南侧额曰“显承无斁”。</p><p class="ql-block">  西牌坊:东侧额曰“旧典时式”,西侧额曰“世德作求”。</p><p class="ql-block">  东牌坊:西侧额曰“绍闻祗遹”,东侧额曰“继序其皇”。</p> 天坛公园篇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请欣赏笔者制作的“走进天坛公园”的短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p> <p class="ql-block">  天坛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东配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东配殿正在举行祈年殿展。</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西配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p> <p class="ql-block">  祈年殿西配殿正在举行“北京天坛建成600周年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  回音壁旁听导游讲解“九龙柏”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但这颗古柏树显得特别与众不同,不仅是树龄620年,而是树杆布满沟壑,纵横交错宛如九龙盘旋,被称为“九龙柏”,是京城十大最美树王。</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有年京城连续数月没有下雨,乾隆帝到此祈祷求雨。忽然听见鸟的凄惨叫声,乾隆帝派卫士查看,原来是八条大蛇在抢吃一只麻雀。乾隆帝制止卫士要赶走蛇的举动,上前作揖说明来意。瞬间八蛇化成八条龙腾空盘旋,远处雷声响起,当晚京城下了一场大雨,大大缓解了旱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乾隆帝带和珅来此地感谢苍天显灵,突然发现这颗柏树变了样,乾隆仔细看了几遍,像是八条龙盘旋在一起。和珅对乾隆帝说,你再数数是九条龙,乾隆帝围到柏树再数才恍然大悟,加上自己是九条龙,故此后这颗柏树被称为“九龙柏”。</p> <p class="ql-block">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在天坛公园的北部,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1530年,初名泰神殿,1538年改称皇穹宇。</p> <p class="ql-block">  成贞门—是天坛的北门、东门叫泰元门、西门是广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亨、利、贞。</p> <p class="ql-block">  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p> <p class="ql-block">  圜丘—在天坛公园南半部,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p> <p class="ql-block">  天心石—圜丘的上层台面环砌九圈台面石,中心的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一十八块石板,以后依次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响亮。</p>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景山公园和天坛公园,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公园。尽管笔者此前来过,但时隔多年再来,却有更深刻的感受:当你站在景山公园山顶,俯瞰故宫及北京城新貌时,你的心情一定会豁然开朗;当你漫步在两个公园里,看到巧夺天工的精美建筑和规划布局时,你一定会由衷的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