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Citywalk原意为“城市漫步”,指在城市的街道、公园或景点中徒步漫游,欣赏周围的建筑、风景和人文氛围,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旅行方式。</p><p class="ql-block">我觉得我们已经超出了城市与漫步的范畴,可以说是“跨城、快步”。</p> <p class="ql-block">结束京都之旅后,回到中心落脚点进行接下来的旅程,既可视为“近畿寻古”也可戏称“关西经济圈大考察”。</p><p class="ql-block">日本有三大都市圈,分别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中心,这三大都市圈是日本的经济中心。大阪都市圈包括大阪、京都、神户,总面积约为7千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00万人,人均GDP约5.8万美元,总人口是东京都市圈3800万人的一半,人均GDP却超过东京都市圈的4.7万美元,经济发达且宜居。</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看,以大阪府为中心,此行围绕关西近畿地区,北至京都大原、西到兵库姬路、南下和歌山,8天跨越3省8地市,打了三个折返,几近饱和的完美旅程。</p> <p class="ql-block">一路向西,先拿下这座“不战之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姬山上的姬路城。</p><p class="ql-block">姬路城是全日本第一个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地方,是姬路市主体象征,其白色的外墙和蜿蜒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因而也被称为白鹭城,它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称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由于其保存度高,被称为“日本第一名城”。</p> <p class="ql-block">由于它所处的地势优势,据说在姬路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无论远眺还是近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美的。</p> <p class="ql-block">在争战频繁的战国时代,镰仓幕府时期的中国式寺院建筑不再受到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完整防御措施的城堡式建筑,姬路城即是因其位于军事战略要地而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最早建成于1346年,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它拥有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是17世纪早期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典范,而日本在这个时代的防御建筑技术则达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可堪称木建杰作,83个建筑物中只有第一个东大门里的城堡由丰臣秀吉所建,其它的都是安土桃山时代与江户时代前期的大名池田政辉在1601年以后建造。池田辉政将固若金汤的军事防御和柔美典雅的建筑艺术,奇迹般地融为一体,在日本城堡建筑中是个创举,其中包括主城堡在内的8座建筑被视为国宝。</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的中心是天守阁,位于城内最高的地方,其包括一个主天守和三个附属城堡。天守阁是一个系统的瞭望塔。墙上设有成对的凸碉,它们和腰檐相互穿插,重叠错落。城堡外部是厚厚的白灰墙,不单是为了美观,还能提高耐火性和防弹能力,石垣呈陡斜状,石垣的上部向外翘出,使人难以攀登。</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自建立之日起,经历了幕府末期的战乱、明治时代的废城令、二战时的轰炸,每次都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城堡内错综复杂的结构,特别是三层楼的天守阁,由许多立柱以及宛如迷宫的弯曲通道所连接,能发挥防御作用,阻止敌人入侵,并让敌军陷入混乱。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敌人进入最高的天守阁以及位于城堡中心的要塞。特别以螺旋式的建筑方式加强建造,其低矮门框及城楼内机关满布的构造,都令城池难以攻陷,所以姬路城建城5百年来从未受过攻击,赢得了“不战之城”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也是一座幸运之城。在江户时代初期,这座城堡历经了九年的大规模翻新,形成了目前所看到的宏伟外观。1871年,天皇下令废藩置县,120多座城堡被拆毁。姬路城也没有逃过被拍卖的命运,买下它的商人最初是想将天守阁解体卖掉屋顶的瓦片,但由于没有销路,姬路城幸运地逃过了被解体的危机。