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读书会(第16期):优良先生说戏

米文俊

<p class="ql-block">  12月2日,虽值初冬时节,却已是寒风凛冽。滋味读书会场里,襄汾戏剧家协会主席张优良先生亦周正亦恢谐,谈中带唱,给文友们讲了一场襄汾戏剧发展历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早已忘记了窗外寒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期主讲:张优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期主持:赵庆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统筹制作:米文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主办单位: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span></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张优良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爱读书作画、音乐文化。十多年前,从县文化文物局书记的位置上退休,所以人们仍然习惯的称他为:张书记。张优良同志社会兼职:襄汾县戏剧家协会主席、省书协会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人缘好、人脉广,任职襄汾戏剧家协会主席期间,成功举办了“襄汾首届电视戏剧大赛”,是襄汾戏剧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主编的《襄汾戏剧志》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图文并茂,受到各级领导和业界好评,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他的楷书多次荣获“国家级二等奖、一等奖”,2016年入编《中国书画500强》。纵观张优良先生组织的比赛也好、展览也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起点高、格局大、气势宏伟。如:2007年在全省文化工作会上组织各界名人一次展出书画作品3470幅,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两个前所未有,涵盖了张优良先生的品格与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张优良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浅谈襄汾戏剧</span></p><p class="ql-block"> 张优良:戏剧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国粹之一。四千年前的陶寺遗址出土的石磬、土鼓和铜铃等乐器;春秋古晋国宫廷高雅的乐曲;民间演奏的通俗乐曲,为襄汾乃至中国戏剧的萌生创造了条件。元代是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元剧四大家之一郑光祖是我县襄陵镇人。他创作的《倩女离魂》为中国剧本代表作之一。我县的剧种以蒲州梆子(俗称乱弹)为主,兼有眉户、豫剧、道情、碗碗腔。赵雄一带的“花鼓腔”、沙女村的“四句秧歌”是民间戏剧的一支奇葩。此外还有木偶剧、皮影等剧种。</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从五个方面对襄汾戏剧进行浅显讲解:</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襄汾县各种戏班。</span>明清时期,蒲剧已经成为北方梆子戏剧种的源头,而襄汾是发展母体和源头的主要地区之一。有影响广泛的四大名班太平县的福盛班;还有三公村娃娃班等娃娃科班十余个。创办于光绪二十年的牛席娃娃班,举办13科,培养演员400余名,著名蒲剧名角景望都(艺名活吕布)、宋友梅(艺名尧庙红)等均出此班。蒲剧界有“离了牛席娃娃不成班”之说。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解放前后戏剧发展。</span>1947年汾城、襄陵解放,政府以古城镇邓村“福盛班”、和“农民剧团”为基础,接受阎锡山“文宣二队”财产组建“汾城县立剧团”到晋南新解放区和前线慰问演出。1949年,汾城“易风剧社”和木洼沟班、南古县班合并成立“汾城县光明剧团”,演出遍及全县并扩大到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襄汾蒲剧团。</span>1954年襄陵县、汾城县合并为襄汾县,襄陵县的“易风剧社”和“汾城县光明剧团”,并为“襄汾县光明剧团”。曾辉煌一时,为襄汾戏剧贡献很大。后多次更名,几起几落,由兴到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戏剧基本常识。</span>1.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2.鼓点。3.角色行当。4.特技功夫。</p><p class="ql-block"> 蒲剧的特点:1.四功五法。2.行当齐全。3、剧本创作。4.音乐设计。5、舞美设计。6.灯光设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襄汾戏剧领军人物。</span>1、郑光祖(本县襄陵人),2、贾根稳(本县古城京安人),3、王存才(运城芮城人,长期在汾城万金班,福盛班演出),4、刘鉴山(本县南贾镇大柴人),5、席留根(南辛店中陈人),6、杨虎山(南贾人),7、任根心(古城人),8、许爱英(古城人),9、赵梅(襄陵胡村人),10、刘春澍(创作)南贾大柴人。</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襄汾县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中国戏剧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感谢优良先生!现在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李铁柱:今天听了张优良先生的专题主讲,受益匪浅。他从戏剧的长河中走来,为我们解读了襄汾戏剧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并对戏剧演出的技艺概况及剧情对人民群众的教化意义做了全面的阐释。使我们对国粹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与张优良先生交往多年,他工作有方,作风正派,待人热情,睿智幽默,深得同道们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张优良先生任职期间,成功举办了襄汾县首届戏剧大赛,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把襄汾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组织了《襄汾戏剧志》的编纂工作。