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旧时光,纵观40年赤峰蝶变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一、40年前的赤峰</p><p class="ql-block">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p><p class="ql-block">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p><p class="ql-block">四、教育的改变</p><p class="ql-block">五、人文风貌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一、40年前的赤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城市发展</p> <p class="ql-block">  40年前的赤峰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基础设施简陋,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居民生活水平较低。</p> <p class="ql-block">2、农业经济</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赤峰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农民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粮食和牲畜是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量不高,农民收入有限。</p> <p class="ql-block">3、社会变迁</p> <p class="ql-block">  赤峰在40年前的社会状况相对封闭,人们的生活方式保守传统,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限。</p> <p class="ql-block">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1)起步阶段(1983-199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物质资源匮乏,基本物资需要凭票供应。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缩小计划商品范围,允许社会其他经济兴办批发零售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企业经营体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阶段,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3年的7.4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20.7亿元,年均增长13.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成长阶段(1992-200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商业体制尝试新的变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市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此阶段,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2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70.4亿元,年均增长12.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提升阶段(2002-2011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我市抢抓机遇,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攀升的发展态势。商品供给更加多样化,极大满足了人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人民消费观念较快转变,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此阶段,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76.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8.0亿元,年均增长17.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转型阶段(2012年-202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实施一系列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举措,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消费品市场提档转型趋势明显。此阶段,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62.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11.6亿元,年均增长5.4%。</p> <p class="ql-block">(5)消费市场发展动力充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市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商品供应日益丰裕,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于1986年、1991年、1997年、2016年分别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大关。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414元提高到15286元,年均增长6.2%。消费品市场的不断增长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了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城镇消费稳健增长,乡村消费需求有效激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商品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提升,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9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90.8亿元,年均增长5.1%。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消费市场被有效激发。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64.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0.8亿元,年均增长6.5%。</p> <p class="ql-block">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b></p><p class="ql-block">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例如合理设置绿地、防止水污染、控制噪音等,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b>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b> </p><p class="ql-block">可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限制机动车使用、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等方式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建筑与环境保护</b></p><p class="ql-block">应提高建筑物能源效率,采用可再生能源、有效的废弃物管理等措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四、教育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b>教育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为个体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使人们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科技对教育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科技的不断进步正在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形式。现代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边界。</p><p class="ql-block"><b>教育促进科技进步</b></p><p class="ql-block"> 教育培养了人才,而科技则使人才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优质的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培养了一批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p> <p class="ql-block"><b>从经历低谷到峰回路转</b></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赤峰市区几所“超级中学”的膨胀式发展,引发了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8个旗县的普通高中遭遇“塌陷”困局,普职比一度达到9∶1。各旗、县、区的高中教育几乎处于“各行其是”的无序和失衡状态。一些市区高中通过提前招生、跨旗县招生,抢夺优质生源,直接导致旗、县、区的大量优质生源被“吸走”。优质生源被“掐尖”,优秀教师跟着也被“挖走”,县中升学率触底。赤峰市高中教育已经到了下大力气改革的紧要关头,这逼着市教育局必须对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科学布局、综合施策、统筹管理,从而找到赤峰市普通高中学校从粗放的规模扩张发展模式到集约的内涵精致发展模式的转变之路。</p><p class="ql-block"> 2014年,赤峰市教育局确定了全市普通高中“控制规模、内涵发展;分类指导、办出特色”的理念,从而开启了艰难、坚定的转型发展之路。目前,全市12个旗、县、区普通高中初步实现优质均衡多样化发展,薄弱旗、县、区普通高中教育成功走出困局。从全市普通高中督导评估结果和高考质量分析来看,无论是中心城区高中,还是县域高中,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上也呈现出了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性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人文风貌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b>1、社交网络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知识分享和社交互动,改变了传统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进而影响了人文风貌的变化。例如,人们更加注重形象展示和社交圈子的扩展,推崇个人品牌建设和社交影响力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2、<b>文化多元化</b></p><p class="ql-block">全球化和移民潮的影响下,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化开始融合和碰撞。这导致了人文风貌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群,学习和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观,从而形成了新的人文风貌。例如,食物文化、时尚风格、语言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p> <p class="ql-block">3、科技创新对生活方式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科技创新引领了新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了人文风貌的变化。例如,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分享经济等科技应用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智能家居、远程办公等科技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家庭和工作生活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