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离退休干部“五老”骨干培训学习(两天)

朱朱

<p class="ql-block">第一天(7日)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老干部局金毅局长开班讲话。</p> <p class="ql-block">由市委老干部范安敏副局长作《关于加强新时代离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学习辅导</p> <p class="ql-block">下午,由市委党校章胜峰教授作《学习贯彻 习近平同志对金华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实施“八八战略”》报告</p> <p class="ql-block">老干部们认真听讲,对习主席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对金华金义都市区的前景充满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8日)现场学习</p><p class="ql-block">第一站 陈望道故居</p><p class="ql-block">陈望道,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方向,走向了新中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关于味道,这里有一个陈望道吃粽子蘸墨的有趣故事,才有了习主席这句金典语录。</p> <p class="ql-block">硝烟四起的年代,大批青年学者担起救亡图存的重担,我们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内驱力和信仰支撑着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前行。</p><p class="ql-block">太平盛世,我们也应当居安思危,继承先贤之志,发挥老干部的余热,把这份责任感和勇气传递给当代青年,向他们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驱动我们不断前进,不轻言放弃。</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李祖村</p><p class="ql-block">关于李祖这个名字的由来,导游对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的是李姓人家,后来方姓人家迁徙至此。两个姓氏的家族相处和睦,随着方姓的族人越来越多,李姓人家就把整个村庄礼让给了他们。方姓的族人们为表达对李家人的感恩,让这份感恩世代相传,便为村庄起名李祖村至今。</p> <p class="ql-block">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李祖村,在当地曾经有个“水牛角村”的绰号,意思是没有希望的村庄。它和义乌市区虽然直线距离不超过15分钟,但“千万工程”之前这里没有一条出村的路,要从邻村绕路出去。村口的小水塘见证了一代代青年人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在“千万工程”第一阶段的乡村整治中,李祖村古朴的气韵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p><p class="ql-block">通过村庄整治,他们留住了一部分乡愁,但他们也发现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需要持续给它注入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交通便利和浓厚的人文环境下,运营团队迅速为李祖招引了200多名各具特色的农创客。这些在网上小有名气的农创客们,为李祖村带来了久违的人气。</p><p class="ql-block">习主席考察李祖村。</p> <p class="ql-block">谦让、和睦、感恩是李祖村延续至今的古朴民风。</p> <p class="ql-block">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李祖和义乌的关系恰恰代表着“千万工程”的小切口带来的城乡关系的大变革。今天的李祖村润物细无声的气韵,为义乌增添了别样的慢生活。它不再是负担,它是义乌人的后花园,是义乌人精神的栖息地。</p>

李祖村

陈望道

李祖

方姓

村庄

学习

义乌

老干部

共产党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