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长沙太平历史老街,寻觅老街的老故事。

乐语

<p class="ql-block">长沙太平老街是长沙城区内保留明清至民国时期街巷格局和风貌特色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p><p class="ql-block">它坐落于长沙城区中部,街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其中重点地段为沿太平街纵横的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巷、太傅里两侧的街区,在这个街区里有着许多古老的故事。今年十一月我打卡这个历史街区,寻觅这里的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进入街区,高大恢宏的牌坊上,"太平老街"四个大字浑厚有力。街区两侧,粉墙黛瓦、木门窗等传统元素随处可见;古戏台、老门楼、石板路记忆着古老的故事;老商铺、老字号、名人故居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故事一、贾宜故居,贾宜故居位于太平老街28号。早在西汉初文帝时期,长沙王太傅贾宜就寓居于此。贾宜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贾宜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期间写出《吊屈原赋》和《腾鸟赋》等著名文章。</p><p class="ql-block">贾谊、开湖湘文化之滥觞,太平老街因贾谊故居、贾太傅祠等,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1983年10月,贾谊故居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贾宜故居是祠居合一的格局。祠堂前院分别有古井一口,石床一张,相传当年均为贾谊所用。祠堂里供奉着贾谊的雕像,祠匾是赵朴初先生最后的墨迹,祠堂两边的楹联均是清朝时湖南巡抚所写。祠堂后面是贾谊当年的住所,庭院里廊亭相互呼应,十分幽静。 </p><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来,湖湘人民极重视对贾谊故居的保护,历代毁建相继,均以贾谊井为中心,原址不变。1996年11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重修,修复后的主要景点有:门楼、贾谊井、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常设展览为《贾谊生平事迹陈列》。由于贾谊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及二千多年湖湘人民保护故居的非凡经历,因此,贾谊故居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老城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故事二、太平街往北走马家巷17号,这里是清末旅社同福公棧旧址。1904年2月,黄兴在长沙发起成立了以 复兴中华"为宗旨的国内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掀起了辛亥革命。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积极响应在此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焦达峰召集同志多次在这楼里秘密集会,策划反清革命。,成为辛亥革命的首应。马家巷17号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是典型的"口"字形四合院天井住宅。建筑格局十分清晰简洁,天井地面由长条形花岗石铺就,建筑细部犹存。2010年6月,湖南共进会总部旧址被公布为长沙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p> <p class="ql-block">故事三、马家巷不仅是辛亥革命首应地,而且是近代长沙救火队旧址。</p><p class="ql-block">长沙最早的民间义务救火队成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名为劳松杨堂救火队。它从广州购进了一台铁木结构人力救火机,俗称"水龙 。1904年,近代消防体系引入长沙,在太平老街的马家巷口成立了长沙第一支近代救火抢险队。</p> <p class="ql-block">故事四、在太平街区西侧有一条小胡同,这条胡同的入口处写着"孚嘉巷"三个字。这条巷子内42号有栋中西的建筑,原建于清朝末年,内室 二层纯木结构,大门又明显带有西式风格,这座建筑历史上称为“兰庄”,这座公馆式建筑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湖南革命领导人焦达峰等人在此成立了"四正社",四正社是反清的一个组织,是辛亥革命骨干历量。孚嘉巷42号曾一度成为湖南革命党人的活动据点和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漫步,随时都能看到老字号。在太平老街的农民银行,是民国初年的中国四大银行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国的银行,萌芽于唐朝的典当业;明清的钱庄票号曾经盛极一时;清末,中国出现了第一家现代意义的银行,农民银行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北头东侧有一座古戏台,是湖南第一家湘剧戏园—宜春园。湘剧,发朝于明代,兴盛于晚清、民国年间。其兼容并蓄,融高、低、昆、乱四种声腔于一炉,取湖湘文化之精髓,显湖湘精神之魅力。"其事多忠孝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历栉风沐雨的嵘岁月,歌湘人之敢为人先、大气昂扬;颂湘魂之浩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中段西侧有乾益升粮栈旧址,乾益升粮栈亦称为太平粮仓,始建造于清咸丰年间,原为晚清长沙富商朱昌琳经营谷米的场所。栈主诚信经营,热衷公益,颇多善举,为众称道。此建筑物坐西朝东,前店后宅式布局,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10平方米,由商铺、天井和住宅等部分组成。