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旱河,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邻乾安县,北接大安市,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是霍林河尾闾的一个堰塞湖。一般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截至2021年6月,水域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蓄水6亿多立方米,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p><p class="ql-block"> 查干湖资源多种多样,得天独厚。特别是渔业资源丰富。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元代至清初,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p><p class="ql-block"> 2007年8月1日,查干湖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以查干湖冬捕为标志的渔猎文化也成为其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查干湖,在宋、辽时期称之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湖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辽太祖(916年)建国后称这里为“鸭子泺”,是契丹贵族的鱼猎之地。明代查干湖称之为“拜布尔察罕大泊”。后称查干泡、旱河,1983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更名为查干湖,蒙语查干淖尔,意为白色的湖。</p> <p class="ql-block"> 查干湖冬捕时间为每年的12月26日到来年的2月,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冬捕习俗最早可追溯到辽金时代,每年的查干湖冬捕,不仅能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收益,同时,也能吸引来很多的媒体记者,争相报道。</p> <p class="ql-block">历年来,查干湖头鱼拍卖价格:</p><p class="ql-block">2003年,头鱼起拍价为488元,成交价为1388元。</p><p class="ql-block">2005年,成交价为1499元。</p><p class="ql-block">2006年,该年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单网10.45万公斤,头鱼重30多斤,最终成交价为3099元。</p><p class="ql-block">2007年,最终头鱼的拍卖成交价为7299元。</p><p class="ql-block">2008年,查干湖冬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年头鱼的起拍价为6099元,最终成交价为11099元。</p><p class="ql-block">2009年,查干湖冬捕正式入选“吉林八景”之一,该年头鱼最终成交价为6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0年头鱼的成交价为28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1年头鱼的成交价为2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12年头鱼的成交价为340000元</p><p class="ql-block">2013年头鱼的成交价为28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4年头鱼的成交价为369999元</p><p class="ql-block">2015年,头鱼的成交价为78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6年,著名演员关之琳为头鱼揭幕,最终以858888元的价格被拍出!</p><p class="ql-block">2017年,头鱼的成交价为91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头鱼的成交价为9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19年,头鱼的成交价为 2966666元</p><p class="ql-block">2020年,头鱼拍卖了29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头鱼的成交价为29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28日,头鱼以1699999元的价格拍出,比上一年少了130万,但也是天价。</p> <p class="ql-block">凌晨5点随渔民出发,深入查干湖。</p> <p class="ql-block">等待启用的马拉铰盘。</p> <p class="ql-block"> 查干湖,为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有着白色圣洁的圣湖之称。湖面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总面积为4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为6亿立方米。查干湖属于内陆湖,平均水深约为4米!</p> <p class="ql-block">查干湖冬捕的下网程序:</p><p class="ql-block"> 查干湖冬捕有祭湖、醒网、凿冰、下网、拉网、出鱼等过程。其中,凿冰、下网是关键点。冬捕队由“鱼把头”带领指挥,一个冬捕队约60人,“鱼把头”是冬捕的领头人,同时是捕鱼技巧和经验丰富的渔民。查干湖面积大,茫茫的冰湖之中,鱼群在哪里,一网下去是“红网”,还是“空网”,与鱼把头选择圈鱼地点有关,因此鱼把头责任重大。