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故事

雪莲

前言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人到了夕阳红的年龄,总不免愿意回忆一些往事,到今年的12月9日正好是我们红卫兵徒步长征五十七周年纪念日,不禁使我想起我们的青春故事,那时,我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对新事物接受的快,有火一样的激情。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如火如荼,红卫兵大串联席卷全国,当时火车已经是人满为患,铁路部门压力很大。大连海运学院率先开始了徒步串联,得到党中央的支持,全国刮起了红卫兵长征串联之风。我当时是高二学生,我们班几名同学也紧跟当时大气候,自愿结合,开始筹备长征之事。我们队共13人,8男5女,起名叫“新红军长征队”,队长:薄海臣。副队长:吕菊艳。男队员:鲁宝林、崔振九、张斌、邢春朗、谢永德、杨士俊、林发。女队员:崔素珍、李力、齐步颖、周桂莲。</p><p class="ql-block">初步拟定路线从锦州出发,目的地是革命摇篮——井冈山。</p> 出发前的准备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决心定下之后,回去各自开始准备途中用品(如背包、背带、鞋、军用壶等)。当我与父母说了要长征的事,我父亲坚决不同意,不准我买东西,那年我19岁,从没离开家门,听说要走几个月,他实在放心不下,可是我执意要去,不买用品我也要随队出发。直到要出发的前一天(1966.12.8),父亲看实在拗不过我,只好同意我买一些简单的用品,并且千叮咛万嘱咐的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于是我买了背带、军用胶鞋、棉靰鞡鞋、水壶等,心里好高兴啊,期待着第二天的出发。我们队还印发了许多毛主席语录的小卡片,准备在途中发给沿途的群众,那天晚上我兴奋的失眠了。</p> 出师不利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196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我们一高中《新红军》长征队也和成千上万的红卫兵一样踏上了长征之路。我们一大早来到锦州烈士陵园,队员个个激情满怀,在烈士碑前庄严宣誓后,我们的队伍打着旗,背着行囊雄赳赳的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大家特别兴奋,一路欢歌笑语,不停的给过往行人发语录。大概走了四十多里路,我就觉着脚有些疼了,那天晚上就宿营在七里河。从来没走过长路,我的脚还有些平足,晚上洗脚时看见脚打了几个大泡,痛的钻心,我有点着急,在去厕所时我偷偷的流了泪,心想:这才刚刚开始啊,以后脚老是打泡可咋办呀?好在谁也没发现我流泪。对,决不能向困难低头!我用头发丝把泡串了。第二天又跟着队伍上路了,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脚还是疼。忽然一辆汽车停在我身旁,司机热情的说:“你脚疼我拉你一段吧!”,我赶忙谢绝了他的好意,我怎么能坐车呢,那是最丢人的事了,我坚定的说:“没问题,我能走!”。于是咬咬牙,心里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点疼算啥呀!这样,我又坚持了下去。说也怪,过几天觉着轻松多了,真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啊!</p> 取鞋记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又走了几天,记不太清那天住在哪个屯了,好像是叫王家洼子,只记得是在老乡家住的。一早,打背包的时候竟然把一双新买的胶鞋落在老乡家了,大约走出七、 八里路,我忽然想起来了,我当时急得够呛,因为那时只有两双鞋换着穿。队长薄海臣安慰我说别着急,他随后说:“谁回去一趟,帮她取回来?”,话音未落,队里杨士俊同学说:“我去吧!”,我心里当时很不是滋味,内心自责着:怎么这么粗心,害的别人受苦,这样往返要十几里路呢。中午在接待站吃饭的时候,杨士俊兴冲冲的赶到了,手里拿着我的那双鞋,我高兴的不知说什么才好,他还说不累,可我心里着实过意不去。要知道,走长路,一双跟脚的鞋是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想起来至今记忆犹新,让我难忘长征路上学友情。</p> 过雪山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我们徒步穿过了河北,来到了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脚下,正值数九隆冬最冷的季节,又刚刚下过雪,一眼望去,皑皑的白雪覆盖着整座山脉,羊肠的山路已看不清了,山上寂静得很,我们十三名队员鼓足了勇气,决定翻越这座雄伟的大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艰难的爬着山,由于路滑,有时上一步要退两步,每人手里几乎都有一根棍拄着,我们的裤脚都挂满了二、三寸长的冰凌,吃力的前进着。爬到了半山腰,我们互相看了看,还真有点像当年红军的影子,整座山只有我们十三个人,在大山面前显得太渺小了,真正体验到了毛主席说的“乌蒙磅礴走泥丸”了。忽然,我们看见前面有一个洞口,上面不知是哪个长征队路过时写下的留言,说“此处是狼窝”,顿时,只觉得毛骨悚然,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真有些细思极恐,正胡思乱想时,只听爱开玩笑的鲁宝林说:“要小心啊,狼可是搭肩膀的!”我们五个女生更是害怕了,不敢回头,只是吃力的前行,心里扑通扑通的……。</p><p class="ql-block"> 天渐渐黑了,我们终于翻过了这座山,当我们看见山下星星点点的灯光时,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那个晚上我们宿营在宁静的赵家沟。</p><p class="ql-block"> 这次雪山之行,使我想到当年红军过雪山时要比我们艰难多少倍啊!