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古称金陵,曾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时尚现代化大都市,是江苏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科创之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日(到访南京第六天)上午,前往中华门一睹天下第一瓮城雄姿。</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坐北朝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城门,古代防御性建筑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始建于杨吴时期,曾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南门。</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1375年)在其基础上扩建,称聚宝门。</p><p class="ql-block">1931年,国民政府改称中华门,由蒋介石于双十节前夕题匾,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增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车辆通行。</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中华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南京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牵头城市,中华门所在的南京明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城门,见证岁月蹉跎。</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规模仅次于通济门(1960年通济门被拆除,剩下城门遗址和地名沿用至今),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瓮城呈目字形结构,每个城门都有双扇包铁门和可上下启动千斤闸,内设有栓槽用来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主城门分三层,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藏兵三千余人。</p><p class="ql-block">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连长干桥,北连镇淮桥,是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与老门西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p> <p class="ql-block">长干桥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南面,横跨外秦淮河。</p><p class="ql-block">长干桥始建于南唐,为南唐宫殴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必经之道。南宋年间,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拱石桥;明初复建,又名聚宝桥;清代历次修之。古长干桥是水陆码头交会之处,前临长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门、镇淮桥,百雉纡遇,万户栉比。</p><p class="ql-block">长干桥犹如古城金陵门牙,屡遭战火,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皆修建过。</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为阻止日寇进攻,国民党守军炸毁中间大拱,后用木板钢梁铺搭以为交通。</p><p class="ql-block">1951年,重建为钢筋水泥桥,由刘伯承元帅亲书桥碑。</p><p class="ql-block">1975年进行扩建,扩建后长干桥长百米,宽约24米,共8跨。刘伯承元帅题的长干桥汉白玉碑镶嵌在桥头栏杆左右。</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华门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内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中华东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根下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厚重、庄严、古朴、大气,历经沧桑,见证历史,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