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互学共研促提升——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实(副本)

一米阳光😊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2月初,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组中学开展“互学共研,同课异构”活动,以构建有效教研平台,探讨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标落地效果,促进学校之间的智慧交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八年级语文组分三组对《白杨礼赞》、《渔家傲》、《周亚夫军细柳》三篇经典篇目进行了细致研读,各展其长,各显其能。</p> <p class="ql-block">  瞧,八年级语文组老师们通过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处理和再构,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所展示的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和老师之间默契的互动,激起了思维的火花,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教师们讲得自在,学生学得愉快,听课听得痛快,大家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礼赞》同课异构课堂,看师生在听说读写中领会散文的深情,感悟生活的美好吧!</p> <p class="ql-block">  郭宏老师认为:名家散文之美,美在托物言志,情真意深;语文课堂之美,美在课型清晰,层层递进;学生朗读之美,美在声声传情,句句悟理。师生创作之美,美在打通生活,感悟美好。《白杨礼赞》的设计思路为:诵读+写作”的文本类型。定下这个课型,是因为这篇散文的语言特别适合朗读,通过诵读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另外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很有特色,清晰的结构与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很适合学生仿写。郭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比较倾向于“个人特色”。</p> <p class="ql-block">  张晶璇老师的《白杨礼赞》课,以解题导入,赏析"礼"的含义,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和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并且品析白杨树脱俗的形象美,从朗读中体味白杨树的不平凡,品析白杨树崇高的精神美,从对比赏读中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其意在言外的时代气息和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丁师扬老师抓住这一篇”结构严谨的抒情散文特点,给我们提供了教读散文的范本。他在导入时设计情境,以核心任务驱动课堂,激发学生的自我系统,走出琐碎的知识点,构建学科大概念,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其次,创设有层次的活动,朗读由词到篇,由浅入深;读词,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基础知识;男女生轮读,引导把握抒情线索;品味白杨树形象,情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中华诗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他们唤醒了我们心底最亲切也最温暖的一份文化记忆。人生自有诗意,我们走进李清照《渔家傲》的群诗整合教学,曾洁老师的同质同人群诗整合;王寅秋老师和姚银萍老师的同质异人群诗整合展示了诗歌的别样风采!</p> <p class="ql-block">  曾洁老师意识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风格豪放,难点在于词人南渡之后,历史环境的巨大变革决定了作者心理、创作的巨大变化。两首词风格迥异,难度差异也大,若是单篇独立地学,则缺少对词人的整体把握,容易造成对词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因此她把两首诗进行群文阅读,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李清照及其作品有整体认识和把握。她在课堂上首先用“飞花令”的形式营造课堂气氛,在用三个主要问题建设学习任务群:任务一:入境 读懂 给两首词拟标题 ;任务二:寻境 读景 描绘画面 ;任务三:化境 读人 感受诗人形象。同时以这两首词作为原点,生发性地拓展阅读,还原诗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读出一个立体的、卓然独立的词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  王寅秋老师认为以梦中抒情为主,结合同是宋代词人,同是梦中抒情的特点进行架构课堂。重点分析: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在宋室南渡后,写过一首特别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是赋闲家居时所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细细这两篇记梦之作,会发现它们不仅内容独特,且风格雄奇豪迈。本节课王老师以“梦”为核心,任务一;知人论世,知梦中人;任务二:入梦,知梦中景,任务三,悟梦,感梦中情。读出梦境的梦幻雄奇,读出梦境的悲苦迷茫,读出李清照豪迈不屈的词心。在词的吟咏品赏中,体会李清照词作的魅力和人格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姚银萍老师认为:情境是问题存在的情景(场景)、环境、情节和氛围,带有时空感。她通过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活动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渔家傲》教学设计中,她主要以“邀请同学们参与古诗词展览馆的设计工作”为主题的活动,设置了写“说明牌”、“解说背后的故事”、“两首诗在意象选取上的相同之处”、“完成诵读要求表”、“取合适的名字”五个任务展开课堂教学。本次课堂活动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p> <p class="ql-block"> 诗歌散文作为两大文学样式,六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架构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风采!文言文教学怎能逊色?尤红艳和左宇两位老师,在如此纷繁又艰深的古文中寻找到了整合点,打开了文言相关、文本相联的密道,用同一个支点,撑起了孩子们生命的广博空间。</p> <p class="ql-block">  尤红艳老师针对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主题上都与人的性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有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特点,结合文言文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为主线,在前面三篇文言文已打好奠基的基础上,采取自学+比较阅读的方式,对《周亚夫军细柳》和《李将军列传》进行了比读。在课堂展示环节,她以《窥将军之风采 学史记之写法》课题,分三个版块进行了引导学习。任务一:美点寻踪 初识将军。抓住关键词句,初步分析人物形象。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任务二:品读美文 再会将军。通过分角色朗读,换语气语调变读,演读等多种方式,品读文段,学习写法。任务三:延读课文 深昧将军。通过资料助读和视频回味两种形式,让学生再次近距离感知人物,进行延展阅读,并以两篇带动学生对整个《史记》中人物传记的阅读,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为高中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史记 项羽本纪》的阅读做好了奠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宇老师则是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先对《史记》整本书进行宏观把控,然后娓娓道来,带领学生从文本到文章,条分缕析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他重点分析了以下内容:《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nbsp;提起周亚夫,我们就会想到天子对他的那一句评价 ——“嗟呼,此真将军矣!”面对周亚夫的不卑不亢,一视同仁,汉文帝接下来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呢?贤明,圣明,知人善用,深明大义。这就是一君,一臣。有这样的真天子才有这样的真将军,有这样的真将军才有这样的真天子,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一种民族魂。</p> <p class="ql-block">  “同”展风采,“异”启新思,学其所长,研有所得。此次“同课异构”语文教研活动,有准备,有碰撞,有思考,加强了老师们的交流合作,他们在黄老师的正确带领下,正在对活动做小结……学无止境,研无尽头!相信八年级语文老师们,一定会在黄老师这位文学大师的指引下,继续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成长为突破口,共学先进理念、共研教学方案、共享优质资源,找准“研途”方向、把准“语文”脉搏,共同提升小五中的语文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字:姚银萍</p><p class="ql-block"> 图片:曾 洁</p><p class="ql-block"> 编辑:尤红艳</p><p class="ql-block"> 审核:黄晓黎</p>

老师

学生

语文

渔家傲

任务

八年级

情境

教学

李清照

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