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21:武昌红巷

fanmouyoudao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武汉市武昌区有一条红巷</b></p><p class="ql-block"> 青砖灰瓦,石板铺地,街旁大树参天,竹影摇曳,看上去只是一条武昌老城区的寻常巷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红巷位于哪里</b></p><p class="ql-block"> 红巷位于长江南岸,武汉长江大桥(一桥)东北方向,临江大道东侧,中华路与中山路之间(靠近中山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条小巷为什么成为“红巷”</b></p><p class="ql-block"> 虽是小巷,却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紧密相连,红巷街区坐拥一家国家级革命博物馆、三个历史保护单位,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位于街区核心的都府堤路全长417米,其中有:</p><p class="ql-block"><b>1、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b></p><p class="ql-block">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p><p class="ql-block"><b>2、毛泽东旧居</b></p><p class="ql-block"> 是毛泽东同志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3、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4、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同志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5、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 红巷是武汉市红色景点最多、保护资源最早、资源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景区,素有“中国第一红街”的称号。现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巷地理位置图</b></p><p class="ql-block">长江南岸,武汉长江大桥(一桥)东北、临江大道东侧,中华路与中山路之间(靠近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b></p> <p class="ql-block">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是要训练一班能领导农村革命的人才出来,对于农民问题有深切的认识,详细的研究,正确解决的方法,更锻炼着农运的决心,几个月后,都跑到乡间,号召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实行农村革命,推翻封建势力。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可以说是农民革命大本营。”</p> 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1927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农讲所于1958年复原建成,大门上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匾额,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 武昌中央农讲所1926年底开始筹备。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农讲所的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担任常务委员。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李达等在农讲所任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同志旧居</b></p> <p class="ql-block">  距农讲所200米远的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也是毛泽东、杨开慧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占地面积909平方米。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与他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光耀楚天 泽被武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毛泽东同志在武汉</b></p> 1926年底至1927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居住最长的一段时间。 <p class="ql-block">左图为毛泽东1927年在武汉。右图为毛泽东在武汉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p> 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的22个春秋,毛泽东同志曾40余次来到武汉。 1953年2月,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提出了南水北调和兴建三峡大坝的宏伟设想。 “从1956年至1966年十年间,毛泽东在依水而兴的武汉18次畅游长江”。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视察武汉重型机床厂。 1966年7月17日,毛泽东与亚非朋友在东湖宾馆。 毛泽东在武汉工作生活的故址遗迹,风貌依旧;毛泽东在武汉留下的词文墨宝,光彩如初。 <b>菩萨蛮·黄鹤楼</b><br>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b>水调歌头·游泳</b><div>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br>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br>  </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陈潭秋烈士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巷,也是中共五大的会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烈士曾经居住的地方。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纪委的前身在此诞生。这里,也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的所在。</p>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br> <p class="ql-block">内部维修,未能进入,留给下次再来武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武汉革命博物馆全景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