</p><p class="ql-block">废城令后,日本全国幸存的战国城堡只剩60多座,这些城池要塞后来多被作为日军军事驻地,成为二战时美军空袭轰炸的目标。当时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日本文物保护地图上,曾标注下古京都和奈良的故事已传为佳话,除此之外,其它城堡大半在轰炸中被毁,姬路城却是个例外。</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3日的“姬路大空袭”,整个城下町全被炸成灰烬,只有姬路城毅然耸立。</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守阁向外远眺的景色宜人,“天守阁”不但是城堡要塞、指挥中心以及避难所,同时也具备瞭望楼的功能,一旦发生敌人围城攻击的情况,城主就会进入天守阁避难,并指挥对应策略。</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姬路城天守阁足以监视播磨、备前、淡路三国,据说这三国所有城池的护城河的水加在一起都不如姬路一城。</p><p class="ql-block">日本战国时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本州近畿地区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姬路城见证了野心家丰臣秀吉的崛起,是功不可没的战略据点。</p> <p class="ql-block">今人站在天守阁之巅,远山层林尽染,脚下的街道行人,姬路市的市容市貌皆可一一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屋顶上的大鯱,虎头鱼身尾巴朝上,是守护大天守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这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孔洞叫“狭间,攻防射击时枪砲弓箭伸出的地方,这些狭间具有外部敌人不易攻入、内部自家人容易狙击敌军的作用。其中还有从外面看来只是一面墙的隐藏式狭间。即使是敌军攻过来了,也可以在不曝露自己所在地的情况下攻击,在战役中非常受用。姬路城的狭间在日本的城堡中算是很多的,据说有4000处狭间,可想而知姬路城是对于防守实施的多么彻底的一座城堡。</p> <p class="ql-block">姬路城别具一格的美丽非常值得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小学生放学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姬路城前往明石市明石城。</p> <p class="ql-block">明石城兴建于日本江户时代1619年,东南端,有一个被称为“三重橹”的三层角楼。据说,这是从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废除的京都附近的伏见城迁移过来的。因为明石城没有可以瞭望守护的天守阁,就只有靠这种“三重橹”的角楼来望风报信了。</p> <p class="ql-block">“三重橹”的底部被巨大城墙环绕,这城墙便是天守阁的基石,但是明石城本身并没有建造天守阁。对于为什么没有天守阁?滨田昭生在《明石城》一书中列举出来的四种说法:一说兴建于和平时代——德川幕府时代的明石城,不需要用天守阁来守卫城堡了;第二种说法是,如果兴建了天守阁,反而会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因此就没有兴建;三说,兴建明石城时,城主已经负债累累了,没有财力兴建天守阁了;四说是,因为明石城四周都兴建了“橹”——角楼,足以守卫这座城,因此没有必要兴建天守阁了。其中钱紧这个理由是最靠谱的。</p> <p class="ql-block">在“狭间”的边缘发现一只小可爱,这块小石头大概2021年就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从天守台眺望明石市</p> <p class="ql-block">明石城坐落在明石公园内,有学生嬉笑玩耍,初冬的傍晚气温并不高,真佩服他们穿这么少。</p> <p class="ql-block">街头奔跑的少女,显得健康又有活力。大人穿棉衣小孩穿短裤。</p><p class="ql-block">这次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出租车司机已经不再为乘客搬行李到后备箱了,这在以服务业著称的日本似乎是不太应该的,大概因为出租车司机的年龄已普遍偏大,七、八十岁的大有人在,实在搬不动了,渐渐的也就理所当然地省去了。曾经还看到过公交车上的招聘海报,对司机也无年龄要求。</p><p class="ql-block">老龄社会不知不觉就到来了。</p><p class="ql-block">以后很多需要人工完成的服务工作大概都要交给机器,酒店可以自助办理入住、自助存取行李,科技发展、人口老龄化、新生力量不足一定是一个无法逆转的大趋势。</p> <p class="ql-block">从天守台拾级而下,打算去看大海。</p> <p class="ql-block">赶到明石海峡夜幕降临了。</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明石海峡大桥,它是连接日本本州和淡路两岛的重要交通要道,跨越明石海峡,全长39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1998年3月竣工。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最长、造价最昂贵的悬索桥。