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真觉寺塔

丹心素裹

<p class="ql-block">真觉寺金刚宝座,又称五塔寺塔,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p> <p class="ql-block">真觉寺金刚宝座,为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故称为金刚宝座式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通入塔室。真觉寺金刚宝座顶上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p> <p class="ql-block">真觉寺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87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利用真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金刚宝座东、北、西三面共设7个石刻露天陈列区;同年10月7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1994年,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博物馆已初具规模,金刚宝座仍占据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塔座上遍饰中国传统雕造技法,内容多为佛教题材。其中佛龛1561个,每龛内刻坐姿佛像一尊。另有狮子、大象、马、孔雀和金翅鸟,还有天王、降龙与伏虎罗汉、菩萨等。</p> <p class="ql-block">真觉寺金刚宝座为四方形,最下面是圭脚,在圭脚的上面是一层大型须弥座。在须弥座的束腰处,雕刻有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狮子、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还雕有法轮、降魔金刚宝杵、瓶、牌和佛教八宝等高浮雕图案。其中的狮、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分别为五佛的坐骑,据说,狮子是大日如来的坐骑;大象为阿閦佛的坐骑;孔雀为弥勒佛的坐骑;马为宝生佛的坐骑;而大鹏金翅鸟(迦楼罗)是不空成就佛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塔须弥座束腰的上枋和下枋的平面上,用浮雕法雕刻着梵文和藏文,内容为八思巴在元代的中统四年(1263年)致忽必烈汗的一首新年祝辞,名为“吉祥海祝辞”。祝辞从南面正门的右侧,开始向东绕塔座一周,直到正门的左侧为止。主次主要是将佛、法、僧三宝比做吉祥海。这首祝辞的藏文雕刻,是北京现存唯一的藏文浮雕石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须弥座上是塔身部分,在第一层塔身与须弥座的相连处,刻有一圈俯莲花瓣儿。在须弥座的上、下枋上,雕刻着仰俯莲花瓣。在须弥座上是座身部分,每面均用短檐分为五层佛龛,在每层中又隔成许多小佛龛,在佛龛中浮雕着坐式的佛像,佛像的表情安详,但双手的姿势均不相同,在金刚宝座的四面共浮雕有佛像384尊。</p><p class="ql-block">在塔顶上的塔刹部分,为一小型覆钵式塔刹。中间大塔的塔刹为铜制,其他四座塔的塔刹为石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