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一、教材解读 </p><p class="ql-block">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1.文章结构安排精巧</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可以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具体展开的分述,从海面、海底、海岛等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p><p class="ql-block">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全文的总起段第二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是全篇的关键句子,这是理解全文的抓手,也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依据这句话去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思,哪些内容是写风景优美的,哪些内容是写物产丰富的。这种读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懂得如何表达,即怎样抓住一句话来展开叙述。</p><p class="ql-block">2. 段落结构特点鲜明</p><p class="ql-block"> 在具体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如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都隐含着总分的表达特点,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是关键句,下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展开的。这一自然段不仅讲了海水的多种颜色,还讲了为何会有不同的颜色。第5自然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其他三句话从“鸟儿多、鸟蛋多、鸟粪厚”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4自然段的首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也是关键的语句,接下来的四个“有的……”正是说明鱼多而好看。最后补充鱼“多得数不清”,还引用别人的话,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总分,还是总分总的表达结构,都是从学生年龄出发,让学生体会句段的内在联系的。中年级应该把段落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借助这样的句子结构,学生就能够知道如何把一句话说清楚。当然,中年级的段式结构不是只有总分关系,还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等。如本篇第3自然段就是一个并列关系,三句话讲了海底的三种生物,一是珊瑚,二是海参,三是大龙虾,这一自然段没有关键语句,如果要加一句的话,应该是“海底生物丰富多彩,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段落时,可以让学生借鉴这种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如依据课文后面提供的图片,练习用上总分式的段式写一段话,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还可以借助多种图片或者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p><p class="ql-block">3.领土意识教育渗透其间</p><p class="ql-block"> 在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的同时,课文特别强调了西沙群岛是我们祖国的领土。开头第一句介绍其地理位置,“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我们要抓住其隐藏着的信息,这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要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我们常说,我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陆版图,实际上领陆指的是国家疆界内的所有陆地,包括岛屿。</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南海岛屿众多,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赤道200海里,距祖国大陆约1000海里。这么多岛屿,主要分为四大群岛,即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这些都是中国固有领土。</p><p class="ql-block"> 文章结尾第一句进一步强调“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再次印证西沙群岛是我国的领土。</p> <p class="ql-block">二、情境任务</p><p class="ql-block"> 情境:西沙群岛被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有着“西沙归来不看海”的美誉。2013年我国开放了西沙群岛旅游,是目前国内游客能够到达的祖国最南端的海域。西沙群岛常住居民不到2500人,户籍人口只有400多人,可谓是人迹罕至的纯净圣地。阅读课文,给神奇的西沙群岛旅游做宣传,为它为设计一句宣传语,并作一次宣传推荐。</p><p class="ql-block"> 任务:我给西沙群岛旅游作宣传推荐</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流程</p><p class="ql-block">(一)告诉你,西沙群岛在这里(地理)</p><p class="ql-block">1.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2013年才正式开放,而且只有中国公民可以去,知道是哪里吗?</p><p class="ql-block">2.看地图(出示中国地图),它在哪里呢?(南海西北部)【板书:西沙群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西沙群岛的信息?</p><p class="ql-block">补充:( )的西沙群岛【板书:富饶的】教学生字:饶。</p><p class="ql-block">试用课文词语或句子概括“富饶”一词的意思。</p><p class="ql-block">4.出示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说说自己的理解: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捕鱼。</p><p class="ql-block">(二)我为西沙游设计一条推荐语</p><p class="ql-block">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假如要你选择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西沙群岛旅游的推荐语,你想选择哪一句?</p><p class="ql-block">2.学生交流:重点句子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关键语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成更加美丽,更加富饶。”</p><p class="ql-block">3.比较句子。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后句是对前句的补充,是对未来的展望。