明石大桥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需要穿越台风走廊,因此必须要经受住时速290公里的台风的袭击;其次不仅要横跨世界上最繁忙,也最危险的航道之一,还要经过一个世界主要地震带的中心,从构想到实施完成都非常艰难,所以说十分不易。</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明石海峡的日本最早的子午线标识,JST日本标准时间就是以「东经135度」的子午线的时间为基准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明石市前往神户,这是神户的中华街名为“南京町”,在这条街上的店铺主要以中国的传统店面为主,是日本神户唐人街。与横滨中华街、长崎新地中华街并称的日本三大中华街。</p> <p class="ql-block">充满红色调的中国风,对于日本游客来说,算是货真价实的异域风情,但住在神户的华人并不多,只有约两万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南京町的乐趣就是边走边吃,有猪肉包子、饺子、烧麦、小笼包等地道中华美食。当然我大老远来不是为了吃包子的,所以我什么也没吃。</p> <p class="ql-block">出了中华街立刻又是一种情调。</p> <p class="ql-block">神户的夜景非常出名,被称为“百万美元的夜景”,“百万美元夜景”的说法据说始于1953年。当时,电灯已经在一般家庭普及,从六甲山望去,星星点点的灯光非常美丽。那时候日本流行一种表达方式,即「100万ドルの○○」,用来形容美丽而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就产生了「100万ドルの夜景(百万美元夜景)」的说法。现在看来可能不足为奇,可是这样的景色从1953年就有了,神户是日本最早对西方开放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不可小觑。至今神户的夜景与函馆夜景,长崎的稲佐山夜景并称日本新三大夜景。</p> <p class="ql-block">说到明石海峡的地震带中心,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惊全球,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的一场灾难。地震中心就位于兵库县的神户市和淡路岛之间的六甲断层地区。阪神大地震对京阪神都市圈造成了巨大影响,神户市是离震中最近的城市,人口约为105万人,因此受到了最强烈的震动,造成了大量伤亡和破坏。</p> <p class="ql-block">在大阪稍作一天的停留后,我们去了和歌山市及加太港,专程去吃本次旅行唯一的一顿“海鲜大餐”--鲷鱼刺身,临行前老妈有交代:不!要!吃!海!鲜!抱着一点点“冒死吃河豚”的壮烈心情,也要尝一尝久负盛名的鲷鱼刺身,因为在日本,鲷鱼刺身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刺身,鲷鱼刺身排第二,就没有其他鱼类敢排第一。</p> <p class="ql-block">由于和歌山位于日本本州岛的最南端,而控制这个地区正是战略上的首要之务。因此,丰臣秀吉命其弟弟秀长建造了和歌山城,成为保护西日本最重要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在和歌山城脚下有一个红叶溪庭园,在这里又一次欣赏到红叶美景。</p> <p class="ql-block">园内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p> <p class="ql-block">斑驳陆离的色彩几尽妖娆,令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邂逅盛装的小姐姐,在很多景区都能看到专门穿和服来拍照的游客,能踩着木屐走得自然巧妙的才是原装正品。</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红叶吧,这是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和歌山城,也是日本三大连立式平山城其一,自建成以后曾为丰臣氏、浅野氏、德川氏等日本历史上著名武将的藩城,拥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但也历经岁月沧桑巨变,和歌山城于1958年所重建完,也有天守阁,因为这里也是丰臣秀吉命筑城高手藤堂高虎来设计建造的。</p><p class="ql-block">游到这里我怎么感觉此次旅行是来攻城的,千里迢迢,看了一座又一座城,已经没有兴趣再进去了,不过外面的景色还是挺美的。</p> <p class="ql-block">和歌山城天守阁1935年根据国宝保存法被指定为国宝,但是后来在1945年7月9日和歌山大空袭中遭到美军空袭轰炸而烧毁,现在的天守也是1958年重建完成的。