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带爸妈旅游,登机尚早,于是跟爸妈到曾经工作生活过的老部队去看看。哨兵不让进,得领导同意或给熟人打电话才行,已经转业40年早已物是人非,部队里已经没有了熟人。于是爸爸带我们在外边的山上看看曾经的营房操场和我们住的家属院,又带路去李村纸坊焦城358医院转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爸爸指路到了358医院旧址,358医院是藏在深山里的战备医院,当年医疗水平在嘉祥属于天花板级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驻军和当地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救死扶伤,为卫生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358医院如今是一片残垣断壁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爸爸</span>指着残存的建筑物说,这是病房 礼堂 锅炉房 服务社。</p> <p class="ql-block">父亲常说不能忘记当年358的产科谢医生和内科刘医生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护士们精心护理。72年底孕晚期的母亲胃出血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各科室会诊病情如果不好转就剖腹产,经内科刘医生治疗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轮流护理康复出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和弟弟都是谢医生接生的,我出生后护士告诉妈妈,你情况太特殊,不久前才出院,我们都不敢碰你。谢医生每天下班都要到病房查看询问情况并且安排,只要产妇有反应,不管任何时候赶紧通知我,下班了就到家里去叫。</p><p class="ql-block">79年春天弟弟出生的时候,妈妈提前住进358医院,我和爸爸每天步行去医院看妈妈,实在走累了他就背着我。爸爸嫌走大门路远,把我举到墙头上,他跳过去然后再把我从墙上抱下来。如今爸妈已是耄耋之年,再也不是那个吓得我屁滚尿流无所不能的巨人了。</p> <p class="ql-block">前些天看到一位358医院的前辈的文章,爸爸戴上眼镜仔细看,时隔50年竟然还能认出358医院妇产科的周医助,爸爸说好好看看有没有谢医生和吕医助的照片,还推算刘医生的年龄,一个普通病号家属,把医护人员铭记在心一辈子,是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许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病人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几千或是几万分之一,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治愈一个病人也拯救了一个家庭。</p> <p class="ql-block">爸爸团里的一个叔叔还珍藏着一张358的就诊券,看到就诊券能勾起父辈们的很多回忆吧,孟良山的油库英山的洞库纸坊李村……这片土地有父辈的青春汗水和我们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