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爱宝贝

<p class="ql-block">受潼潼的影响我也想探究一下自己喜欢的中药,虽然不能精通熟悉一下也是好的!</p><p class="ql-block">黄芪是它在《本草纲目》中的名字,《名医別录》中它叫独椹、蜀草、百本,《药性论》中称它为王孙。《名医别录》中记载:黄芪生长在蜀郡的山谷、白水、汉中(怪不得它叫“蜀草”呢!),二月,八月采摘阴干用。很多用根茎入药的中药材都是在二月或者八月份采摘的,因为八月份差不多叶已落尽该收藏的营养也已经藏在了根茎当中,二月份植株还未发芽所有的营养成分还在根茎中不曾释放。每一味中药对时令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乍一听感觉中药这个东西脾气还不小,时令不对药性都不行。其实真正去了解了你就不觉得它古怪了,它是在非常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呢。</p><p class="ql-block">黄芪的性味是甘温,无毒的。但是《名医别录》中又记载白水芪性寒,看来它生长的环境也会改变它的药性啊!体虚感受热邪的宜用白水芪。体虚感受寒邪的用陇西黄芪。</p><p class="ql-block">黄芪与茯苓相使,恶龟甲、白鲜皮。可益气补男女虚损,祛五脏瘀血,疗妇人宫冷……</p><p class="ql-block">黄芪补气的功效众所周知,但是它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是需要多说几句。好多人用黄芪补气容易上火,觉得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也不一定,大家可能不知道要想黄芪达到补气的效果用量就需要大一些,而量大了热也就上来了。其实也不用怕,中药中很多都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在补气的黄芪中加入少量的知母也就不会出现上火的现象了。黄芪还有祛腐肉生新肌的功效,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就曾经用大量的黄芪治好过让让日本人束手无策的疮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