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

云之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云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八十年代谢晋导演的电影《牧马人》,片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质朴的感情、家国的情怀,引起我情感的强烈共鸣,唤起了我所有痛苦与欢乐的记忆,想起几十年来一路曾经帮助过我、给予过我爱与温暖的人。意犹未尽,我买来电影原著——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认真拜读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许灵均——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他是一个美国留学生和一个地主小姐的不自由的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在许灵均的记忆里他没有受到过母亲多少的爱抚,她摩挲麻将的时间更多,而父亲总是厌倦的,阴沉的,然后开始和母亲无休无止的争吵。不论是他母亲或父亲,都不需要他。后来父亲带着外室离开了大陆,而母亲则在不久就死在了德国人的医院里,就这样他成为了孤儿。而后数十年间,原生家庭带给他灵魂与肉体无休无止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当他孤身沦落社会的时候,学校收留了他,老师照顾了他;当他被错划为右派,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遭遇到文革批斗的时候,朴实善良的牧民们保护了他、关照了他,勤劳豁达的妻子温暖了他、关爱了他。后来,他的右派身份得以平反,重新走上讲台。教师身份,让他在别人眼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没有什么比在别人眼里看到自己价值更宝贵,更幸福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许灵均是一个内心带着痛苦走向幸福的人。在富商父亲要求带他回美国继承家业、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放弃。他不能跟父亲回去,因为这里有他眷念的善良淳朴的牧马人;这里有他相濡以沫的妻儿;这里有他心心念念的教育事业。飞奔而来的女儿清清、脚下的土地,哪怕还有过去的痛苦,都是他难以割舍的。这里是他的家、他的国,他的根在这里。他要用人民教师的教鞭和粉笔培育祖国的未来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苦难是对灵魂的洗涤,经过洗涤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人性光辉。有位哲人说过,唯有爱与美是苦难中的救赎。许灵均在苦难中感受着爱——学校老师的爱、牧民乡亲的爱、妻子女儿的爱、祖国母亲的爱,体验着刺勒川大自然的美、祖国河山的美、乡里乡亲心灵的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许灵均变成了一个热爱国家和人民,有着坚定信念的人。</p><p class="ql-block">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在所有的苦难和幸福面前,该做出怎么的选择,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经历过命运的跌宕起伏,有的人选择悲观与软弱,有的人选择乐观与坚强;有的人选择怨恨与邪恶,有的人选择感恩与善良。</p><p class="ql-block"> 余华说过,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无需感谢苦难,应该感谢的是战胜苦难的自己!我在想,当我们读懂生命的意义,就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迷茫、不彷徨,坦然面对生活的苦乐,去选择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