</p><p class="ql-block">【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p> <p class="ql-block">(三)我给西沙游作景点宣传</p><p class="ql-block">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能为西沙游的景点作进一步的介绍吗?读读课文,用思维导图画一画西沙游的具体项目内容。</p><p class="ql-block">2.学生画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3.我来介绍西沙的海水。</p><p class="ql-block">(1)抓住关键语句作介绍。读一读,找到最关键的一个句子,说说理由。(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提示:关注内容与标点。</p><p class="ql-block">(2)我能说得更详细。抓住颜色多,颜色美。说说为何有这么多的颜色。</p><p class="ql-block">(3)图文结合更可信。出示海水图片,学生上台介绍海水之美。</p><p class="ql-block">4.仿照上述方式,尝试介绍“海底”“海岛”</p><p class="ql-block">预设1:第4自然段抓住海里的鱼的数量多与形态多展开介绍。结合相关图片进行介绍,拓展资料,还有什么样的鱼,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介绍。</p><p class="ql-block">预设2:海底还有什么样的生物?三个句子分别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试着给这一自然段加上一个概括的句子。(海底的生物丰富多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预设3:第5自然段抓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鸟多的?</p> <p class="ql-block">(四)制作景点导览,完善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1.继续完善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2.结合导图和有关图片介绍西沙群岛。</p><p class="ql-block">(五)美丽的西沙欢迎您</p><p class="ql-block">1.播放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p><p class="ql-block">2.作业:给自己的父母或亲人介绍西沙群岛。</p> <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首先来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接着再读一读第1自然,读完之后我们这样引导:“小朋友,读完课文,「富饶」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们知道“富饶”就是东西多、钱多,简称物产多。</p><p class="ql-block"> 那么大家注意,在第1自然段中,就提到了“物产丰富”这个词,于是我们就问:“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一句能不能作为全文的关键句?”,答案肯定是“能”,从题目看,富饶是物产多,从这句看,这句就是告诉你,物产可真多呀。</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6自然段。我们再次问:“小朋友,这一段中是否有关键句?”小朋友回答:“有的”。请注意,这一段的关键句位于开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题目是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句话与题目相符,并且还说明了这个地方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因此这句话为本段的关键句。</p><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第6自然段的第2句: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这句话也出现了题目,还说明了更加富饶,所以这句话也是本段的关键句。</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找到这些句子之后,我们要有一个梳理和总结。</p> <p class="ql-block">梳理总结:</p><p class="ql-block">1、课文中的关键句,不一定只有一句,可以多次出现。</p><p class="ql-block">2、在划出全文的关键句之后,我们发现它们的位置非常特殊。</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关键句位于课文的开头段落,而第二处关键句则出现在课文的结尾段落。因此,开头有关键句,结尾也有关键句,开头部分提到了富饶,而结尾部分则表明会越来越富饶。由此可见,开头部分是在呼唤,而结尾部分则是在回应,这样一来,首尾呼应就形成了一个概念。我们很有必要在三上这个学期给小朋友把这些知识讲到位,因为这些知识未来会终身使用。</p><p class="ql-block">3、关键句和段落其他的句子合着读,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先看第1段的关键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span>我们问小朋友:“第一段的这个关键句在段中能代表这一段吗?”这里有两种答案,“能”和“不能”。三年级的小朋友大概率会表示“能”,如果小朋友说“能”的话,老师一定要带着小朋友读一下: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而我们划出的关键句只说明了: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地方。还不能够代表这一段,要代表这一段必须还要说西沙群岛是我国海南省的一部分,然后再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p><p class="ql-block"> 所以到这儿,大家注意,关键句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是它可以和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合着读,表达丰富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第6段是两句关键句构成了一段话。第一句表示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第二句讲我们的西沙群岛会更加美丽。这两句合在一起都在表示同个意思:西沙群岛是非常富饶的。很多时候,这些关键句同等重要,不分主次,他们共同凑成了一段话。因此,在关键句和段落之间存在着一种“1 + 1 = 2”的关系。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借助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所以在第一轮分享关键句时,我们紧密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教学。</p> <p class="ql-block">环节B:在各个自然段中,寻找关键字</p><p class="ql-block"> 全文共6段话。第1段落和第6段落我们已经明确了它有关键句,而且还是整篇课文中最关键的句子,跟题目相对应。那么1、6排除之后还剩2、3、4、5自然段。所以所谓的各段寻找,就是2、3、4、5这4个段落。</p><p class="ql-block">1、哪些自然段出现了关键句?</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完了这几个段落之后,发现2、4、5自然段都有关键句,分别都是段落开头的第一句。</p><p class="ql-block">2、什么是关键句呢?</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就问了:“同学们,你们都找了这三段中的关键句,那我问你什么是关键句?”