</p> <p class="ql-block"> 第一步是画窝子 </p><p class="ql-block"> 鱼把头凭经验看水流,甚至扒在冰面上听声音,判断鱼群的位置,然后在冰面上划出一个大圈,插上小旗帜做标记,俗称“画窝子”。“圈”出的“窝子”一般是方形的,有时是椭圆形的,渔工使用一种“打镩”工具凿开冰层,一端是入网口,另一端是“出网口”(出鱼口),这两个口较大,2x3米,两口相距约800一1000米,以两个口的连线为中轴线,画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椭圆形),周长约4千米,然后从入网口向两侧同时凿冰眼,每隔15一17米,凿一冰洞,总共约300多个冰眼。冰眼洞口小,可以放入扭矛。</p> <p class="ql-block">入网口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第二步就是下网</p><p class="ql-block">网从入网口下。渔网实际上由4部分组成:穿杆、小绦、大绦、渔网,连接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穿杆走钩,调整方向:</p><p class="ql-block">穿杆是一种塑料杆,长20米,后面连接小绦(细绳子),从入网口进入冰层下面,用扭矛推送穿杆到达相距15一17米远的冰洞,根据两点定直线的原理,穿杆会准确推到下一个冰洞,由下一个冰洞的扭矛接应,一路带领小绦、大绦、渔网在冰下水中穿行,最终形成一个约100万平米的“网圈”。</p> <p class="ql-block">穿针引线,下渔网牵引绳。</p> <p class="ql-block">整理渔网准备下网。</p> <p class="ql-block">穿针引线的“木针头“。”</p> <p class="ql-block">拉出渔网牵引绳。</p> <p class="ql-block">凿开下一个牵引绳的冰窟窿。</p> <p class="ql-block">矫正渔网牵引绳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马拉牵引绳的绞盘。</p> <p class="ql-block">继续矫正渔网牵引绳。</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渔网牵引绳马拉牵引绳绞盘位置。</p> <p class="ql-block">第三步是网圈</p><p class="ql-block"> 渔网实际上是约20米一片,96片网连接成两条千米长网,网垂直于水下,上有浮子,下有坠子。网的最后面是一截约15米长的网肚。最终鱼会进入网肚</p><p class="ql-block">,被拉上冰面。走网的形式有点像电信工人在城市中穿地下的缆线,不同的是电缆线有线管决定方向,冬捕“穿杆”要用扭矛一点一点地推送并不断调整方向。网车到达网场后,由鱼把头确定位置,鱼大网全部下完,这时渔网很长,已很重了,加上网住的鱼,有10万多斤,渔工在出网口布置一个“绞盘”,由5匹马拉绞盘,拉动渔网缩小包围圈,最后将鱼收到网肚,拉出冰面。</p> <p class="ql-block">2000多米的渔网,需要协助下网。</p> <p class="ql-block">渔网牵引绳走向的冰窟窿。</p> <p class="ql-block">到下一个马拉牵引绳绞盘地点。</p> <p class="ql-block">继续凿冰窟窿。</p> <p class="ql-block">备用木针。</p> <p class="ql-block">确定出网出鱼口。</p> <p class="ql-block">出鱼口。</p> <p class="ql-block">渔网牵引绳马拉绞盘。</p> <p class="ql-block">拖出渔网牵引绳。</p> <p class="ql-block">拉出渔网牵引绳。</p> <p class="ql-block">把渔网牵引绳挂在马拉牵引绳绞盘上。</p> <p class="ql-block">启动马拉牵引绳绞盘。</p> <p class="ql-block">第四步是马拉绞盘收网</p><p class="ql-block"> 从开始走网到鱼网出水,大约4一5小时,之后还要收鱼,现场销售、运输等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渔工们要在凌晨5点多出发,忙到傍晚天黑时才收工。</p> <p class="ql-block">拖出渔网。</p> <p class="ql-block">出渔网。</p> <p class="ql-block">渔网牵引绳换位挂钩。</p> <p class="ql-block">既保暖又防寒风的狗皮帽子。</p> <p class="ql-block">力气活干完了,休息。</p> <p class="ql-block">网上的第一条鱼。</p> <p class="ql-block">上来的两条鱼:“哥们”你也上来啦!</p> <p class="ql-block">白鲢鱼。</p> <p class="ql-block">出大鱼了</p> <p class="ql-block">大花鲢子。</p> <p class="ql-block">这条十多斤</p> <p class="ql-block">啊!</p> <p class="ql-block">抛鱼</p> <p class="ql-block">用湖水洗鱼。</p> <p class="ql-block">收网</p> <p class="ql-block">出鱼啦!</p> <p class="ql-block">我要这条大白胖</p> <p class="ql-block">出鱼现场</p> <p class="ql-block">历年来,查干湖头鱼拍卖价格:</p><p class="ql-block">2003年,头鱼起拍价为488元,成交价为1388元。</p><p class="ql-block">2005年,成交价为1499元。</p><p class="ql-block">2006年,该年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单网10.45万公斤,头鱼重30多斤,最终成交价为3099元。</p><p class="ql-block">2007年,最终头鱼的拍卖成交价为7299元。</p><p class="ql-block">2008年,查干湖冬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年头鱼的起拍价为6099元,最终成交价为11099元。