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初,收到集宁三妯娌(刘雅君)寄来的,我的忘年挚友(老前辈)费淑玲女士赠予我的,一本记录乌兰察布市隆盛庄回族故事的书《穹庐之畔是故乡》。非常激动,非常感谢。2019年春节,在集宁陪伴婆婆时候,由《沐爱足迹》这本书与费老前辈结友,虽然未曾谋面,却成了读书叙友谊的忘年交,知心朋友,相识五年了一直彼此关注,关心支持,常常得到前辈的指教,这次又赠书于我,更让我感动。忙完搬家后的各种索事,在每天下午一个小时看书学习时间,认真仔细的一字一句的阅读这本书,间隙向我集宁长大的夫君询问书中的一些老人他是否知道,是否听老母亲讲起过(我婆婆小时候曾在隆盛庄生活过,夫君大妗是隆盛庄丁家女儿),隆盛庄的传奇人物和故事。书中以时间,年代为基本来叙述故事,每一篇章故事内容让我感动、人物让我敬佩,更有一种亲切之感,也促使我阅读此书后,提笔写下我的内心读白……</p><p class="ql-block"> 翻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图片,从图片注释中了解到这是隆盛庄200多年来,为它的建设,发展,兴盛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回族同胞前辈们,一张张英武慈善面孔,貌似曾经相识,那么亲切。</p><p class="ql-block"> 从序开始认真阅读,被书中每一篇章真实故事所吸引,越看越入迷,有种迫不及待的要一下子把书全部看完的心里。隆盛庄这个在众人眼里的一个普通地名,一个小小村庄,却有着200多年的苍桑历史,一代又一代隆盛庄回族同胞,前仆后继,为自己的家园建设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人物,正是有这些无私奉献的回族同胞和其他民族乡亲团结互助的努力奋斗,才使得这个古老村庄在内蒙古西部大地上,象一颗耀眼的明珠,灿烂辉煌,令人向往……</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回忆录:作者用简单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亲人们在隆盛庄生活、工作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录着本家庭的兴衰奋斗历程,记载着他们为家乡的诸多贡献。</p><p class="ql-block"> 本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父兄们从这里奔赴抗日战场。兄弟们在国家兴亡之际,弟跟兄上战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为祖国解放事业贡献了保贵生命。令人感动敬佩的同胞先烈,光荣之家,更展示了隆盛庄人的英雄气概,贡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修缮记中,作者用数字来讲述清真寺修缮过程中,隆盛庄无论本庄回族乡亲还是工作生活在外地的隆盛庄人,都积极为清真寺的修缮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心尽责,尽其所能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还有李廷峰阿訇,24岁受托做清真寺主持,在30多年的教务主持中,秉承伊斯兰教的真谛,以其真诚务实的主持态度,传承教门,维护寺院,帮贫济困,为广大回族同胞服务,他用其高贵的品格诠释着伊斯兰教,践行初心,不辱使命。2017年4月份,我们夫妇曾专程去过隆盛庄清真寺,因为我每次去集宁探亲公婆,总听到家里人讲起隆盛庄清真寺,虽然本人愚笨嫁入西部区回回人家近40年,始终听不明白集宁此地话,但是,从家人的表情和夫君翻译讲给我听,感觉到这个有2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隆盛庄又是婆婆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值得去看看。我们带着外孙女,在志斌侄儿的陪伴下,前往隆盛庄在清真寺院内观看一凡,拍照留念,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都让我震撼,敬仰。走过阿訇办公室,见李阿訇在室内读书,未敢打扰,便离开了,阅读此书了解更多李阿訇的故事,内心真有些遗憾,未能亲听李阿訇的讲解,期待有机会再去隆盛庄清真寺听李阿訇讲经。</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在他12岁那年,跟着我爷爷从山东临邑县投奔在呼伦贝尔海拉尔做生意的姑姑家来到海拉尔,父亲是闯关东人,一直到2012年归真,父亲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工作生活了74年,因为伯伯们也相继来呼伦贝尔海拉尔谋生,山东没有了亲人,父亲姐弟四人(姑夫,伯娘和母亲都是山东回族)都在呼伦贝尔生活,我们家也是闯关东全家人来到海拉尔的大家族。父亲是畜牧技术员,在新巴尔右旗工作25年,我是在那里出生的。19岁之前,在那个小旗里几百户蒙汉族人家中,只有五家回族,我们从小跟蒙古族,汉族人家孩子们一起玩儿,他们从长辈到小孩都非常尊重回族人家风俗习惯。我们都是蒙汉语兼通的孩子,是妈妈们一起聊天的翻译,民族团结,互相帮助深深印刻在心里。看了费老前辈的《我在小北街长大》一文,特别感慨,赞同前辈的论述。原来西部区回族也同其他的民族往来通婚,并不是我听说的西部回族人不同其他民族人交往,所谓的不交往和东北回族不纯正只是个别人家的观念而已。多年来让我疑惑郁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本 书回族婚礼印象一文中,对回族人提亲、定亲、聘礼、过礼、举行穆斯林婚礼(写依扎布)回门等过程,西部区回族婚礼和东部区回族婚礼基本一致的,说明:回族的风俗习惯按照伊斯兰教规程是相同的。2018年4月,我公公在集宁归真,当时我们夫妇在护理病重公公,归真后,发送亡人的过程以及而后的纪念过乜贴等与东北回族基本相同。西部区回族多数是走西口谋生落户西部区,东部区回族是山东河北闯关东谋生落户东北。无论在哪里,回族人家根本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阅读这本书,让我了解隆盛庄200多年历史以及今天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基本了解西部区回族人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更多的是感动、感慨、感悟、敬佩!隆盛庄人世世代代以庄为家,积极贡献的精神,震撼着所有人,尤其是回族同胞们。</p><p class="ql-block"> 阅读完此书,我毫无保留的告白阅读内心体会,表达我对以费老前辈为代表的隆盛庄的先辈们的敬仰之情。再次感谢我的未谋面忘年交挚友费老前辈赠书于我,也期待着于前辈的见面,我们促膝而坐,香茶陪伴,长谈尽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