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下长城”——曹操地下运兵道

BJLWZ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2月1日下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在亳州寻古探秘——今天要“穿越时光隧道”,深入1800多年前的军事工程奇迹,游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曹操地下运兵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地下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亳州老城内主要街道之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隅首是曹操所建的典型汉代建筑,明台雄伟,呈巍峨之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由谯望楼、建安文学馆和地下运兵道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看到的谯望楼,是一座仿汉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上六层分别为建安文学馆、序厅、书画厅、服饰厅、乐府厅、赋诗厅。地下一层为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曹操地下运兵道的地面建筑——谯望楼。楼内是“建安文学馆”,在这里浏览,能让人赞叹那个时期文人的才高八斗和乱世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通过对“建安文学”的兴起、繁荣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内容的介绍,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现其文风清峻、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时期,是指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之时至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左右。主要代表人物除曹操、曹丕、曹植外,还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们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就将“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曹操地下运兵道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为什么要修地下运兵道?传说他在讨伐董卓失败后,率军返回家乡以图再起。为不暴露兵少将寡的弱点,以便出奇制胜,就顺着四门大街,修了一条地下运兵道,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暗暗地送出城外,再从地面浩浩荡荡地开回城内。进入城内以后,让士兵换上不同颜色的兵服,再从地道内运出城外……如此反复多次,以示人多势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地下运兵道的功能和作用远不止这些。在地下运兵道里,可以隐蔽士兵、暗中调动部队出奇制胜、相互联络传递信息、输送物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40年,黄河改道决口,亳州被淹,运兵道也被淤泥掩埋,自此被深埋地下700多年。民国时期曾被发现过。直到1969年,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运兵道才意外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运兵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有专家评价说:它的存在价值,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完整的一座古老城池,所以被大家赞誉为"地下长城",也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隐藏在土地深处的谜一般存在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已查明的曹操地下运兵道长约8000米(现可供游人参观的约700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主要集中在老城街道下,并可通向城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6月。道内出土有弹丸、铁刀、铁灯、衔枚、围棋 、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文物。曹操运兵道对研究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军事思想等都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操运兵道内部构造特点及呈现形式多样,有不同宽度、高度、结构和材质的通道,包括单行道、双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通道;在地道内部,有龛洞放置灯光;有通气孔既能保持空气流通,又可作为紧急出入口……显示了当时的精湛工程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地下运兵道,不仅是一项军事设施,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不仅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历史故事,让人们能够感同身受,沉浸其中;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历史进程千百年来的坚韧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