</p><p class="ql-block">2009年,查干湖冬捕正式入选“吉林八景”之一,该年头鱼最终成交价为6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0年,头鱼重20斤,起拍价68888元,成交价28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1年,头鱼重39斤,起拍价9万元,成交价2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12年,头鱼重30多斤,起拍价11万元,成交价34万元。</p><p class="ql-block">2015年,头鱼重39斤左右,之后头鱼都超过30斤。</p><p class="ql-block">2016年,头鱼重50斤,起拍价188888元,成交价858888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头鱼重40斤,成交价9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19年,头鱼起拍价166666元,成交价 296万6666元,价格出现飚升。</p><p class="ql-block">2020年,头鱼拍卖了2999999元,差一元就是300万元,创下新高。</p><p class="ql-block">2021年,头鱼38斤,成交价2999999元。</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28日,头鱼以1699999元的价格拍出,比上一年少了130万,但也是天价。</p> <p class="ql-block">花鲢鱼</p> <p class="ql-block">收鱼,装车。</p> <p class="ql-block"> 从70年代开始,人类频繁的过度捕捞,加上水质的不断污染,查干湖的渔业资源也开始逐渐下降。甚至,由于上游大量修建水库,截流等等因素。查干湖本身也开始缩减,最多的时候甚至缩水达到5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开始,当地也对此事开始重视起来,于是,为了解决查干湖缩水问题,最终修建了一条54千米的人工河沟,引松花江的水入查干湖,最终才使湖区水质逐渐恢复过来。</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12月26日开始,就是查干湖最为热闹的时候,这也是查干湖冬捕的开始。此时的查干湖不仅渔民热火朝天的准备,同时也能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 查干湖每年捕捞量,从21世纪初,查干湖水域年产鱼量为3500吨左右(700万斤),而在2000-2007年左右,查干湖年产鲜鱼更是达到了5000吨左右,为何查干湖每年都在冬捕,年年大丰收?</p><p class="ql-block">原因有三个:</p><p class="ql-block">1.鱼苗投放量大</p><p class="ql-block"> 查干湖渔场自1992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向湖内投放鱼苗,1995-2007年,每年投放鱼苗50万公斤左右。2020年查干湖渔场预计投放1000万尾鱼苗,鱼苗大小在 5至 8 寸之间。也就是说鱼苗的个体在15-20公分左右,这么大的鱼苗每条大致重量为2-3两左右,1000万条的投放量非常大,一网能捞出这么多鱼并不稀奇。</p><p class="ql-block">2.限制渔网的孔径</p><p class="ql-block"> 投放这么多鱼苗,捕捞的时候也就避免不了捞出当年投放的鱼苗,可以用大号网孔减少小个体鱼类的捕捞量,而查干湖捕鱼的网孔为6寸,也就是网孔20公分,小鱼能从渔网内逃出去,专门捕捞个体大的商品鱼。6寸的网孔能捕捞多大的鱼?鲢鳙的话一般最小3-4斤。</p><p class="ql-block">3.冬季鱼类群居</p><p class="ql-block"> 冬捕并非是找个地方随意下网,而是通过“鱼把头”找到鱼类的聚集地,然后确定捕捞的位置在下网。因为冬季由于天气寒冷,鱼类喜欢群居,找到鱼类的“居住”地后,单次捕捞量很大,这也是一网捕捞10几万斤鱼的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随装渔网的马爬犁收队回家。</p> <p class="ql-block">捕鱼结束后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查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丰水期湖面达400多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相当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p><p class="ql-block"> 查干湖的冬天非常寒冷,在元月至2月间,气温在-10℃至-30℃之间。我在八郎镇居住期间,每天气温在-20℃左右。查干湖的冰层厚度达50厘米,是一年中气温最低、冰层最厚的时候,湖面上可以跑汽车,开拖拉机,走人、走马车就不用说了。</p> <p class="ql-block">返程</p> <p class="ql-block">捕鱼现场的东北特色小吃,苞米面酸汤子。</p> <p class="ql-block"> 每年捕鱼节时,第一条捕上来的鱼,因为是查干湖的“头鱼”,拍卖价到达成百上千倍的增长。很多人会说,拍下这头鱼的人,都是人傻钱多的主。其实,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会高价去拍下头鱼,很大原因也是在助力查干湖冬捕有机鱼的品牌宣传。同时,头鱼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头鱼,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它的寓意象征。头为第一,所以,拍下之人,也是图个吉祥!</p> <p class="ql-block">跟踪查干湖一天的捕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