前栋商铺为砖混结构,两层四进,小青瓦屋面,后栋住宅为三层砖混结构,十字形四面坡屋顶,上覆小青瓦。这座建筑,其东立面造型运用了西洋近代建筑手法,如不对称的房间布局,而山墙做法又具有明显的长沙地方特征。</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对研究长沙地区近代商贸业发展及粮栈商铺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114号—118号是老通义油漆行旧址。</p><p class="ql-block">老通义油漆行其创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主要经营桐油、生漆以及国外进口的油漆,以质优价廉享誉于商界。2004年老通义油漆行旧址被认定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利生盐号旧址位于太平街150-154号,其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以销售食盐、茶油为主,兼营棉花、棉纱及桐油、煤油等,以零售为主,辅以批发,因经营有道、管理有方、货真价实,故而营业鼎盛。至1931年,员工和学徒增至70人左右,年获利一般在1万元以上。1956年利生盐号公私合营,转入长沙盐业公司。</p><p class="ql-block">旧址为典型的民国商业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35平方米。沿街立面三层,长形立式窗户,完整山墙。前进为铺面,后进为三合院式住宅,有 型天井采光。2004年利生盐号旧址被认定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利生盐号是老长沙信誉最好的盐号。利生盐号职员的衣服都没有口袋,绝不能在生意场上行任何贿赂。在很多人眼里,利生盐号的招牌就是门口两个装盐的大缸。一个大缸中是雪白细嫩的精盐,另一个大缸中则是大粒的子盐。职员先用铁丝网筛将运到店内的盐筛一道,筛出盐中的泥坨、石块等杂物,倒入木桶中,使往来顾客都能看到。而大缸中雪白的精盐,也让人觉得利生的盐最地道,利生的经营最诚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被称为"长沙城最后一个制秤人"的文志飞,在这家老秤店坚守了40多年,始终用匠心传承,用初心坚守,任凭岁月更替,专注在店内刨、打、钻……十几万秤杆从他手中诞生。对文志飞来说,做了一辈子的秤,秤所代表的理念﹣﹣公平、正义、良心,早已深入其心。</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有长沙油炸社,长沙油炸社炸出食材,是长沙不可抗拒的老长沙味道。烟火升腾,滚烫的油锅如试炼场 烈焰如歌,香气四溢,翻腾着的食材,不只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追逐热烈人生的滚烫灵魂。分毫不差地把握火候,辅之以秘制配料,成就炸物的馥郁浓厚。</p> <p class="ql-block">玉泰和茶行是甘家的一支,清末于长沙城太平街摆摊经营茶叶生意,诚实经营,所售之茶味香醇正。曾国藩曾赞其茶味醇气正,湘中风韵四溢,均为茶中之上品。</p> <p class="ql-block">太平老街的湘绣老店,在湘绣的创作,尽在施针用线的进退履绳、色彩有度中彰显其万千精彩。湘绣,以国画为蓝本,构图章法严谨,曲直分明。择素底白绢,描花鸟走兽,落笔无悔。需心无杂念,于上千种色线之中,寻得最浓淡相宜的那抹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区的金钱巷,这条巷有吕洞宾点石成金的传说。清康熙《善化县志》载:相传有一户人家的墙上挂了一幅吕洞宾的画像。这户人家的孩子尚在蒙馆就读。他每天放学回来便对着画像作揖。久而久之,他对吕洞宾的画像了然于胸。一日,这个孩子在街上遇到一个道士。他端详了一番,觉得面熟,于是大胆 走上前,牵住道士的衣服说:"您就是神仙吕洞宾。"道士大为吃惊,原来他真是吕洞宾。吕洞宾对孩子的慧眼识人颇为高兴。于是,他敲下一小块石头,赐给孩子,之后便不见了踪影。孩子将石头交给父亲 并述说了经过。父亲一看,石头分明是一块金子。父亲不信那孩子的话,于是来到刚刚那个地方。他将金石与大石头一合接,二者真能合二为一。中间只留下一条金光四射的线,邻里无不称奇。后来,这条街便改名为"金线巷"</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老街历史上曾有一家美国人开的商行叫美孚洋行。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在上海签订,1904年,长沙依此约开埠,美孚洋行伺机进入,在太平老街设立了美孚洋行。主要经营所谓的"洋油",也就是煤油,几乎垄断了长沙的洋油市场。</p><p class="ql-block">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还记得煤油灯,这种灯最初就是由美孚发明的,所以也有美孚灯之称。它比传统的油灯更亮,而且可以防风、调节亮度,因而深受当时国人的喜爱。</p><p class="ql-block">太平街上的美孚洋行旧址,是一栋两层美式小楼,其建筑风格,正是当年西方建筑古典复兴思想的写照。它矗立在这里已近百年,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当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如今,这里被改造为天心非遗保护展示中心。</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上来说太平老街是长沙名副其实的"第一街"。它保留着2000年前古长沙最完整的街巷格局﹣-鱼骨状的街区格局。在这短短的376米里可是折叠了2000多年的长沙历史。如今除了老字号和名人故居,新兴商业和传统行业交织在一起,店铺林立,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沿主街的门87个门店,以名老字号、字画、民族工艺品、文化休闲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大师李伏雨、李早父子、脸谱艺术大师曾金贵、书画家陈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驻设立工作室。2019年被评选为大众点评必吃一条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