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东湖写生记

l继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生中国”,邀请相关画家到福建漳平市东湖村写生。我和夫人及桂林的两位画家应邀前往。漳平市(县级)属龙岩市管辖,是闽西大山区,桂林没有直达火车,我们于5月18日晚8时坐T26次车,19日早上7时55分到达上饶站,然后又转高铁,中午12时到漳平西站。还好组委会派了车接我们,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东湖村口,村口的牌坊,就是东湖村的大门。为迎接各路画家的到来,村委非常热情,专门做了拱门气球欢迎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坊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生基地在东湖村里,进入牌坊,过了感化溪桥,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爬,举目皆茂林修竹,参天古树,耳闻泉水叮咚,潺潺溪流。还好,不算太远,行走约三公里,就到达山顶的东湖写生基地,站在基地我们远眺,四周群山环抱,连绵的山峰环绕一周,里三层外三层,每座山峰像盛开的荷花瓣,沿山而上层层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像似荷花芯中的小莲籽。啊!这不是活脱脱的莲花山村吗?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连湖水的影子都没有见的大山区,怎么会叫东湖呢?是的,这里最早叫莲花乡,由七个村组成,什么官坑村,上坑村,下坑村,名字土得出奇。后来有人突发奇想,杭州有个西湖,出名得很,北宋诗人曾赞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欲把杭州当卞州。苏东坡在做杭州市长时,把西湖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说西湖美不美?。莲花乡在杭州的东边,何不叫东湖。于是高山出东湖,此名就叫开了。</span></p> <p class="ql-block">在写生基地的门口与夫人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广东外语学院画家黄兵教授合影(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莲花山最高峰的官坑村八角楼,据说是张氏家族最早搬迁来这里时的建筑,是明代中后期的建筑,比较简单。明末的建筑在官坑还有几栋,没有后来分支到山下所建的房屋那么精致,屋脊和飞擔非常简陋,也没有院落式的构造。不过,在这闷热的天气,一到这里,顿时凉爽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来的四川著名画家教授王占江直呼,太舒服了,太入画了,立马支上画版,画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会功夫,一幅"东湖原村图"画好了。这幅画既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王教授针对用色和构图,简洁道出了用色不伤墨,构图取舍要得当的真谪。大家看了,听了,深受启发,大家都为王教授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就是张氏官坑的明代旧居,有的房屋现在还有人居住,有的已经很破烂,无人居住,也不想再作修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房子很破损了,我们问村民,怎么不修一下,他说这是最老的一座房子,兄弟分家后又建了房,无人居住也不愿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位张氏后人,在旧居旁搭建了一座香菇烘房,每年种养和烘制的香菇收入都达好几万元。他说他算是少的,多的有的收入十几二十万元。我问他你们这里还有贫困户吗?他很自豪地说,基本没有了。"我们祖上明末从德化搬来这里,手工制造,做生意都很有本事。当时三兄弟联手,发家之后在下坑村建了三座精致的四合院式别墅,后人又通过发愤读书,考取功名,外出做生意,赚了钱回来建房子,开支散叶,到清末时建了三十来座别墅,发展到现在有一千三百多人。其中一千一百多人在厦门及全国各地做事,全村仅剩二百来个老人留守,所以村里的人是蛮富裕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非常好奇,他们的老祖宗为什么搬来这么高的山上,張老者说,你不知道,这里可是山高水长风水宝地呀。他指着一棵树说,你们看,它像什么?顺着所指之处,我们惊呼,这不是孔雀开屏吗。张老者说,这棵树好几百年了,老祖宗搬来时,一看到这棵树,就认定不走了,他们认为,孔雀东南飞,落户莲花山,吉祥又富贵,丁兴财更旺。后来请风水先生一看,证实了他们的想法。据传,这位风水先生翻山越峡进行堪舆,见村中溪流清水潺潺,便沿山涧溪水溯流而上,惊讶地发现三条小溪在祥云瑞集之凹汇合成一汪碧波荡漾的深潭,心想此地应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乃近前细细勘察,却发现其中一条小溪并未注入,因此得出这么一个判断:“三津同汇出高官,二水合流多富郎。有朝一日平湖现,紫阳东升放光芒。”现在改为东湖村,就更有名了。这就是"三津汇潭”的典故。后来果然应验了这个典故,我们村张家书香门第众多。'但历代没有出过朝廷重臣,也没有出过封疆大吏,村里考取举人、贡生堪称科甲蝉芳、人才辈出。从而延绵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孔雀树,秀丽挺拔而又不失阿娜多姿,让人驻足欣赏,浮想联翩,久久不愿离去。我问张老者,这个景点有名称了吗?他说没有命名呢,我说,这里叫"孔雀开屏",应为东湖村第一景,你觉得如何?他拍手称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家们面对孔雀树,趁着夕阳柔和的光线,赶紧动手画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老师画得入迷。不时还和其他画家交流,对初学画画的,还耐心与以指点。并非常平易近人,给许多人作了人物速写。</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人物速写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看她们画得多投入。</span></p> <p class="ql-block">画完后,不忘对比一下,看看像不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连我这个外行,也情不自禁拿起笔,对着孔雀树画了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尽管画得不够好,画家们都说画出了特点。