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古名开善寺、位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灵谷景区内。灵谷寺前身开善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迁址重建并定名为灵谷寺。灵谷寺现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建筑,寺内供奉珍藏有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灵谷景区的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靈谷勝境</p> <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阵亡烈士公墓牌坊,牌坊建于42层石阶之上,高10米,共五间,钢筋水泥构筑,绿色琉璃瓦覆顶,十分壮观。前后门额上横镌"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八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牌坊前左右两侧有一对貔貅(石虎),是建造时陆军第十七军所赠送。</p> <p class="ql-block"> 無樑殿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因而曾名无量殿。又因建筑为砖石拱券结构,不施寸木,所以俗称无梁殿。1931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建为公墓祭堂。 </p> <p class="ql-block">石龟趺</p> <p class="ql-block">松涛门</p> <p class="ql-block"> 钟山神木之古银杏,国家一级古树。此株古银杏为钟山众多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者,至今树龄已有690多年。相传曾被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封为"树王"。"树王"枝繁叶茂,秋来灿若云霞。"银谷栖霞"自古为"灵谷八景"之一,数百年来文人雅士吟诵不绝。</p> <p class="ql-block">灵谷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为全寺院的主殿。系仿明建筑,重檐歇山式,典雅庄重。 大雄宝殿中奉佛教教主铜铸释迦么尼佛像。</p> <p class="ql-block"> 藏經樓位于大雄宝殿右侧,是寺院存藏、阅藏之所。一楼药师殿供奉药师佛。 </p> <p class="ql-block"> 念佛堂位于大雄宝殿左侧,是僧俗两众共修念佛之所。殿堂中间供奉西方三圣。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大势至菩萨,右边为观世音菩萨组成。</p> <p class="ql-block">觀音宝阁</p> <p class="ql-block"> 玄奘院供奉了佛教圣物、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正殿大堂中,供奉着玄奘法师铜像,四周汉白玉、钢、柚木等浮雕,反映了玄奘法师一生之经历,包括出生、出家、参学、西行求法、回国译经等整个过程。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之感。 </p> <p class="ql-block">珍宝保藏</p> <p class="ql-block">財神殿</p> <p class="ql-block">松风阁</p> <p class="ql-block"> 灵谷塔,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该塔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该塔内外四壁上,镶嵌着青石碑刻,塔的八面,每层都有四门四碑,塔内计28块碑刻,在第二、三、四层的12块碑上,镌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全文,是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遗墨,游人到此观赏后,无不啧啧称美。</p> <p class="ql-block"> 金陵桂花王 ,此金桂树高6.3米,树干地围1.52米,树冠阔7.8米,树势旺盛,花期9月中下旬,花色金黄,浓香甜润,沁人肺腑,实为桂树中之上品。其孤植于灵谷景区中轴线上,生机盎然,在古城金陵所植桂树中极为罕见,故曰:金陵桂花王。</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路军淞扈抗戰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山门</p> <p class="ql-block"> 万工池,位于红山门南面。明朝初年灵谷寺初建时,明太祖朱元璋曾前来巡视,觉得寺前空旷单调,缺少景致,便调集万名军工一日掘成此池,故名万工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靈谷深松</p> <p class="ql-block"> 八功德水是钟山著名胜景之一,始于六朝时期,据传其水质具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的特点,故名"八功德水"。宋元以来,探访八功德水的文人名士络绎不绝,王安石、苏轼等均有题咏。明清之际,盛传"水随寺迁",八功德水随宝志和尚从钟山南麓一同迁到了灵谷寺。1931年,修建谭延闽墓时,在八功德水池边加筑了石栏,并疏通泉源,使池水终年不竭。</p> <p class="ql-block">擇生亭</p> <p class="ql-block"> 流觞厅,位于灵谷寺东侧、邓演达烈士墓西侧,以"曲水流觞"得名。相传,晋代海西公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在灵谷寺八功德水侧,文人墨客以酒蛊投入九曲,自流相碰,因此称为"曲水流觞"。该建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占地约400平米,采用的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形式。2019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其进行重新维修后,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邓演达烈士墓党史教育基地附属设施重新对外开。</p> <p class="ql-block">靈响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