该志质量之好,规格之高前所未有,添补了全国县级戏剧志的空白。他挂帅承办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名家书画展,从文化馆一楼到三搂三大展厅,3470幅作品,创造了县级办展规格的最高纪录,是我县文化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总之,他为我县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张优良先生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对诗词、书法多有涉猎。他的诗词立意高远,格律严谨。他的书法师法古贤,路子很正,多次在全国、省、市、县书展中入展获奖,深得同行的认可与赞誉。他是我县文化艺术界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  米文俊:提起戏剧,就想起自己六七岁时跟上爸爸妈妈到大礼堂看“老戏”。那时候的我根本不会看戏,纯属混热闹。只记得舞台上红男绿女的隆重打扮,一方登台打杀一阵,又一方咿咿呀呀吟唱一段。舞台右边的墙上竖着写着唱词,我就不明白很简短的一句话,演员们却嗯嗯啊啊长腔短调半天哼不完,真是急死人,我往往在这不耐烦的等待中瞌睡了。直到大结局时,锣鼓家伙铿里铿锵齐响,我又被吵醒了。除了记得几个戏名《狸猫换太子》《打金枝》《麟骨床》等等,至于剧情是什么根本看不懂,更不明白满满一大礼堂的观众们黑黑地挤一晚上,图个啥。</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对于文化的兴趣愈加浓厚,加上新时代传媒工具的广泛应用,自己对戏剧和名角们的前世今生慢慢有所了解,才开始学着会看戏。</p><p class="ql-block"> 后来孩子上了山西师大戏剧研究所的研究生,之后又对影视艺术理论更进一步的求学研究,与孩子交流间的耳濡目染,又促进了我对戏剧的深入了解。</p><p class="ql-block"> 张先生今天对襄汾戏剧往日辉煌、令人堪忧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的全面系统的主讲,再一次深深唤起我对戏剧的喜爱和思索,我想这无疑似一幅药引子,可以来疗治我的戏剧荒病。</p> <p class="ql-block">  梁文选:戏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张优良书记《浅淡襄汾戏剧》主讲,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襄汾戏剧。主讲中,张书记讲了蒲剧的起源、我县蒲剧团的发展历史、传承现状以及蒲剧基本知识、表演方式、音乐、唱腔及行当。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手、眼、身、法等艺术手段,提升了我们对戏剧艺术的审美,丰富了戏剧知识的储备。张书记的讲座,生动活泼,实例丰富,风趣幽默,一会儿讲,一会儿唱,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张书记对襄汾戏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主编了《襄汾戏剧志》,该书搜集整理的戏剧资料范围广、品种全、质量高,是一部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一体的珍贵戏剧资料宝库,成功填补了襄汾乃至山西南部戏曲的历史空白。《襄汾戏剧志》书名题签尚长荣先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14年9月21日《襄汾戏剧志》在县交通大厦举办了隆重的发行仪式,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场面宏大、世间少有。文化部、中国文联、省文化厅、省文联的领导发来题词和贺电,市、县政府领导及临汾、运城好多戏剧名家大咖也亲临发行现场以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组织了"襄汾戏剧电视大奖赛"参赛选手之多,比赛盛况空前;带队参加临汾市戏曲大赛,襄汾参赛选手,夺得了一、二、三等奖全部奖项;组织了名家名段戏曲演唱会,参加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襄汾剧协戏曲进校园、进工厂、进敬老院等多项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使戏曲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感谢张书记对襄汾戏剧的无私奉献!向张书记致敬!!</p> <p class="ql-block">  阎江波:我记得上学时,书上说戏剧是一门综合型舞台艺术。刚才的主讲中,张老师时而回忆襄汾戏剧历史,时而现身说法示范唱腔音调,活泼可亲,娓娓道来之间,襄汾戏剧发展中的各色人物悉数登场,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浮现眼前——张老师的主讲就是一出戏剧。</p><p class="ql-block"> 聆听主讲,我们看到戏剧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和历史的前进步调一致,相互影响。历史的长河哗哗啦啦,这其中就有戏剧的唱念做打和有板有眼的声音。戏剧饱含历史内涵,丰富了传统文化,点缀了生活,也教化了世人。</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决心向戏剧艺术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传播戏剧文化,为繁荣戏剧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能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戏剧?</p> <p class="ql-block">  赵生林:蒲剧不会被替代。非常感谢张优良先生对我县蒲剧团成立发展,表演艺术的精彩讲解。蒲剧艺术是集美术,舞蹈,杂技,武术,特技,音乐伴奏,唱腔表演,又有剧情发展变化的文学元素。几百年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近代名家名角辈出,为蒲剧的传承创新,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西厢记》《赵氏孤儿》《苏三起解》的故事就发生在晋南,并被京剧,黄梅戏等其他剧种所传唱。襄汾襄陵元代四大剧作家之一郑光祖创作的《倩女离魂》也被众多剧种所传唱!