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蒙

三拜斋主

<p class="ql-block">闭户著书图</p> <p class="ql-block">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画家。王蒙年轻时隐居黄鹤山(今余杭临平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p> <p class="ql-block">溪山高逸图</p> <p class="ql-block">王蒙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父赵孟頫影响,以董源、巨然为宗而开创出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以山水画见长,创牛毛皴、解索皴等,其独特的画风仅次于黄公望。王蒙的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意义深远。王蒙是一位划时代的大师,他的作品为后来的画家提供了许多技法和观念上的养分。明代吴门等主流画派深受王蒙影响,乃至清初六家及四僧甚至黄宾虹张大千都对王蒙的绘画心摹手追。同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对王蒙推崇备至:“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中国近现代黄宾虹也极尽褒奖:“山水得巨然墨法,用笔亦从郭熙卷云皴中化出,秀润细密,有一种学堂气,冠绝古今,秾郁如王右丞,不涉舅氏鸥波之蹊径。极重子久,奉为师范。生平不用绢素,唯于纸上写之。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山水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径路纡回,烟霭微茫,曲尽幽致。”王蒙的传世代表作主要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秋山草堂图》、《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等。此外,王蒙还工诗文、精史学,今存诗集《草堂雅集》</p> <p class="ql-block">葛稚川移居图</p> <p class="ql-block">文人画发展到元朝,彰显文人艺术修养的诗书画印紧密地结合,书法和诗歌成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画家们大多兼备绘画、书法和诗歌于一身。而元朝是外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社会地位低下。朝廷一度废除科举,也没有设立画院。这就使得画家们的创作少了政治上的束缚、形式上的限制,也逐渐摆脱了院体画的气息。画家们以写意的方式抒写心中逸致。面对外族的统治,科举道路入仕受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们采取了不与外族政权合作的态度,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选择了隐居不仕,例如吴镇、倪瓒都是有名的高士。王蒙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隐居在临安(今杭州)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即使隐居山林,仍始终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最终未能认清时局,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在艺术上有着超越前代与同代艺术家的地方,他运用繁复多变的笔墨技法和独特的章法布局,开创了“密体”山水画风格,演变创造了解锁皴和牛毛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王蒙的“密体”山水画浑厚苍茫且超凡脱俗,在画中运用酣畅又多变的笔法和苍茫又秀润的墨法,再辅以渴润交加多样的苔点,将“繁密”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不同于黄公望的简远逸迈、倪瓒的松秀简淡、吴镇的苍古沉郁,在元代独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秋山草堂图</p> <p class="ql-block">说到影响王蒙山水的成因,就不得不提赵孟頫。元四家在广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深受元初书画家赵孟頫的影响,把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各具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对明清两代画坛影响极大。赵孟頫作为元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提倡学习古人笔法的同时又要表现出文人的气质,提倡越过宋代工致的宫廷绘画而追溯唐代至北宋的文人画,借“古”的精华来去除“今”的弊病。赵孟頫还提倡“以书入画”,将书法的意趣和笔法融入到绘画中,加强艺术的表现力。其“书画同源”理论被元代画家深入到了绘画实践中,特别是王蒙继承和发展了赵孟頫倡导的“古意”、“书画同源”等艺术理论以及“简率”的画格。同时,王蒙在书法上尤擅篆隶,用笔圆润厚重,他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面中,表现出率真恣意的笔墨,用笔从董巨的笔墨形态中脱化而出,从披麻皴中演化出解锁皴和牛毛皴等,他运用各种书法用笔的组合,丰富了山石的结构和肌理,再加上层层皴擦点染,造就了其山水画的繁密之美。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寄托之差异,王蒙的山水画显示出与吴镇、倪瓒及其他元末画家不同的特点。王蒙的山水画以结构复杂,层次繁密,笔法苍秀见长,布局多取重山复岭、索回曲折的体势,山高林密,润曲谷深,一派宏深峻伟的气象。他与倪瓒旷远简疏的结构形式形成相异的形象外相。可以这样说,王蒙的山水画以凸现自然界雄豪郁勃的生命力量为媒介,曲折地传导出画家对浑浊世道的不满和不甘的情思。而倪瓒则采取净化自然的手法,构筑出简之又简、损之又损、一片晶莹清澈的幻化天地,以表达出对混乱无序的现实世界的逆反情思,他们各自创造出隐逸山水画的不同艺术表现方法。</p> <p class="ql-block">丹岩翠壑图</p> <p class="ql-block">王蒙的传世作品面貌多样,具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最能代表他山水画成就和个人风貌的就是《青卞隐居图》和《葛稚川移居图》。《青卞隐居图》是王蒙水墨山水的杰作,董其昌评其为“天下第一”。此图画主要描绘了画家故乡吴兴卞山的苍茫景色。画家将山麓至山顶的气局大貌,利用狭长的条幅,画得千崖万壑,曲折尽态,林木森森,导入翠微,飞瀑高悬,山路迂回,溪水潺潺,隐士掩映其间,一派清幽之感。作品用色细润,用墨精致。画中山石用牛毛皴,笔墨干湿互用,部分树叶用焦墨破笔点染,山石树木繁密而层次分明,气势充沛,格调苍浑秀逸,最能代表王蒙山水画的艺术水平高度。《青卞隐居图》是王蒙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佳作,甚至明清时期的绘画大师沈周、董其昌、石涛等人均受到了他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青卞隐居图</p> <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创版权请告知,相关内容将尽快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