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车北行一万里14:沈阳印象

荷风

<p class="ql-block">从金碧辉煌的沈阳故宫出来,我们在街边小馆用过午餐,随后穿过几个街区,来到沈阳著名的“大帅府”。</p> <h1><b>张氏帅府</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沈阳大帅府正名为“张氏帅府”,是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与其长子少帅张学良曾经的官邸和私人住宅。</span></h1> <br>张氏帅府虽在建筑外表上没有沈阳皇宫的规模和气势,但内里的装修和家居摆设更胜一筹,堪称民间豪华宫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后来又经过父子两代不断扩建,使得建筑群融合了满族、汉族、蒙古族和日本的多种风格,显现了百年前的中国建筑的时尚和水准,自有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从张氏帅府正门进入,是一座仿王府建筑的高规格四合院,有古代王宫前朝后寝的建筑特点,是帅府早年的办公官邸。</p> 室内家具用品无不精致、讲究, 还有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小物件,非常有趣。 富有北方特色的木雕与砖雕 <h1><b>大青楼</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为仿罗马式建筑风格,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办公场所。高耸气派的洋大楼,外墙刻有精美的立体浮雕,室内装饰有经典的壁画,在当年的东北堪称引领时尚潮流。</span></h1> 景区别出心裁,定制出大青楼冰淇淋雪糕,咱们也尝上一口,加持大青楼合影,乐呵乐呵! <h1><b>小青楼</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帅府建筑群中部的小青楼,是一座中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楼顶带有西式花园,整栋楼的木雕、砖雕非常精致,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据说,小青楼是张作霖为其最宠爱的五夫人专门修建的,也是其在皇姑区附近被日本人炸伤后,返回帅府后的临终之处。</span></h1> <h1><b>赵一荻故居</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了张氏大帅府的东侧门,便是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一荻(即赵四小姐)的故居。</span></h1><h1><br></h1>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幢二层“日本式”小楼。外墙是热烈的红色,室内的法式家具豪华又不失典雅之美,凸显了赵四小姐追求浪漫生活情趣的个性,也能营造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共同生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只是当天的游人太多,满屏都是人头,没能拍到合适的室内照片。</p> 赵一荻故居 <h1><b>帅府舞厅</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帅府舞厅位于赵一荻故居的南边,官名叫帅府办事处,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因此处常举办舞会,俗称帅府舞厅。欧式的建筑风格,精雕细琢的建造工艺,可以想象,在百年前的旧中国,这里是多么时髦和招摇。</span></h1><h1><br></h1> 帅府舞厅 <h1><b>边业银行大楼</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边业银行大楼现在已更名沈阳金融博物馆,张作霖早年在天津筹创边业银行后,1930年在沈阳帅府建筑群的东边建造了这座边业银行大楼,这家银行很快成为当年东北三省最大的私人银行,张氏父子的身家可见一斑。</span></h1> 沈阳金融博物馆展出了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及其历史渊源,还有真人扮演的民国时期边业行业的实景呈现,让人大开眼界。<br> <h1><b>沈阳天主教堂</b></h1><p class="ql-block">离开大帅府,我们还去了沈阳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p> 沈阳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我们虽然没能入内游览,但这座用中式的青砖建造的天主教堂,其建筑规模之大,建造工艺之精密,艺术水平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入夜前,我们回到沈阳中街,找到一家“奉天小馆”,点了传统锅包肉,豆角烀饼,麻将拉皮,雪绵豆沙等等,一顿沈阳味儿的东北菜,够爽! 拜访过沈阳最出名的沈阳故宫和大帅府,也逛过了沈阳百年老街中街,要想在短时间内更多一点了解沈阳的前世今生,我们必须要去一趟近年声名鹊起的辽宁省博物馆。 <h1><b>辽宁省博物馆</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天上午,我们去到辽宁省博物馆,对东北的前世今生来次全面“扫描”。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东北博物馆,也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现在的新馆更是东北三省最大、藏品最丰富的综合博物馆。</span></h1>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发现,沈阳地域自7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农耕渔猎,创造出“新乐文化”,5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也在此周边留下史迹。夏、商时期这里为幽州之地,周代属燕国辖域,唐代史称沈州,元朝起改称“沈阳”,至今已有700多年。这里还是清朝的发源地,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承袭筑起了盛京皇宫。</p><p class="ql-block">由于沈阳及至周边的地域位置特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汉族与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共同居住、多种文化共融之地,辽宁省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也呈现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古文化体系。</p> 这枚“玉猪龙”就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也是至今发掘到的最早的龙形玉器,当之无愧成为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辽阳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大圆鼎”。 这尊“卷体夔纹蟠龙盖罍”,是西周时期的盛酒器,体型硕大,铸造工艺精致。 唐朝时期的辽宁地区是胡汉混居,这尊“彩陶骑骆驼俑”很有代表性。 辽代契丹族的瓷器有着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款“辽绿釉龙菊花纹双孔鸡冠壶”就是源于系在马背上的皮囊的形状。 <p class="ql-block">沈阳曾是清初皇宫、中晚期的盛京所在地,辽博展出的皇宫珍藏的元明清精品瓷器、玉器众多,不少为藏品中的极品。</p> 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明代永乐年间的“冬青釉”瓷瓶 “乾隆粉彩黄地红龙大五供”,这是专供清朝皇帝东巡入驻盛京陪都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器具。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p> 和田墨玉 <p class="ql-block">粉彩四足陶罐</p> 明代铜镜“五子登科” <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除历史文物馆以外,还有一些古代书画,古铜镜,明清玉器,古建筑等专题展馆,藏品之丰富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走出空旷而深邃的辽宁博物馆,瞬间便淹没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沈阳这座曾经的皇城,东北的中心门户,依然魅力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