</p> 参观大寨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一道清水河,一座虎头山,大寨就在那山下边,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唱着这首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真的来到大寨大队的时候,就想亲眼看看这个典型的新农村,那时毛主席号召“全国学大寨”,有成千上万的红卫兵纷纷来这里参观。在他们接待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寨的梯田。哇!真像歌词里说的“层层梯田平展展”,每块梯田简直像一面镜子,连一块小石头都没有,往山坡上望去,就是一幅精彩的国画。陈永贵还给我们这些参观的红卫兵作了报告,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学习毛著的感想。最后所有参观的红卫兵都为他们的梯田搬一块石头作为纪念,取名“长征红卫坡”,我们每个队员都十分卖力气。</p><p class="ql-block"> 这次参观,使我看见了真实的大寨,在当时确实比较前卫,有二层小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街道整洁,想不到这个贫穷的山村在陈永贵等人带领下改变发展的这么快,看到了祖国新农村的前景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大寨,有幸来这里参观,真是不虚此行!</p> 后记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整个长征历时66天,行程2500里,是老红军长征路程的十分之一,途径四个省和首都【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北京】。在途中我们还路过了北京天安门和石家庄的华北烈士陵园,并分别在那里留了影。因为那时条件所限,没有相机,只留下这两张珍贵的照片(如文章开头的两张),还曾经到过电影“地道战”的真实现场冉庄,同时又参观了那个地道,使我们深受教育。最后我们在河南汤阴“硬骨头六连”那里休整、办班,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吃透中央精神,停止徒步串联,立即返回学校。</p><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难忘事、有趣事实在是太多,这些都将化为永久的回忆。如今五十七年过去了,徒步长征已成为了历史,我们也由当年的帅男靓女变成了古稀奔八的老人,我们的队友也由青春的友谊变为终生的挚友,每每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心潮澎湃。遗憾的是13名队友中已有3名同学仙逝,他们是谢永德、杨士俊、林发,他们的音容笑貌始终留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长征,我们作为一次经历,磨练了意志,经受了考验,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由衷的感叹: 青春万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2008年锦州一高中老三届联谊会我们几位长征队友重逢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崔素珍,依次是周桂莲、李力、鲁宝林、薄海臣。</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杨士俊。左二:林发。</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李力从安徽回锦看望同学,我们四位女队友合影。</p><p class="ql-block">左一:齐步颖。左二:李力。左三:周桂莲。左四:崔素珍。</p> <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部分长征队友又重逢。</p><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齐步颖,依次是:李力、崔素珍、周桂莲。</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鲁宝林,依次是:张斌、崔振九。</p> <p class="ql-block">2017年,吕菊艳从外地回锦,我们三名队员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左起周桂莲、崔素珍、吕菊艳。</p> <p class="ql-block">2017年长征五姐妹在锦州北普陀山留影。</p><p class="ql-block">左一:吕菊艳,依次是:齐步颖、李力、崔素珍、周桂莲。</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长征姐妹游览九华山。</p><p class="ql-block">左起:崔素珍、李力、齐步颖、周桂莲。</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部分长征队友在葫芦岛相会。</p><p class="ql-block">左一:鲁宝林,依次是:崔素珍、周桂莲、李力、邢春朗、张斌。</p> <p class="ql-block">  长征队友虽居各地,</p><p class="ql-block"> 微信的红线又把我们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份永恒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只要想起就温暖心底。</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最好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姐妹兄弟。</p><p class="ql-block"> 你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永远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