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72年8月11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海归,被称为“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带着30名幼童从上海出发启程赴美留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1批留美幼童。以后每年30名,他们中没有一个八旗子弟,没有一个富家公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容闳1828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供他上学。7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读书,因为这个学校不收费,一年能给家里省不少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这个决定,竟然改变了儿子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马李逊学堂勃朗校长生病需要回美国接受治疗,临行他问孩子们,谁愿意跟他去美国读书?19岁的容闳勇敢地站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三年后,品学兼优的容闳在慈善组织的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四年后容闳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他成了第1个从耶鲁毕业的中国留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毕业后,他拒绝了美国人的挽留,果断回到中国,他要做的事是把西方的学术传到中国,让中国能走上富强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国后他官至五品,但却经常夜不能寐,</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他一直想把先进的西方文化引入中国,身边的同胞们依然蒙昧不知世界的潮流,所以他希望可以推动留学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同治皇帝同意了送幼童赴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制造、交通等先进技术,所以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这些留美幼童在美国不仅学习四书五经,也学习美国的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遗憾的是1881年,容闳奉献了毕生心血的留学事业被叫停。清朝的达官贵人们认为留学生以美国习俗为荣,崇尚自由,热爱科学,反对礼教,不能容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奈之下,当年留学生分三批全部回国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而此时与我们一海之隔的日本留学事业却蒸蒸日上,从1868年的92人到1881年已发展到48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50年后那场甲午战争的隐患早在那时候埋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过120名留美幼童最后在政界、军界、教育界、实业界等各个领域,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其中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蔡绍基出任北洋大学校长、詹天佑修建铁路、唐国安做了清华校长、梁如浩创办了交通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星星之火终可以燎原。而那个点亮黑暗,埋下火种的人叫</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容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