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村的民办教师

文先生

<p class="ql-block">陕甘界—312国道凤翔路口</p> <p class="ql-block">王东小学</p> <p class="ql-block">  张艺谋在1998年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真实的反映了“民办教师”的故事,真实、自然、淳朴的感人情节获得人们广泛好评! "民办教师"这一称谓和日渐庞大的群体,始见于上世纪60年代末,跨度30余年,期间尤以80年以后至85年之间(这一拨适龄学生剧增)人数激增,同时还衍生了各地称谓不一的社请教师、代理教师,民办公助教师、社会招贤教师等多种类型的非体制内教师。民办教师是建国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时代的产物,亦是国情使然。民办教师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就国家而言,占到整个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某些偏远山区占比甚至高达80%以上。在农村长大的70、80年代的人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家兄弟姊妹多,于是一村一校就成了那时乡村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那个年代,正规从师范毕业的科班生是凤毛麟角!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王东村的王东小学十几个老师,除了校长等几名老师外,全部是清一色的民办教师。 </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民办教师,职业崇高而过程辛酸酸。说他们崇高,是因为广受村民们尊重;论过程辛酸,是由于他们与公办教师一样的付出,但待遇差别巨大,人家拿工资,自己挣工分。每个民办教师教书最大的愿望就是转正。 这些民办教师,有人用“农民教师”来调侃他们,因为他们是教书的农民、种地的教师。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他们不得不趁这段时间去干农活或搞家庭生产。但在学校,他们似乎比公办教师更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也更会在言行上显示自己与普通农民的差别。即便是在乡村的人堆里,你也会很快发现谁是民办教师,与众不同的他们,绝不会袒胸露背,也鲜少言语粗俗。</p><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我在王东小学上学时,给我们代课的教师几乎全部是民办老师,他们大多是村里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教过数学的有李自寅、李永孝、贾永奎等老师;李拴芳、李喜昌、尚彩玲、李雅斌等老师教过我语文,当然还有没给我带过课的李仓民、梁春秀、李崇杰等老师,更有遗忘姓名的一些教师,但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是校长董志民老师和教音乐的李英民老师。家在姜曹村的李雅斌和回朝村的董志民是王东小学仅有的两名公办教师。公办教师由于是异地工作,因此一日二餐由村干部依学生人头挨家派饭解决。董志民校长曾经讲过:“为王东小学迁建新址,我嘴皮子要不是肉的都磨透了。” 李英民老师就是这个民办教师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妻子在家务农,上有年迈父母。他正值壮年,身材修长,英俊潇洒,教学生音乐课,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其是二胡拉得出神入画,余音绕梁,委婉清丽的乐曲犹如点点雨滴,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李老师教过我们《乡间的小路》,唱着儿时的这首歌曲,我上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我时不时的哼唱,时刻勾起我小时候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几年间,我们王东小学的民办教师:李发堂考取了大学,在宝鸡市某大型企业任职;李自寅考取彬县师范学校,两年后转为公办教师;李崇杰参军入伍,后来招干成为公务员。然而,一边是喜,一边是忧。还有不少民办教师依然默默无闻地坚守在乡村教学岗位上,培养着一届又一届小学生。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也照例分到了土地,他们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耕种自家责任田。改革开放,政府鼓励勤劳致富,村里有人种植苹果树致了富,有人做生意发了家。于是,李英民、贾永奎和李永孝等教师中途自愿告别了此前求之难得的“民办教师”职业,投入到乡村经济建设大潮中,一展手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老师的配备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民办教师们的业务素质也需要相应提升,从90年代开始,在民办教师中陆续开展了各种培训学习、进修考核、转正考试等,通过不同形式,让大部分民办教师完成了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的身份转变。尚彩玲和李喜昌等老师在王东小学二十多年坚守,终于修成正果,转为我们村的公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就纳入了国家公教系列,不仅享有一定的工资福利待遇,退休后每月有五六千元养老金。屈指算来,这批“民办教师”早已年届七旬。</p><p class="ql-block"> 恢复高考制度后,王东小学教学成绩斐然,群众有目共睹。学生们自强不息 ,勇于拼搏,先后有几十名学子被清华、西工大(2名)、国防科大、南京航天航空、中国矿大、对外经贸、长安大学、大连海事,湖南大学、大连医科、陕西师大、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录取,通过“中考、高考和读研究生”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道路。