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过油,点点香”:寄托哀思念爹娘

云霄

<p class="ql-block">《“过过油,点点香”:寄托哀思念爹娘》</p><p class="ql-block">回族家里过节或者给老人“过日子”(忌日),总会“过过油,点点香”,而那个香总是芭兰香。</p><p class="ql-block">芭兰香在回族家里,很多人都见过。在绿色的香中,寄托着回回人共同的历史记忆。编修于1948年的《海氏宗谱》(又名海氏答儿公族谱),记载着这一句话:“奉香非祀,敬祀唯一真;清幽芭兰,诲亲思故脉” 。</p><p class="ql-block">《海氏宗谱》(又名海氏答儿公族谱)家谱上有着辈分排序:“光第庭宗显,敬真承晓明”。在族谱序言,海氏家族原籍海南琼州,自称与海瑞同宗(但家族不确定海瑞一房是否还在教门之内,只是祖训规定,游坟时要看看海瑞的墓地),祖先是色目军官海答儿,一度有族人北上广州,但遭遇官员诬陷,全家被流放到北海与梧州。看海氏家族史,犹如回族史之缩影,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跌宕起伏。在艰苦的岁月夹缝里,在洪荒的历史画卷中,先辈们积极进取,负重拼搏,食毛践土,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岁月无情,曾经的辉煌,历经数百年的文治武功,都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今天的海氏族人不论身居何处,都变得如同池水般平静,他们勤劳致富,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室内燃香用以防疫避瘟,杀灭虫害,是自古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除害灭病的办法。许多实验研究证明,燃香对于一些细菌,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国内外,非穆斯林民族在点香的同时还供奉起神像,而穆斯林并没有什么神像之类,并且他们用的香与“芭兰香”的香气也是不同的,“芭兰香”更有一种植物的清香在其中,具有净化空气、去除异味的作用,营造清雅的环境氛围,使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抑制空中一些致病菌的生长。可用于家庭、酒店、会议厅、宗教会场等场所。其实, “芭兰香”这种香的真实用途是穆斯林在重大节日或祭奠亡人及圣纪等节日点用。有两种类型:(1)芭兰香,细长棒香,点燃后插入香炉,今多用此香。(2)香饼,由樟木、松柏木锯末加香料制成圆形小饼,置于盘内点燃。最早是由波斯商人敬奉中国皇帝,在宫廷内用,后被回族采用,因此芭兰香又叫安息香。</p><p class="ql-block">每逢穆斯林的重大宗教节日和亡人纪念日,家中总要点上一组“芭兰香”。比如“开斋节”、家庭成员的忌日上坟(又叫走坟、游坟)开经,以及婚礼念‘尼卡’(婚礼证词)等等。点芭兰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精神上别偏离一神教义的主旨,点香一是可以驱虫,点上“芭兰香”使蚊虫不再侵扰。二则有净化空气的功效,兰室生香,使人心情愉悦,给人诵读古兰经的时候增加点缀。总之,点芭兰香只不过是藉此增加慰藉亲人时的气氛,仅此而已,并无其他神秘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点燃芭兰香本意是为了去除异味,防止瘟疫的发生。后世沿袭下了这个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但实际上没有宗教意义,所以也可以不点。</p><p class="ql-block">走坟,也叫游坟,是中国回族特别是内地回族传统纪念亡人、寄托哀思、参悟自省的一种形式。从生死学角度来看,由“未知生焉知死”的传统思维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待生死的思考上有所启发,对于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我国很多回族群众一般请阿訇到坟上,念经、做“杜阿”达到纪念的目的。实际上,走坟有两层很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走坟这个过程让自己得到感悟,当你看到了坟墓的时候,就知道人人都要有这一天,所以警醒自己,简单的来说就是这层意思。第二层含义呢,就是为亡者求饶恕。</p><p class="ql-block">每逢亡人的祭日,长辈们都要在夜深人静时,炸油香来祭悼。忌日的前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院子静下来时,长辈们就轻手轻脚地准备,把面活好饧着,点燃芭兰香(也叫安息香,回族在纪念重要节日或礼拜时的专用香)。然后第二天早早起来,如果离清真寺很近,可以提前去寺里洗个大净(回族祭奠亡人之前要沐浴全身),也可以在家沐浴洗大净。</p><p class="ql-block">在家的时候,点上几支芭兰香,清溢的香气袅娜着在房间里弥漫着,当整个房间都沉浸在“芭兰香”的味道之中时,人也会变得安心,可以静静地回忆一些事情,静静地思念一些人。</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芭兰香的味道,喜欢这种感觉,更喜欢在这个时候,把心里的感受记录下来。我会觉得像是在和想念的人说话,虽然没有回答,但依然会让我</p><p class="ql-block">感受到所想念的人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忌日那天,如果有机会到亡人的坟前游坟,阿訇在前面念经文祈祷,亡人的家属在心中举意(祈祷时把心中的话说给亡人)。</p><p class="ql-block">当远离或者没有阿訇的时候,亲人可以自行“游坟”,念经、做“杜阿”(走坟最重要的就是孝意,所以不会经文的情况下,用中文也可以的)。当然,有条件请阿訇诵读古兰经,可以说更好。但是,不是必须的。你可以捧起手,用阿语、普通话或者本地方言去表达,向主宰为亡人求饶恕都可以,这是在没有阿訇的情况下,当然有阿訇的情况下,请阿訇到坟地里边儿开开经,那是可以也叫更好,没有的情况下你就这样做啊,不必要非得强制自己去诵读经文,或者说你诵读的经文不到位呀,都不必苛求。虔诚地做个做“杜阿宜”都行,向真主为亡人做乞讨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经年累月,累月经年,只愿意这思念之情,思亲之意,可以跨过空间,跨过时间,精准的传达到的。</p><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芭兰香”点香之法:</p><p class="ql-block">当点奇数,或一或三或五等。</p><p class="ql-block">心懐虔诚,带大小浮,著洁衣,释履跪坐。</p><p class="ql-block">取香炉时念:泰斯米(比斯米俩信来海玛吝来黑米,普慈特慈尊名)。</p><p class="ql-block">右手拈香,左手点火,念:比斯米俩海若赫麻尼若希米比斯米俩信来海玛吝来黑米,安拉洪麦算立阿俩穆罕迈丁外阿俩阿力穆罕迈丁(以普慈特慈主尊名起真主乎福佑尔圣并其裔)。双手持香,口亲之,额触之,心内存想圣人之德,闻香而喜,至恭至敬,乃得感格圣德,不假形色,临此达意耳中。存想既墨,插香于炉中念:呀安拉乎呀穆斯塔法呀舍伊赫(真主耶特简者耶师尊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