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名树:上上都的银杏树

沧浪书客

<h3> <font color="#333333"> 海阳市的发城镇有个村庄叫上上都,位于镇住地北一公里的小山坡上。资料记载该村建于元代的至元年间,为姜姓人由安徽经商于此,可能是看好了这里的风水,也可能是有其它原因,遂定居建村。村碑称该村处在涝洼地之北的高处,故称上上都村。该村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br> 上上都村的北、东是相连的低山,两山之间自然形成一山间小溪,在村子东边向南流过,注入昌水河。小溪东岸的山脚下,一棵古老的银杏树高耸于此,成为上上都村的重要标志,不仅在村民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在周围数十里山乡百姓心目中也颇有盛名。<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 <h3><p> <font color="#333333"> 关于这棵银杏树,据1995年烟台市林业局编印的《烟台古树名木》一书记载:该树树龄有600余年。当时的测定树高25米,胸径2.23米,冠幅达27米,荫地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因周边没有其他银杏树,技术人员每年都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使其年年结果。1991年曾产银杏600多公斤。</font></p><div><font color="#333333"> 近年来,我曾两次来此赏树。虽然周边变化很大,但银杏树却依然茂盛,并受到更完善的保护。2012年我第一次来访树时,在树下捡拾银杏果(白果)的村民得知来意,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他所知道的关于这棵银杏树的故事。他说:原来这棵银杏树的主杆有一人多高,前几年整治河道,在小河两旁修建了护墙,抬高了树下的地面,大部分的主杆都埋在了土中,现在仅剩不到一米高了。三个大枝向着不同方向,伸向天空,因靠近水源,所以长势一直很茂盛,每年都结果,村民们都自觉地保护银杏树。</font></div><font color="#333333"> 我说:我看到一个资料说,这棵树有600多年了。<br>他说:具体年代不好说。不过老人们说建村前就有这棵树。我们这个地方建村前是南北商人往来之地,有商都之称。<br>姜姓的祖先当年就是看到这棵银杏树,才决定在树的西侧建村的,所以肯定要超过700年的。</font><br></h3> <h3> <font color="#333333"> 这位村民说得肯定,而且透着一种自豪。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还真有记载说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之地。1959年村南还出土过一批青铜器。而且村南一公里的发城村,在汉代时先后为长广县和长广郡的治所。东魏兴和年间,因长广郡县西移,在发城复置观阳县,等等。考虑到历史旧制,上上都当在郡治北门或附近,为商贸交易场所亦可有据。这些虽然形成不了对上上都建村前历史的描述,但却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上上都是因树而建村,还是有村才植树,只能到历史中去寻求了。但是,700年的银杏树,却实实在在记录了上上都村所走过时光,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无法破解这些记录的符号。<br></font><font color="#333333"> 前不久,我再次来这里,小河又重新整治,树下修整起很大一片花坛,并立保护碑,而且碑的背面刻有捐资护树人或单位</font>的名子,以扬功德。</h3> 上上都的银杏树,从历史走来,也必将走向未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