王东学子人才济济,贤者辈出,遍及各省区。他们在北海舰队(2人)、腾讯、航空工业、试飞院、路桥公司、设计院、省建(3人)、中远海运、公检法司(4人)、江淮汽车、教育界等行业各显其能,其业绩有益于家国,足为后辈楷模、儿孙典范。涌现出了一批父子两代大学生家庭。王东村孩子们今天的出息,都是长武教育界园丁们,尤其是70、80年代这批民办教师默默教诲、辛勤教育的结果;都是乡亲们不懈付出培养的结果;都是孩子们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教过我音乐课的李英民老师告别三尺讲台 ,辞职村小学民办教师,成了地道的庄稼汉。后来我高考完,相继在外地求学和工作,就很少见到他了,每次回家,我都会打听他的消息。早些年,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靠务作苹果树的微薄收入度日。但后来在自家院子开办利用水蒸气加工豆腐的家庭作坊,除自己做豆腐出售外,还接收来料加工豆腐业务。故乡有家家户户过年做豆腐的习俗,他家豆腐坊设施先进,生意曾经兴隆过些许几年。2021年我返乡,有一次在他家门里的白事上见到他,已经二十年没有当教师了,我还叫他李老师,给他敬了一支芙蓉王香烟。他竟没有认出我,旁人帮他介绍:“他就是五队某某家的老二、勤德。老大勤本正在咱事上掌勺哩。” 他含含糊不清地说:“这娃有情有义”!他苍老了许多,我也差点没有认出。由于他患有中风偏瘫疾病,言语不清,手脚笨拙,身体佝偻着,柱根拐杖,李老师的现状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民办教师是中国特殊时代的教育基石,他们良好的师德师风,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不管你在外多么风光,我们都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这些老师为我们艰辛的付出! 在民办老师这个农村的特别群体中,还有多少人像李英民老师他们一样,曾经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窘迫的物质生活之间,经受过内心的苦苦挣扎,也许李老师缺少的正是对转正的希望,有希望,才能有坚守。那些曾经为乡村教育事业付出了青春与汗水的民办教师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祝愿我的老师们晚年安康!</p><p class="ql-block"> 文先生</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7日</p> <p class="ql-block">乡间的小路 - 张明敏</p><p class="ql-block">词:叶佳修</p><p class="ql-block">曲:叶佳修</p><p class="ql-block">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p><p class="ql-block">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p><p class="ql-block">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p><p class="ql-block">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p><p class="ql-block">荷把锄头在肩上</p><p class="ql-block">牧童的歌声在荡漾</p><p class="ql-block">喔喔喔他们唱</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p><p class="ql-block">笑意写在脸上</p><p class="ql-block">哼一曲乡居小唱</p><p class="ql-block">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p><p class="ql-block">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p><p class="ql-block">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走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p><p class="ql-block">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p><p class="ql-block">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p><p class="ql-block">笑意写在脸上</p><p class="ql-block">哼一曲乡居小唱</p><p class="ql-block">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p><p class="ql-block">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p><p class="ql-block">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走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牧童的歌声在荡漾</p><p class="ql-block">喔喔喔他们唱</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勤德,笔名文先生,七零后人,乡梓长武,中共党员,定居咸阳。耕耘世家,长于乡村,淡泊名利,不媚世俗;承赖父母,金榜题名。外院毕业,分配马栏,峥嵘岁月,二十余载;布局调整,单位搬迁,咸阳渭城,忠诚履职,如履薄冰;儿子孝顺,妻子贤惠,安享幸福。近年来“你在我的世界里” “狱园记闻” “情系马栏” “舌品美食” “教育感悟”“随拍手记”及“自然添趣”等七个系列作品40余万字,其中300余篇散见报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