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当年从太湖之滨梅园旁的无锡师专走出来的62届中文科的同学们。</h3> <h3>每一次的聚会都显得越来越珍贵。而在二三十次聚会中,</h3> <h3>要算这次《明月清风》分享会最隆重,最有意义!</h3> <h3>2023年11月26日上午,毕业60多年后,10位耄耋之年的同学,部分由子女陪同,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锡西重镇洛社镇杭家旦</h3> <h3>在张士明家里参加他第四本文集《明月清风》的分享会。</h3> <h3>在欢迎牌前,大家兴高采烈地拍照留影。</h3> <h3>久别重逢互相问候,亲切聊天。</h3> <h3>虽然是私人住宅,但这里有会议室,会议桌椅,今天有会标、座位标识,还有话筒,仪式感满满,桌上有鲜花水果,更显亲切温馨。</h3> <h3>开锣打鼓,序幕拉开。士明的长子杭新宇(原洛社中心小学校长、惠山区安监局原局长)极其成功地主持了分享会。</h3> <h3>他以诙谐风趣而又平和质朴的语言,简介了他父亲写作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轶事。</h3> <h3>特别是他父亲有时为了赶时间脱稿,竟然彻夜未眠。明顽强的毅力和写作的激情,不禁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h3> <h3>惠山区作家协会主席,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原局长符志刚因事不能赴会,特发来书面发言。他说:</h3> <h3>张士明先生新著分享会发言稿符志刚张士明先生是与我有着三十多年交情的“忘年交”。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洛社师范执教时,时任无锡县影剧公司宣传股长的他,便经常深入洛师校园,为我带的学生影评兴趣班授课,手把手指导学生写作影评,平时我俩也经常利用观影、评稿的机会,相互切磋影评创作心得,无锡日报、无锡县报副刊版上,经常有我俩署名的影评作品发表。张老师为人朴实和善,低调谦逊,但工作激情四射,韧劲十足,一生笔耕不辍,且勤于思考,尽管不是科班出身,但文字功底相当扎实,创作成果丰硕,在八十又二的高龄,他居然又正式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第四本个人作品集,洋洋洒洒达25万字,堪称奇迹!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生命不息,思考不止,这种宝贵的人生精神境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张老师的前三本集子我都认真拜读过,有一本我还应其盛邀为他作过序,这第四本集子的内容在惠风文丛征稿、审阅阶段,作为丛书主编的我也认真通读了一遍,总体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意高远,题材丰富。第一辑“看世界” ,以游记的形式,记述了自己游览国内外名山大川、风景胜地的所见所闻,既有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又有独到深入的观感抒怀,更有精骛八极的穿越联想,充分彰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思想深度和深厚的写作功力。二是贴近生活,真实感人。第二辑“身边事”,记录的大都是我们寻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和事,但张老师的作品往往能小中见大、平中出奇,将再普通不过的一物一事,写出不一般的韵味来,显示了他特有的理性感知能力,令读者既备感亲切,又受益良多。三是关注现实,聚焦平凡人生。第三辑“家乡人”,作者选取了生活在故乡大地上的20多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通过深入扎实的前期采访,以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饱含深情地记述了他们或跌宕起伏,或惊心动魄,或可歌可泣的精彩人生,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作者对家乡故土、邻里乡亲的赤诚热爱,末篇压轴之作《姐姐这一生》,更是字字戳心,句句泣血,将至亲至爱的姐姐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融汇于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篇幅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江南农村妇女的丰满形象。衷心祝福已愈耄耋之年的张士明老师身体健康、艺术之树长青!<br></h3> <h3>贵人光临,掌声不断。26岁就当无锡县作家协会主席,27岁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作家代表的无锡才女、现任无锡市惠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的杨文隽,是我们沈泉洪同学的女儿。”!</h3> <h3>她深情回顾了和士明多年交往的历史,对士明的作品进行深刻中肯的点评,字字珠玑,分析透彻,鞭辟入里!难怪士明后来在席间要对文隽说,“你的到来,蓬荜生辉</h3> <h3>若要分享,先听原音。《明月清风》作者张士明介绍他的写作经历和体验。从编快板、写通讯、影评,到几个长篇报告文学出炉,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听得大家兴趣盎然。</h3> <h3>特别是冒雨采写的通讯《匡来宝买票》获得无锡县、无锡市、江苏省的五个大奖;在鱼池上住一个星期体验生活写成的《金色的鱼池》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报告文学专辑《太湖飞鸿》;因电影评论《救救国产电影》入选,出席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成为今生的高光时刻;深入采访劳模后写成的《蓝天之星》获惠山区报告文学采写一等奖……</h3> <h3>《明月清风》是他近40年纪实文学作品的选编,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此献给父老乡亲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士明一生质朴平实,为人谦和低调,热心肠,直性子,快人快语。</h3> <h3>他说,他的文章用词通俗,如同白话,因为自己读书不多,蓄词有限,只有这点文字水平,加上思想意识比较平庸,与文学大家差之千里。其实他的作品同样给人以温暖和谐爱心满满的正能量,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没有阅读障碍。八十三岁的高龄,还是才思泉涌,实属罕见!确确实实的不容易!</h3> <h3>高屋建瓴,情恳词切。周惠庆的主旨发言表达了同学们的共同心声。</h3> <h3>他把士明的几本著作放在枕边,经常阅读,今天把几本书的有关数据,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概括说得十分到位,</h3> <h3>而且引经据典,用满腔热情和诗化的语言,总结士明的写作经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提出了热切的期盼。</h3> <h3>他的发言充分表现了当年同学称颂的“才子”风采,讲话结束,掌声十分热烈,赢得了满堂彩。</h3> <h3>士明的文友李立人在为大家的发言拍照的间歇,也作了激情发言,</h3> <h3>特别是对《明月清风》书中写的人物,如“四进宫”后重新做人的计盘兴;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钱福生;平凡中见伟大的姐姐张明宝,读后感慨良多。</h3> <h3>全国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强银娣,既是作者的老领导老朋友,又是作者每本文集都浓墨重彩书写的人物,今天也应邀到会,并即兴发言。</h3> <h3>她在高度评价张士明先生的同时,依然表露了对群众文化的一片痴心。</h3> <h3>书香绵绵,后继有人。年轻人的代表黄建英的发言软糯却刚直。她说,张叔是我至今最敬重最崇拜的老前辈之一。两年前也在此贵府,叔叔赠送给我他的三本书:《弓月映辉》《弓月余辉》《弓月行云》。我引以为傲,捧如至宝。尽管我工作很忙,活动很多,家务繁琐,我总是忙中抽闲,挤出时间来认认真真拜读,</h3> <h3>从叔叔文字中感悟人生哲理,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使我深受教育。特别是读《姐姐这一生》为士明亲姐姐的事迹感动到流下滚滚热泪。她说:“ 我要努力加強自身的修养,做一个像叔叔和他姐姐那样低调,和善,质朴,热情,诚实的人!”</h3> <h3>丰盛的午餐后,大家纷纷在院子里结伴留影,在大门口雨棚下的台阶上合影。会后,大家分乘4辆私家车返回各自的家。</h3> <h3>《明月清风》分享会,一次有意义的聚会,一次欢乐的聚会,留下难忘的记忆!</h3> <h3>撰稿: 周惠庆编辑: 张士明摄影,制作: 李立人 韦晓宇2023年12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