</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一座古老的城堡流露着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颗银杏树好像一只大鸡腿,因为有它使得整个画面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距和歌山市区车程仅需20分钟的小渔村「加太」是鲷鱼的故乡,南海电铁配合当地特产推出了相当粉嫩又可爱的「鲷鱼列车」めでたい电车,意思其实是「恭喜、祝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车厢内也布置的相当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加太是一个非常小巧的渔港,从车站的朴素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大海吧,不知道五年十年后它将变成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加太是鲷鱼的故乡,当地的鲷鱼非常新鲜有名。淡嶋神社边有一家老牌鲷鱼料理店“满幸食堂”,我们慕名而来,店家非常热情周到,提醒我们就两个人别点多了。要了招牌鲷鱼汤,据说要用新鲜的鲷鱼熬制整整一天,味道特别鲜美,海鲜饭的量也很大,还点了三种口味的鲷鱼刺身,有传统的辣口芥末酱、甜口海苔酱和酸口的梅子酱,鲷鱼片切得挺厚用料实在,肉质爽滑、入口有点QQ的感觉又不至于弹起来,比三文鱼什么的有嚼劲,很鲜一点不腥,梅子酱有点超乎我的想象,是那种像我这种醋坛子都吃不了的酸,甜口的海苔酱出乎意料的好吃,在我的认知里海苔就应该是咸的,芥末的就不用说了,喜欢吃的就喜欢。因为店里不允许拍照,所以没图,也好,省得我看见又流口水。总之是值得尝试的一餐。</p> <p class="ql-block">饱餐一顿之后,壮着胆子走进淡嶋神社,也被称为加太神社。为了配合这里诡异的气氛,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识时务地暗下来,淡嶋神社最有名的就是神社内供奉了约两万尊的「人形」,因此有一股特别的神秘气息,仿佛有上万只眼睛盯着你,无论你看哪里,都有人形与你对视,这要是晚上得多瘆得慌。</p><p class="ql-block">但其实淡嶋神社供奉的是有名的姻缘之神「大己贵命」,以及药神「少彦名命」,因此淡嶋神社是求姻缘及身体健康的神社。这些娃娃是祈福良缘,或安胎顺产、治愈疾病的人们所供奉之物。</p> <p class="ql-block">最后说回大阪,很幸运的在抵达大阪的第一天赶上了万博公园花火大会,有璀璨的烟花迎接我们到来很兴奋,傻傻地在寒风中挺立了一个小时,一边流着鼻涕一边欢喜着。</p> <p class="ql-block">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就能开心好几天,这就是热爱吧。</p> <p class="ql-block">新斋桥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听说也曾经门可罗雀,一切都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从住处随手拍的大阪市内夜景。</p> <p class="ql-block">有句俗语“吃倒在大阪,穿倒在京都”,京都人讲究穿着自不必说,而大阪人则舍得为吃倾囊,因而大阪在日本号称“天下厨房”,吃在大阪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并没有特意去吃什么,总是随遇而安,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只要你避开自己不接受的吃食,随便找一间小馆子也绝对不会踩雷。</p><p class="ql-block">因为常常要赶时间,我们吃得算是十分简单的,但都好吃,就连生鸡蛋拌饭、拌拉面都很好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蔬菜真的很少很少,要买些水果吃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p> <p class="ql-block">用最后一天时间,走走逛逛,我很喜欢看这些餐具,都好便宜哦,大阪的物价并不高,相对于东京,属于很接地气的。</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买餐具,这次我从和歌山背了两个盘子三个碗回来,便宜到你无法想象,人与物也有一种缘分,很不起眼的一家街边小店,大概是做定制餐具接大订单的,也兼零售一些样品,它们就静静地等在那里,等着有人为它一见倾心。盘子碗是我纯人肉背回来的,因为担心托运会被扔坏,就一直背在背包里。旅行购物的乐趣就在于多年后它能帮你唤起回忆,曾在什么样的地方经过怎样的辛苦得到它,那时候它们的价值就远远超过它的购买价值。</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大阪关西机场附近住下,方便第二天返航。</p> <p class="ql-block">夜已深,匆匆返回住所,为了不辜负这璀璨的夜晚,挑灯小酌,一醉方休,管他何处是他乡。</p> <p class="ql-block">2023的旅程 END 全剧终,很快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p> <p class="ql-block">朱德庸说过一句话:以前总想着如果有一双好靴、一把吉他、一口皮箱,就去全世界流浪。现在有了靴子、吉他、皮箱,却连巷口的杂货店都懒得去。所以,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旅行,有时候一只背包就够了。</p><p class="ql-block">心之所向,素履以往。</p> <p class="ql-block">记录我走过的地方,纪念我的每一年。</p><p class="ql-block"><br></p> 一起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