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大王庙街

塔影横江

<p class="ql-block">对于土生土长的人来说,大王庙街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留恋的故土。大王庙街也许只是记录他们这一片生长之地历史的存在;探索这一片土地的起源与发展。直至一条街的时代没落与另一个时代的兴起,唤醒曾经在废墟中沉睡中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约好下午两点半在狮子山公园门口集中,阚根华团长和汪禄如校长夫妇早早就来了。他们俩逛到自己结婚老房子窗户前朝里面眺望。我们汇合后,两人还沉浸在当年幸福的回忆中。</p><p class="ql-block">说到大王庙街,阚根华打开了话匣子。对于这条百年老街,他说首先,大王庙街是安庆城区与西郊的交界口。八月节,袁柏村的河里几千只鸭子从这条街上运到市区;腊月节,数百头猪从这条街上运到市区。正条街的麻石条路经过百年踩踏,石板上下雨天就像抹了油一样,光滑。他的妻说,大王庙街每天的机杼声从凌晨到深夜。这里高门大户有数家。阚团长如数珍宝。</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大王庙曾经是安庆水运经济的发展的集聚地。大王庙街是安庆城西的一条老街,东西走向,这是一条因水运而兴的街道,康熙时开挖的一条疏导皖水(皖河)入江的河道,故叫“新河”, 乾隆时疏复故道,又于新河上口筑坝,以遏皖水。当年这是皖河流域各县水路运输到安庆的重要水道,来往的商船、人流、物流必经于此,因而在河的北边自发兴起了一条小街,这就是大王庙街,因此可以说大王庙街正是清代康熙时期“新河”疏浚之后,因水运渐渐兴起的商业街。乾隆年间安徽巡抚托庸所兴建了一所大王庙,建大王庙的目的应当正是祈福新河上水运商船的平安。小街也因有了大王庙而得名大王庙街。</p><p class="ql-block">下午天气真好,安庆朗诵协会秘书长夏亮,主流媒体网站图库特邀摄影师余平(塔影横江),曾担任电视台主持人程颖一行到大王庙拍摄专辑。游走在老街上,很多民宅已经被蓝色铁皮围住,阚根华将他们带到谢家大院。</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没落的院落,门楣的气派真的应了安庆一句土话,豆腐泼了架子还在。门庭前虽然是断壁残垣,但里面住了谢先生和他帅气的侄儿。谢先生一眼认出来阚根华夫妇和他的弟媳胡和平。多年没有相见,一眼认出来,谢先生激动万分。谢先生告诉我,他出生在这个大院里,今年整整75岁。开始他也曾在博物馆工作,因为他的漆工手艺不错,那时候工人工资高,所以放弃了博物馆工作。经历工厂下岗,生病,他的容颜看上去有80岁,其实,他只比阚团长大一岁。正聊着,又来了几个人,都是老街坊,年龄差不多大,今天周末,他们回来看看自己的家。有一位老邻告诉阚团长,当年他弟弟在中越战场上,阚根华去战场慰问前线战士,留言至今还保留着。发小们的热情,对这条街的深厚感情难以用笔墨书写。</p><p class="ql-block">余平老师他们三人任务完成了,我们得走啦。谢先生颤颤巍巍送我们到门口,是的,刚才的邻居们如今都成了这条街上的过客。几个大男人热闹后的宁静与老街的落寞,夕阳的余晖洒在孤寂的谢先生身上,我们走了很远,回望,谢先生还伫立在街边挥手。阚根华说,我会来看你的。突然,觉得五味杂陈,谁让他执著的最后坚守……</p><p class="ql-block">有好消息称,这条历史老街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换上新颜。那时候,老街没有搬走的住户,一定为自己的坚守而心安。只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们,等待,是煎熬的。</p><p class="ql-block">作为安庆人,我们欣喜终于有一条完整的历史文化老街,向人们展现自己原本的容颜。</p><p class="ql-block">鲁学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