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洛阳伊川书院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p class="ql-block">  伊川书院位于河南省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南望九皋,东临伊水,西依衡桃,山环水抱,气聚风藏,历来是文化圣地。理学家程颐在此建立伊皋书院(元朝改名伊川书院),广为人知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即发生于此,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书院史和思想文化史上,伊川书院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伊川书院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原名伊皋书院,是中原三大书院之一。元大德九年(1305年)鸣皋镇炮手总管烈士自筹资金修建,清康熙年间嵩县知县宝士讷都建二程祠。</p><p class="ql-block"> 书院内现存的主要文物有三类。一是宋柏,在书院内,有一棵树龄千年的古柏树,枝叶繁茂、千年常青。古柏树树高10余米,3人才能合抱,树干苍劲有力,形状奇特,冠盖葱郁,十分抢眼。</p><p class="ql-block"> 留存的七通重要碑刻,一通是赵孟頫书丹的《有元敕赐伊川书院碑》,该石碑由时任翰林院直学士薛友谅指导性撰文,集贤学士赵孟頫书丹,参知政事郭贯篆额;二通是《创建赵文敏公碑楼记》,该碑立于嘉庆拾壹年岁次丙寅春月;三通是《重修克烈公祠即围垣碑记》,该碑立于大清乾隆伍十一年岁次;四通是《重修大成殿程祠棂星门碑》,该碑立于乾隆四十四年;五通是《重修大成殿棂星门两程祠碑记》,该碑立于雍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六通是《伊川书院二程碑记》,已风化;七通是雍正年间《重修大成殿及两程祠碑记》。三是文物本体建筑。现存有大成殿、东西厢房。大成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7.0米。东西厢房各2座,均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布局呈长方形。</p><p class="ql-block"> 伊川书院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见证,受到历代文人的景仰和尊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特别是近年来伊川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投入200万元对伊川书院进行整体维修,重新修建院内道路。</p> <p class="ql-block">千年宋柏挺胸矗立,似满腹经纶大学者。</p> <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伊川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在自己的家乡洛阳伊川创立洛学后,先后共收徒80多名,其中著名的有吕大临、杨时、游酢和谢良佐等“程门四先生”。嫡传弟子杨时“载道南归”后,首传罗从彦,再传李侗,三传朱熹。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洛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严密逻辑体系的程朱理学。洛学在南方开枝散叶与程门立雪有关。</p><p class="ql-block"> 程门立雪发生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洛阳鸣皋伊川书院,书院建立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伊川书院原名伊皋书院,由伊川人程颐在宰相文彦博的资助下创办。程颐在伊川书院讲学20年余年,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如今,伊川书院存大成殿3楹、克烈公祠3楹、东西厢房各3间。院中有三人合抱古宋柏一株。</p><p class="ql-block">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程颢、程颐的嫡传弟子杨时和游酢。杨时和游酢二人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了系统学习洛学,杨时和游酢不远万里早早的拜在程颢门下。杨时字中立,福建人。史书记载他,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杨时和游酢在自己的老师程颢去世后仍然对洛学一知半解。1093年,数九寒天时,杨时和游酢在讨论学习洛学的时候,对一个问题不能融会贯通,为了求得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俩就商量着一起去向程颐请教。</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在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天气突变,天空忽然暗了起来、阴沉沉的,呼啸的寒风在肆无忌惮地狂啸着。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寒风不时灌进他们的衣服缝中,冷的直达哆嗦。风紧雪急,杨时和游酢步伐缓慢。程颐年龄大了,一般午后要迷糊一会儿。杨时和游酢经过艰难的跋涉,到达伊川书院已经是午后了。这时程颐正在暖烘烘的有火炉的房间里瞌睡、打盹。二人不敢惊动老师,也没有离去,更没有出声。而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雪地里,等候先生醒来。其实,老年人睡觉也就十来分钟那样,一迷糊就可以了。程颐早从雪地步行的声音里听到他们两个人站在门外。为了考验他们,故意装出熟睡的样子。这时的鹅毛大雪,越下越急。他们仍然笔直的站在雪地里,大雪已经有一尺深,杨时和游酢已经成了“雪人”。可是二人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仍然笔直的有规有矩站在雪地里。程颐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快掉出来了,洛学有传人了。刚巧,书童过来了。程颐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程颐倾尽全力教杨时和游酢,杨时和游酢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程颐特意写了《立雪诗》以记之:游杨托意远,夷然总不屑。伊阙墙门峻,仰止寸心折。颗若非浮慕,久立在冰雪。偶然成感兆,风格两奇绝。正气终日互,吾道岂磨灭。</p> <p class="ql-block">编者言:</p><p class="ql-block"> 伊川书院源于宋朝,洛阳做为当时文化西京,汇集全国文化学者在西京洛阳交流,二程兄弟在此授业,培养出许多经世致用学生,为二程思想发扬光大奠定基础,二程生活在洛阳至终归葬荆山,为西京百家争鸣起到助推作用。</p><p class="ql-block">2023.12.4</p> <p class="ql-block">2023.12.4于伊川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