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伟人的故里

老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一行五人离开旅游团,于2023 月 10 月 19 日从衡阳乘坐高铁到达长沙,目的是去参观伟人故里。20 日上午我们自驾前往毛主席故居,由于把原有的入口关闭,导航找不到准确的位置,我们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所谓的“韶山全城旅游咨询集散中心”。为了控制社会和私人车辆驶入,专门修建咨询集散中心,去毛主席故居必须乘坐游客中心的摆渡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停车场步入参观毛主席故居的集散中心,买了乘坐去往毛主席故居的摆渡车票,我们到达后按着指示牌走了一阵才到参观毛主席故居的入口处预约。没想到的是不是节假日来参观的人还这么多,我们前面几千个人排队,从这些人流涌动,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毛主席在人民的心目中地位和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了解,毛主席故居原称上屋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毛泽东于 1893 年 12 月 26 日在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1961年3月4日,毛主席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毛主席故居被中宣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进入参观区,在人推人的情况下走到毛主席故居门口。门眉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匾额映入我们的眼帘,据说邓小平于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是毛主席故居的第四个匾额。在人头涌动中我们拍照了这一难得的画面,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来看毛主席故居的夙愿终于实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随着人群走入堂屋,据了解,毛主席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边13间半小青瓦房为毛氏家,西边5间半茅草屋是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右厢房第一间为餐厅,右厢房第二间为毛主席父母卧室,右厢房第三间为毛主席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还有毛主席的小弟毛泽覃的卧室。最后看到的是毛主席的大弟弟毛泽民的卧室。故居有毛主席曾经睡过的床、使用过的柜子、折衣凳、方桌和木竹凳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还有牛舍、猪圈、储物仓等多处遗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主席读私塾的旧址——南岸 ,离毛主席故居 100 米处,是一栋青砖青瓦建筑。进门后的正厅,新设了青年毛泽东的蜡像,完全按真人设计,面色红润,着长衫,背景是浩浩荡荡的湘江和万山红遍的岳麓山,这是韶山唯一的一尊毛泽东蜡像。这栋房子于1964年由国家征收,1968年复原陈列,同年12月26日对外开放。室内除按当年式样复原陈列外,还先后新增了毛主席鎏金像展览、私塾复原陈列和 “毛泽东与他的儿女们” 图片展览。毛主席青铜鎏金像,用了纯金300克,历时3年制成的。金像高64.6厘米,重约50公斤,1994年5月27日正式展出。我们在门口合影留念,把这个历史印在脑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了解,毛主席的故居的由来是于 1878年,毛主席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东边的5间半茅草房,1888年,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文氏从东茅塘迁到这里居住。毛主席的父亲早年曾外出当兵,后来回到韶山冲,务农兼经商,逐步改变贫穷的家境,并于1917年开始对这栋土砖茅草房进行了改扩建,1918年建成了现在看到的故居。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多次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主席离家后解放前曾经回家三次。第一是1921年春回到韶山,当时毛主席父母已经去世。在母亲生日的这天晚上,毛主席和弟弟、弟媳及堂妹在厨房围炉烤火、拉家常。在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先后有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25年,毛主席第二次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横屋召集父老乡亲,以打牌为掩护,召开小型会议,宣讲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主席第三次回来考察农民运动时,又在这里召开调查会,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1927年2月毛主席与亲人和故乡长别离的开始,岁月峥嵘,新中国成立后于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才再度来到故居,时隔整整3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走出毛主席故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普普通通的农户就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地方,是伟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从祖辈、父辈到毛泽东一辈发奋、努力、奋斗、牺牲的见证……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谋划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战略,把对亲人的爱和对祖国、人民的爱融为一体。