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

新客家人

<p class="ql-block">  三十四年前冬季的一天,从北方秦岭刮来的大风,顺着山谷掠过树梢、掠过电线,呼啸着,像被宰杀的母猪叫。我们厂里的人,把这每年冬天都要刮几场的大风,称做“母猪风”。</p><p class="ql-block"> 这风就像把剃刀,一场刮过,就把厂区、家属区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叶全都剃掉了,把马路上的尘土也吹得干干净净,路上只有少量的落叶在翻滚追逐。看着这一颗颗光秃秃的树木,更感觉到大自然的冷酷无情。这苍凉的自然景色,与厂里日渐式微的形势倒也般配,一个萧瑟,一个萧条,都是一个萧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调到这个科室工作才一个星期。那天下午上班没多一会儿,下面车间就有电话打了进来。负责技安工作的蒋师傅抓起电话,嘴里一边“嗯,嗯”的回应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边在工作薄上做着记录,</span>最后问了一句:“人去医务室了是吧?”</p><p class="ql-block"> 哪里出事故了?我正疑惑着,蒋师傅撂下电话,对科长,也是对办公室里的我和刘师傅说:“二号洞洞口的树上有一个马蜂窝,马蜂把人蜇了。我看看去。”</p><p class="ql-block"> 蒋老头儿建厂以来一直负责技安工作,工作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近乎吹毛求疵。厂里很多干部工人都烦他,都是快退休的人了,还是这么轴。按照他的要求许多工作就没法干了,都得停下来整改。他恨不得把安全工作捧的高高的,一切以它为中心才对。这样才能显示出他工作的价值。他仗着资格老,看见不顺眼的事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训斥别人。</p><p class="ql-block"> 估计今天这事他又要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了。我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这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已完全摸清了他的脾气。</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他不在办公室,负责环保的刘师傅乘机向我吐槽他,也是一肚子的意见。她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个玻璃瓶来给我看。</p><p class="ql-block"> “蒋师傅什么东西都往柜子里放,真想给他扔了。”</p><p class="ql-block"> 瓶壁上贴着个标签,“福尔马林溶液”,白色透明的液体里漂浮着一小节苍白的带指甲的手指头。我一个小伙子看了都觉得瘆人,更别说刘师傅这个女同志了。这个柜子是大家共用的。</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节手指头的来历,这是一个进厂刚一年的小姑娘的手指。因为两年前事故发生时,我正在办公楼大会议室里开会。负责生产经营的江副厂长召集的会议,各车间和相关的科室都来人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是模具车间的计划调度。在会议的后半段,刚提拔成六车间生产副主任的杜三元在得意洋洋地作报告,讲述他“以人为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心得体会。我听了心里很是不屑,这纯粹是赶时髦,从报纸杂志上捡了个名词来说,他根本就没有搞懂什么叫“以人为本”,他们实行的这些措施,让我想起了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泰罗制”在西方早就过时了。挂羊头卖狗肉。这也就是在他们技术含量不高的六车间玩得转,换到模具车间来试试,随便哪个工种都够他喝一壶的。</p><p class="ql-block"> 杜三元没有接受过管理学专业培养,也没读过系统的管理学书籍,半罐子水,净干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可他的优点是积极要求进步,一切以领导为中心。所以能从一个知青、工人做到副主任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他啰嗦完了,白嫩的胖脸上挂着微笑,期待着领导的表扬。原本高大的身躯更加挺拔高大。</p><p class="ql-block"> 生产科科长老刘,等他话音一落,就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你这个叫以人为本啊,你这个叫整人为本。我从里面没有听到任何对工人的关怀,里面净是考核奖惩措施,罚比奖多。”</p><p class="ql-block"> 听了刘科长的话,他似乎有些尴尬,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和反驳。刘科长是建厂时从北京来的老中专生,学管理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在刘科长面前,他说不起话。会场里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在六车间冲压班当班长。他们用我们的模具,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去他们的工位。我发现他们把冲压机上的光电保护装置全都拆了。这本来是用来保护操作工人手的,防止手在机器工作区域里的时候机器落下。我问他为什么要拆,他说:“效率低。不拆就完成不了工作定额。拆了可以打连发。”</p><p class="ql-block"> 我无语了。为了效率、奖金、不被受罚,牺牲了安全。这就是现实。</p><p class="ql-block"> 会议还在进行中,厂办的侯小秘书进来了,他向江副厂长报告六车间出事故了,冲压机把一个工人手指轧断了。江副厂长赶紧问:“人怎么样?送医院了没有?”然后终止了会议,带相关人员去车间看现场。</p><p class="ql-block"> 屡试不爽的墨菲定律。这瓶子里的断手指就是那天杜三元的杰作“以人为本”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所以,蒋师傅的一根筋精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原则底线是必须要坚持的。</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个多钟头,蒋师傅带着一股寒风从外面进来了。他一进门就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都是闲的。线切割的吴觉文没事打树上的马蜂窝玩儿,招惹了马蜂,不蜇他蜇谁。”然后又说,“我让外线班去把马蜂窝给端了。”</p><p class="ql-block"> “要注意安全,别再把人蛰了。”科长赶紧叮嘱一句。</p><p class="ql-block"> “肯定是做好了安全防护才干。”</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清除马蜂窝是多此一举,马蜂你不去招惹它,它平白无故的怎么会蜇你。熊大人熊起来不比熊孩子省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厂里的安全事故,基本上都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果,与领导官僚主义,不关心工人疾苦密切相关。在追求效率、效益面前,要做到“以人为本”任重而道远。</p><p class="ql-block">2023.12.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