细密的树枝,繁盛的树叶,恰似孔雀开屏的羽毛。这棵树最为惊奇的是,它的树枝长短,与孔雀羽毛开屏时长短毫无二致。人们一眼望去,都说太像了太像了。</span></p> <p class="ql-block">这位房东老大娘为画家们热情相助,泡茶端櫈,使大家深受感动。桂林画家为她画了一幅牡丹图,老大娘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以孔雀开屏树为背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漳平市的领导也来到这里调研,正好,以孔雀开屏树为背景合个影吧!中间穿深兰色衣服的美女,是漳平人大副主任,这张照片,是她儿子帮照的。</p> <p class="ql-block">说起东湖成为艺术家们的写生基地,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引起的。那是著名画家何家英老师,带领学生到漳平写生,来到东湖,东湖的山川古居,让何老师眼前一亮,惊喜到,啊!好一幅"辋川别业图”。东湖的古民居,正符合道家天圆地方的理念,围墙是圆的,四合院的房子代表了方的地,与辋川图毫无二致。何家英惊呼这不是王维画的现实版"辋川图"实景吗。唐代王维既是一个大诗人,又是一个大画家,他的辋川图,千百年来成为山水画家的必临画本,是画家们梦寐以求所找寻的写生境地,现在终于找到了。于是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画家们理想的写生基地。</p> <p class="ql-block">看,现实版的辋川图。</p> <p class="ql-block">雾中的东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一栋古居别墅,名为仁和堂,是当时七兄弟中老大分出来之后建的,目前保存完好。其他兄弟都分别建有这样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圆圆的围墙,起到防洪防盗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体现了道家的地是方的。这不正是天圆地方的辋川图吗?</p> <p class="ql-block">这老二建的福满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七兄弟中老三建的叙伦堂,其他的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并且还留存许多故事。你若想了解多一些,不仿亲临现场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五建的高仰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从德化搬来东湖三兄弟之一所建的仁声堂。这个院子,在水溪边垒上石墙,给房子门前留下二至三米的平台,使房前开阔舒朗,居住起来没有逼窄感,屋后的圆围墙档住山洪,强盗爬进来被发觉后,爬出去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是房子主人的智慧。东湖像这样的院落有三十多个,分布在一个个山头,其构造布局都有相似,不管土地多紧张,门前一定要用石头垒出一个平台。东湖村是国家保护的乡村古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门前的平台也就两米多宽,尽管如此已很不容易。比现在有的人为了多占一点住房面积,不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强得不知多少倍。</p> <p class="ql-block">仁声堂依山傍水,最宜人居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仁声堂速写。</p> <p class="ql-block">雄鸡高唱,催人振奋。</p> <p class="ql-block">树碑立传。</p> <p class="ql-block">画家们面对美景,迫不及待的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房子的排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燕尾飞擔。</p> <p class="ql-block">石阶水槽。</p> <p class="ql-block">松鼠。</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写生基地开车的张师傅,很热情,服务周到,他的家在对面山,但已不住了。全家搬到镇上了。在他的指点下,我们沿着山道,找到了他的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山道,走到张师傅家。他的房子年久失修,破烂了,院子养了鹅,是隔壁家的。我们逗着鹅,很有一番情趣。如果王羲之到此看到这只可爱的大鹅,必定不顾房子的破烂,也会住上几天。</p> <p class="ql-block">东湖不仅山美,水也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这条水溪从高山流下,湍急流淌,冲起浪花,其凹凸怪异的石头,在特定时间的太阳光照射下,两条活灵活现的飞龙欲出水面。这条是金龙。</p> <p class="ql-block">黄唤平把她的诗写成书法作品。她是市书协顾问,许多人喜欢收藏她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条是银龙。</p><p class="ql-block">山腰由两条溪水汇集而成的深潭,命名为龙潭,就是因此得名的。</p><p class="ql-block">下面我用夫人黄唤平写的一首诗来总结我的美篇,</p><p class="ql-block">写生中国走进福建东湖黄唤平(桂林)</p><p class="ql-block">东湖民厝蕴儒风,群岭如莲抱域中。</p><p class="ql-block">毓秀钟灵风水地,蝉芳科甲九龙冲。</p><p class="ql-block">振之两次探其妙,吾辈头回窥艳容。</p><p class="ql-block">心有振兴乡镇梦,生辉画卷盛情浓。注:"振之"为徐霞客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篇去东湖不久就做了,各种各样原因一直没有做完,兔年就要过去了,我赶紧重拾旧文,草凑成篇,发出来了。谨记。</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初稿,12月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