小朋友就说:“这一段中最重要的句子”,这里我们就可以和小朋友解释了:“其实关键句就是能代表这段话的句子,少了它不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关键句和中心句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记住这句话:“所谓关键就是重要,所谓中心必须围绕。”关键句并不一定是全文的中心,但是如果你去掉它,整段话的意思就会不完整,这就是关键句。而中心句则必须围绕着重点展开讲述,因为中心句就是文章的原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发现:每句话都写了不同的方面,3句话涵盖了3个不同的方面。那么我们就小朋友:“这 3 句话,哪一句能少掉呢?你能选的出来吗?”到这,小朋友是选不出来的,再接着问:“这一段有关键句吗?”小朋友可能会猜想:这3句话都不是关键句。此时,可以公布答案:这一段3句都是关键句。因为每一句都很关键,每一句都不能被删除,每一句都写了一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注意:</p><p class="ql-block"> 小学语文千万不要教的太生硬,孩子是需要语言文字汲养的,所以在这一段中我有一个建议,用简笔画、小视频的方法搭建支架。</p><p class="ql-block"> 简笔画我们可以简单地画一画分枝的鹿角,先给孩子一个启发。小视频我们也检索过了,有完全跟这课文描述匹配的录像,请大家一定要给小孩找到这个小视频,为了让孩子学好海底这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3、为什么第3自然段找不到关键句呢?</p><p class="ql-block">a、一句写一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段落中的3句话都是关键的,因为它们分别讲述了3个不同的方面,是并列的,因此这3句话少了任何一句都不行。</p><p class="ql-block">b、句句都独立的关键句与段落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并列关系我们用等式“1+1+1=3”来表示,这里3个并列的“1”分别表示珊瑚、海参、龙虾,加起来等于“3”。</p><p class="ql-block">c、真相探索</p><p class="ql-block"> 第3自然段的句句都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环节C:样例分析</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经典的文章,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篇幅太短。学生在阅读这段话时,可能还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而关键句已经出现了。因此,我们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关键句理解整个段落。</p><p class="ql-block"> 要想学习真正学到位,就需要选择一个经典的样例来进行分析。因此,我们选择的是最经典、最长的第4自然段。</p> <p class="ql-block">第4自然段教学</p><p class="ql-block">1、读一读,数句子</p><p class="ql-block">读第4自然段,数句子,发现总共有4句话。</p><p class="ql-block">2、分别来理解一下这4句话</p><p class="ql-block">关键句(第1句):讲鱼又多又好看;</p><p class="ql-block">第2句:讲鱼又多又好看;</p><p class="ql-block">第3句:讲鱼多;</p><p class="ql-block">第4句:讲鱼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样排下来,板书一出现,学生就全看懂了。因为有了第一句,所有意思都在那,因此在这一段落中,第一句是关键句。</p><p class="ql-block"> 回看一下我们的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提醒我们要将关键句与段内其他句子关联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设计一个树状图等式:首先,我们将第1句话作为发散点,然后从它分出三个分支,即第2句、第3句、第4句,这三句加起来是这一段话的大方面,也就是第1句:鱼又多又好看。</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里的等式可以表示为:“①+①+①=1”。</p> <p class="ql-block">环节D:自学第2和第5自然段</p><p class="ql-block">1、划出关键句,关键句就是各段落的第1句。</p><p class="ql-block">2、试着将关键句与段内其他句子关联起来,验证“①+①+①=1”这个等式。</p><p class="ql-block">第2自然段:</p><p class="ql-block">关键句(第1句):讲海水好看;</p><p class="ql-block">第2句:解释海水如何好看;</p><p class="ql-block">第3句:解释海水为什么好看。</p><p class="ql-block"> 3句都在围绕好看讲,但是这里又是新的公式了,我们发现有的时候关键句是1,然后后面不管有几句,今天这个第二段只有两句,它都支撑1、说明着1,它是这种金字塔的关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种金字塔关系与“①+①+①=1”这个公式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梳理:关键句和一段话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关键句把握一个意思,其他句支撑、深入的理解这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第5自然段</p><p class="ql-block"> 先来读一读这一段,再看泡泡的提示语:我发现这一段还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紧接着我们来理解这一段。</p><p class="ql-block">关键句(第1句):讲鸟多;</p><p class="ql-block">第2句:讲树多,鸟多;</p><p class="ql-block">第3句:讲鸟蛋多,鸟多;</p><p class="ql-block">第4句:讲鸟类多,鸟多。</p><p class="ql-block"> 这么一梳理完我们发现,这一段和第2自然段是一样的,关键句鸟多,支撑它的是树多、蛋多、粪多,又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说一下关键句到底怎么用?</p><p class="ql-block">第一,记住关键句就记住了大概意思。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用关键句串联来复述课文。</p><p class="ql-block">第二,关键句可以进行课后小练笔的辅助。记住关键词,就用小练笔的这幅画,连续引导小朋友写出三句话。</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一直让孩子:</p><p class="ql-block">记住关键句,记住整段话;</p><p class="ql-block">记住关键句,记住一个方面;</p><p class="ql-block">记住关键句,记住它的三个支撑,</p><p class="ql-block">记住关键句,记住它的具体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关键句对三年级的小朋友非常的有用,教好关键字,小朋友就可以举一反三,能够拓展。</p> <p class="ql-block">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设计角度,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启发!教研之路漫长,我们唯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