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是个小滑头

优秀作文点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弟弟是个小滑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 遂平一中 八年级 王婧怡</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3, 54, 30);">【关于审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此题目的关键词是“小滑头”。“小滑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调皮,活泼,嘴巴巧,属于贬词褒用。很显然,文章要求通过写弟弟平时调皮捣蛋的事,来表现其童真、童趣的可爱。你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弟弟,就一定会有很多值得叙写的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从选材方面分析,这是个“一人多事”的命题。选写多件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因此,我们可以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三件即可,最多不可超过五件),来展示“弟弟”的“小滑头”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从结构方面分析,凡是写“一人多事”的作文,一般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所谓“总--分--总”,即:开头点明题旨,作为文章的总领部分。接下来是主体部分,通常包括好几个小段落,每一段相对独立,分别叙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结尾总结中心思想,加强文章的感染力量,同时也注意照应开头,做到首尾呼应。如《弟弟是个小滑头》一文,开头部分,让我们了解描写的对象是自己的“弟弟”。主体部分写了三件事,具体描写“小滑头”的作为。结尾总结,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期盼,与开头呼应。</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正文】</b></p><p class="ql-block">        弟弟8岁,但已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大魔王了。“小滑头”是我奖励给他的绰号,但不妨碍其他人知晓后也叫他为“小滑头”,毕竟他总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点评】(总)开头简介弟弟,再交代“小滑头”绰号的来历,总领全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以下主体部分,采用了提示语——“滑头事之一”“滑头事之二”的格式,对故事内容起提示领起作用,卷面观感上是个亮点。这种格式类似于小标题,但又区别于小标题,它显示,下面所写的这些“事”,选材角度不同,但属于并列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         滑头事之一:弟弟很讨厌蛋花汤,即使在妈妈“喝汤奖两元”的金钱诱惑下,也不肯屈服——不过三元以上例外。于是他拿着三个硬币,乐呵呵地端起蛋花汤,捧在手里观赏着。“这小子总该拿钱办事了吧?”我想。一边喝着蛋花汤,一边监督着弟弟。这时妈妈叫我过去帮忙,待我回来后,弟弟的蛋花汤居然已经不多了。“可以啊你小子!”我不由得感叹。可是看到自己汤碗的瞬间,我发觉了不对劲。我走时已经喝了大半碗,现在却成了满满一碗……我怒气冲冲地瞪着他,他“咯咯咯”地笑着,很得意地端着碗,跑向了门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点评】第一件滑头事,写弟弟偷偷往“我”碗里倒蛋花汤(重在写行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怎样才能写得出彩呢?小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就很好。她先写弟弟面对妈妈“金钱诱惑”时的表现,用风趣的语言揭示弟弟的“滑头”。“我”以为他“总该拿钱办事了”,却没想到弟弟竟然趁我离开的机会,把汤倒进了“我”的碗里。被发现后,笑着,并得意着,跑走了。小作者在叙事中,重视了动作、神情、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因此,读来有趣,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span></p><p class="ql-block">        滑头事之二:小滑头的考试成绩下来了,需要家长签字。他把一张63分的数学卷子递到妈妈面前,妈妈的脸色立马黑了两分。“你这,才刚及格啊?”她尽量心平气和地说道。“没有,我比及格多了3分!”小滑头理直气壮地对峙着妈妈。我抽了抽嘴角,问他为什么那么高兴,“我超过了平均分!”妈妈的脸上重新有了喜色,赶紧凑过去问,“平均分是多少?”“61!”听着屋内的哀嚎,我突然觉得,小滑头挨打不是没有理由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点评】第二件滑头事,写弟弟尽管巧言善辩,也躲不过挨揍的厄运。小作者抓住弟弟能说会道的特点,重点写他对自己考63分的辩解,并用妈妈神态的变化做侧面衬托,语言不失风趣。文章先是妈妈看到63分的试卷,“脸色立马黑了两分”,并压着火气发出了责问。弟弟呢,竟理直气壮地辩解,我不是“刚及格”,“我比及格多了3分”。“对峙”一词,很形象地表现出弟弟的“理直气壮”。继而更神气地炫耀“我超过了平均分”。这时妈妈有了喜色。其实,此刻的妈妈是被弟弟的狡辩给绕进去了,这才有了“赶紧凑过去问”的动作。当妈妈明白自己被小屁孩给耍了之后,能不越发生气吗?结尾以听见“屋内的哀嚎”和“我”觉得“小滑头挨打不是没有理由的”收束,耐人寻味。这段文字不长,可情节起伏有致,一波三折,且有画面感。</span></p><p class="ql-block">        滑头事之三:我看着断了尾巴的玩偶鲨鱼,思索着怎么教训一下小滑头。想了片刻,我默默关上门,决定不再与他说一句话。门不隔音,能听见外面的说话声,“妈妈,小鲨鱼还能救活吗?”大魔王一改往日的威风霸气,说话声有点怯怯的。我不由得“噗嗤”一笑。接着,他敲敲我的房门说:“姐姐,小鲨鱼复活啦,你出来看看吧。”看我不理他,又喊道:“姐姐,小鲨鱼真的活过来了!姐姐……”我也许被烦到了,便一下子拉开了门。小魔王涎着脸,一头扎进我怀里,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还别说,这方法对我挺管用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点评】第三件滑头事,写弟弟做错事后说好话求得原谅。这段文字主要抓住弟弟的语言,对其弄断了玩偶鲨鱼尾巴一事,劝解生气的“我”。一是不再霸气,怯怯地告诉“我”鲨鱼“复活”了(可能是被妈妈修好了),并要姐姐亲自看看,证明所说是真的。言外之意就是“姐姐你别生气了”。而当“我”拉开门后,弟弟的表现是“一头扎进我怀里,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看来这次没有耍滑头。于是,“我”的生气也就烟消云散。</span></p><p class="ql-block">        弟弟是个小滑头,我希望他永远长不大,可又盼着他快点长大,成个懂事的小男子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点评】结尾借助点题的机会,特意说出了“我”对弟弟的心愿。这个愿望有点矛盾,但确实发自内心。“希望他永远长不大”,保持着可贵的童心、童真;“盼着他快点长大”,成为懂事、担当的男子汉。这看似的矛盾,其实正是生活的真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细节描写使文章生色不少。尽管小作者只是选取了弟弟偷倒蛋花汤、为卷面分数巧辩和弄坏玩具说好话等小事件、小场景,但因为有了亲身的经历,有了真切的感受,寻常事件也就变得光彩夺目。此文告诉我们:把生活中寻常不起眼的事情写生动,写细致,写得充满感情,是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    </p>

滑头

弟弟

妈妈

蛋花汤

鲨鱼

及格

开头

点评

结尾

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