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誓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牌子前合影留念,记录了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接受心灵的洗涤。房屋的前面有一大一小两个池塘,其中大的池塘水平如镜,小的池塘则长满的荷花,据说是毛主席少年时代种过的稻田和游泳过的池塘,房屋的后面是长满青松翠竹和其他杂树的小山,左右两边而分布有菜地、树林、晒谷场等。这些都诉说着毛主席作为伟人从小磨练自己和寻找真理,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的伟大人生。抬头望去韶峰向我们致意,作为韶山地区最高峰以出了个毛泽东为荣,高高在上,整个山峰俏丽俊秀松柏成林,著名的韶河歌颂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毛主席故居,怀着浓烈的崇敬之情,前往毛泽东广场去瞻仰毛主席铜像。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广场,栩栩生辉,它时时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湖南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毛主席铜像以开国大典时手执文稿的姿势为母本。原来广场面积仅3970平方米,2008年1月,中央批准了改扩建方案,并同意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以集会区为正负零铜像总高度14.5米。铜像朝向为东偏北51.5度,背靠韶峰,面向毛泽东同志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几个传说:当年运输毛主席铜像的车队途经江西,车息火了,怎么也打不着火。有一位老者提醒说,毛主席在井冈山起家打天下,今天在此路过,要上山看一看,休息一下再走。车队就地休息,焚香祭奠。第二天打火开车,车行如常,一路平安到达韶山。12月6日,铜像运抵韶山当天,韶山的杜鹃花突然反季节开放,比正常开放提前3个月。12月20日上午10时20分,铜像揭幕时,天空出现“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象,前后共持续了8分钟。毛主席是伟人不是神,但以上现象也许是众望所归,天地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几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与单位的同事们一起向毛主席铜像献花篮、三鞠躬。这次我们瞻仰毛主席铜像的同时三三九鞠躬,充分表达了我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敬仰之意,祈祷毛主席保佑我们旅行平安。站在毛主席铜像前,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整个广场人山人海,献花篮的人络绎不绝,铜像正面摆满了花篮,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祭奠毛主席。广场周边鲜花盛开,与路边石刻遥相呼应。游客不约而同的在石刻前住足,重温毛主席不同时期写的诗词。尤其是《蝶恋花·向板仓》毛主席为纪念其妻杨开慧写的诗词更引人瞩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很不情愿地离开这里,乘坐景区的摆渡车在滴水洞门口下车,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进滴水洞,拍照外观后回到景区出口处。据说滴水洞是毛泽东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毛泽东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楼等建筑组成。滴水洞扬名中外,主要原因就是1966年毛主席在一号隐居过十一天。我们未能目睹滴水洞的美景而感到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离开这里加大马力奔刘少奇故居驶去。刘少奇故居离毛主席故居 30 多公里,我们跑了三十多分钟到达刘少奇故居,这时时钟已过下午五点多钟,景区已下班。我们到门口说一下从内蒙古来,很想看看刘少奇故居。工作人员给我们格外开恩,已经下班的情况下允许我们进去参观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少奇故居的大门是仿古建筑,牌楼的横梁上写着“刘少奇故里”,我们从侧门而入,眼前出现的是绿色环绕的广场,广场的尽头高高耸立着刘少奇的铜像,我们走到铜像前映入眼帘的是江泽民主席题写的“刘少奇同志”几个字,周边苍松翠柏,我们向刘少奇铜像三鞠躬,并合影留念后前往刘少奇故居。半路上碰上景区的电瓶车,司机可怜我们这些老人,虽然已下班仍然为我们服务,把我们送到刘少奇故居的核心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了解,刘少奇故居,坐落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刘少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农村民居,为对称形的土木结构、两进两横四合大院,坐东朝西,前临绿水,背靠青山,周围树木参天,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屋5间。刘少奇故居共陈列展品200多件,生动地再现了湖南农家的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活动的部分场景。还有刘家老屋,院落很大,陈列着酒缸等一些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虽然没有能进入室内参观,但参观刘少奇故居外景已经心满意足了,也感谢景区管理人员给我们开恩。我们在刘少奇故居前拍照留念,实现了参观刘少奇故居的愿望。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参观彭德怀老总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走进伟人故里拉下了帷幕,回去的路上“红色的故乡,革命的山川,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雄伟的韶山”,这首流行于七十年代的名曲,仿佛在耳边回荡。“山川资俊秀,时势造英雄。”韶山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用自己灵秀的山水哺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因为毛泽东而名扬天下。我们一路思索,一边回忆,任思绪飞扬,任情感流徜。说一声再见了伟人的故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