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安宁石庄村感受乡村振兴进行时

yykk99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7日,省直工委离退人员第一支部在昆党员和历届支委、机关党委办公室支部、离退办支部的部分同志前往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乡村振兴进行时,开展了一次饶有新意的主题党日活动。</p>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br><br>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鼓励乡村振兴创新举措与实践,发掘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与成果,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形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展示活动”。<br><br> <p class="ql-block">由新华网与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协办的“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征集(第一期)总结大会暨赋能乡村振兴季·2024启航盛典发布会”,于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3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其中安宁市县街街道办事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激活石庄一池春水”上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大家前往安宁石庄村参观学习,就是要实地感受乡村振兴给当地和村民带来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坚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信念,激发助力美丽乡村建没的热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途经宁湖公园,大家漫步党史主题长廊,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p> 党史主题长廊入口处合影。<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村党委坚持“围绕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不断织密三级党建网格模式,探索打造“滇秀石庄”特色品牌,通过“党建+产业”“党建+文化”,打造出农业与文化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模式。<br></p><p class="ql-block">石庄村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辖区8个自然村全面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模式,每季度主动下沉收集民意民情,创新“两需求三清单”便民服务事项,引导全村党员认领1035户网格,构建了“条块结合、网格管理、上下联动、层级负责”的工作格局。<br></p> 石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奕霖介绍近年来党建引领文化兴村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的简要情况。<div>他说,石庄村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辖区8个自然村全面推行“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模式,每季度主动下沉收集民意民情,创新“两需求三清单”便民服务事项,引导全村党员认领1035户网格,构建了“条块结合、网格管理、上下联动、层级负责”的工作格局。<br></div><div>党委坚持以“党建带社建”,践行“做实五心强服务,融合五治促发展”工作模式,建设“六位一体”治理平台,建立书记包厕所、组长包卫生、妇联执委包庭院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党员责任户”“党员示范路”等评选活动,将自治、德治、法治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营造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良好风尚。<br></div> 如何让石庄村宝贵的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石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奕霖说:“近几年,石庄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出了‘滇秀石庄’‘滇剧十宴’‘’品牌,还建设了特色戏曲图书馆。目前,正着力推进‘戏曲村’文旅项目、滇剧人才培育项目。” 村党委立足村内“滇剧”文化底蕴,通过引进云南滇剧院帮扶发展计划,建成安宁市大石庄村滇剧传习馆暨王润梅滇剧表演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云南花灯王子金正明工作室与昆明市传统戏剧滇剧传承基地,让非遗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目前,依托滇剧传习馆定期开展教学,组建了主体17人、演艺人数达42人的专业滇剧演出团,与鸣矣河小学党支部开展党建联盟成立学生滇剧社团,定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党建+产业+文化”协同发展,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充满“滇剧”元素的村庄巷道<br>目前,石庄村正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工作,成立石庄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下设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电商5个子合作社,完善 “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等联结机制,分层分类分步推动42个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生态宜居等项目建设,将文化产业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br> ”滇剧十宴“主题餐厅<br>如今,每逢佳节庆典,村里的滇剧传习馆都有精彩的剧目上演。此外,980平方米“滇剧十宴”主题餐厅创新打造出十道土家菜,游客可在这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滇剧。<br> 钱奕霖介绍,目前,已先后培育出了石庄村滇剧团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组建了31人两个团滇剧演出队伍,累计开展各类滇剧惠民演出上百场次。<br>在文化振兴的引领下,石庄村科学规划出“一心两带八区一商”农文旅商四位一体新发展布局。2022年,石庄村6400棵高端水果得以培育,“玫瑰电商”项目顺利落地,420.7立方米石庄冷库、12个石庄美食区和1200平方米乡街子相继建成。<br> 玫瑰电商 村党委牢牢把握“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的基本原则,按照“一心两带八区一商”的发展布局,整合村集体资源,着力发展“一花一菜一饼一果”四大产业,成立“舒群专家”工作室,建成鲜切花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基地、鲜花饼生产基地以及二代红梨种植基地,建立五大合作社、7家村办企业、2家全资子公司,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1月16日,作为安宁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的县街街道石庄村,举行了石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石庄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为200多户农户发放土地股金和分红72.4万元,让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2022年,石庄村小组干部动员273户农户将600亩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保底股金2200元每亩。土地入股后,村小组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平整后的土地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让土地价格达到2560元每亩,实现价差360元,集体增收26.2万元,土地股金增加70.4万元。 走进石庄村,文化韵味朴面而来 王仁求碑文 碑文中出现的唐.武则天时代的造字 <p class="ql-block">石庄村老年食堂(图片远方树荫下):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味道。</p> 观看反映石庄村乡村振兴有关工作情况的视频短片。 石庄村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引入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变文化软实力和人才软实力为产业硬实力。聚焦唐朝刺史王仁求故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剧)两张文化“名片”,以文化浸润民心、以教化聚拢民心、文明引领民心。 <p class="ql-block">王仁求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仁求碑,位于安宁市城南20公里鸣矣河乡小石庄村葱蒙卧山上,王善宝于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十月十日立碑,1992年,为加强保护,在碑的北面300余米处建一墓园,将碑移至园内建亭保护。</p><p class="ql-block">王仁求碑,碑纱石质,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6米,屃屭座,长2.6米,高0.89米。 古碑用砂石雕成高2.81米,宽1.50米,由一个大石乌龟托着,成都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中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碑文共34行,每行53字,楷书。上镌碑名10字,并浮雕双龙及佛像一龛,碑文正书34行,行17~51字不等,计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计1638字。</p><p class="ql-block">1961年,王仁求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王仁求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山坡羊.访王仁求故里</p><p class="ql-block">石碑高矗,宗祠雕户。助唐军部落归东土。</p><p class="ql-block">践心初,绘新图。看仁求故里神仙妒。</p><p class="ql-block">兴业化人精气足。台,有唱舞;村,谋共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王仁求,唐安宁郡人。世为西爨白蛮大姓酋长。仕唐,拜河东州刺史。王仁求虽处边庭,却处处关心唐王朝的疆土开拓,曾以此处土地肥美,生产丰饶为由,于龙朔中(约公元662年),建议唐王朝对云南“宜郡县以从事”。唐咸亨间,阳瓜州(今巍山县北)刺史(蒙 诏主)蒙俭,对姚州发动军事进攻,王仁求慨然率领劲旅身先士卒,为唐王朝奋力作战。咸亨五年,王仁求病殁,终年44岁。</p><p class="ql-block">(作者:一支部朱官平)</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实地参观学习,大家为石庄村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艰苦努力、团结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从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笑脸中感受和看到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激发了老同志发挥余热、积极参与“银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热情。进一步强化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p>

石庄村

振兴

乡村

滇剧

王仁求

石庄

党建

网格

村党委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