</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蒲剧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很大。蒲剧走进校园,小梅花艺术人才茁壮成长。它慷慨激昂的旋律,与千转百回的唱腔,唱出民众感悟人生的共鸣,成为强烈的艺术震憾!它的根深深扎在晋南的黄土里,深深扎在从古至今人民忠孝思想的血液里,扎在中国人家国情怀,威武不屈民族精神的脊梁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蒲剧艺术的奇葩绽放在华夏大地,绽放在人类世界艺术的苑坛上。蒲剧,是中国戏剧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艺术魅力历久而芳馨!</p> <p class="ql-block">  吴红霞:听了张书记的主讲,让我增长了许多戏剧知识,也对我县戏剧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张书记对戏剧由衷的热爱,和为我县戏剧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让人敬佩!尤其是他倾注大量心血编辑出版的《襄汾戏剧志》,更是对我县戏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戏剧的热度虽然已经冷却,但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它展现着丰富的人类情感,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貌;它凸显着时代的精神,让人们从更加形象的角度了解历史,关注社会。</p><p class="ql-block"> 戏如人生,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张书记的娓娓讲述,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就必须在台下付出艰辛和努力。感谢张书记的主讲,向张书记学习,也向各位前辈学习。 </p> <p class="ql-block">  梁三捷:听了优良先生的主讲,获益匪浅,借此谈几点感受。一、对近代我县戏剧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说明优良先生对襄汾文化特别是对蒲剧事业的挚爱以及保护和延续蒲剧艺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二、建国以来从来没有人对我县蒲剧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知识普及,也没人组织编纂《戏剧志》,优良先生是第一人,当然也与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着意安排分不开,其功不可没。三、襄汾蒲剧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给襄汾人民带来精神生活的享受,在社会生活中,激发了每个人的心灵情感和意志,让生命的目标变得更有意义!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美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是蒲剧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对此的保护、改革、提升和延续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呼吁也应尽绵薄之力,使蒲剧艺术之树长青,在新的时代散发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李怀吉:听了张优良先生的主讲,长了知识,开了眼界,很受教益。张优良先生对襄汾戏剧的历史经典、辉煌历程以及优秀剧目和表演艺术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奇珍异宝的襄汾戏剧艺术宝库。襄汾戏剧艺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舞台都享有盛誉,尤其是在乡村民众中享有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这其间有着许多新老戏剧人的艰辛奋斗和创造,也有张优良先生倾注的辛勤汗水和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戏剧舞台艺术确实是老一辈人所享受的为数不多的艺术样式之一。年末岁首、庙会村庆以及百性婚丧嫁娶常邀戏班登台助兴。襄汾戏剧曾经辉煌兴盛、魅力无两。一个陈郭村就曾建筑了八座气势宏伟的大戏台。我年轻时也曾骑车20多里到北李村去看戏。只是,如今的戏剧已呈颓势,辉煌不再。这是大势,时代变了,戏剧并没有变,跟不上了。不独襄汾,二十多年前,国家京剧团在北京西单剧场演出,容纳千余人的剧场,只卖出十几张票,无奈只得退票退演。乡村演戏时,台下观众是清一色的白头军,年轻群体已不再有关注这个慢悠悠舞台的情怀。戏剧剧目百年不变,东村演了到西村还是那两回。这种现象令人希嘘不已,但回天乏力。“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有些事情,并不是这个人不努力,而是天气变了,大势已逝,费了大力气,却不出活。适合农耕时境的戏剧艺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显得有些撵不上变化了。</p><p class="ql-block"> 张优良先生对襄汾戏剧的深入研究和精妙解读,确实称得上是一位戏剧研究专家。张优良先生书法、诗词俱佳,通戏文,懂音乐,在多个方面都有卓越建树。与张优良先相识多年,人厚道,性爽快,宜相处,是一位非常好的知友。</p> <p class="ql-block">  周戊丁:蒲剧作为我们晋西南的优秀剧种,是深入我们河东百姓血脉里的永远存在。一声起板,一句高腔,无不憾人心魄;一曲慢板,一抖水袖,尽然扣人心弦。村镇乡堡戏台林立,田间地头乱谈飚扬。从元明肈启的蒲州梆子唱红了河东大地,唱遍了甘陕高原。曾与河南豫剧对台献技,不输秦腔彪悍狂放。蒲剧艺人世代辈出,大师高手云蒸霞蔚。它宣泄着北方人的豪迈激情,激荡着河东人的粗犷雄风。作为土生土长的襄汾人,从祖先遗传的骨血里就充溢着不屈与抗争,也饱含着忠义千秋的信念执着,而蒲剧竟然全部的承载了所有的心衷情愫。悲欢离合,恩爱情仇,才子佳人,豪杰英雄,在方寸舞台上演绎了民族历史的波澜壮阔,再现了芸芸众生的斑斓岁月。有人说蒲州梆子是优秀的传统艺术,莫如说蒲剧是我们地域文化的母本,是我们形影不离的至亲,镌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彰显民族精神的丰碑,鼓舞我们勇猛精进的号角。蒲剧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渗入我们的骨髓,萦绕在我们的心中,深刻于我们的脑海,陪伴我们一直到心醉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面对蒲剧如今的不幸式微和憾恨衰落,只要我们传承蒲剧的人永不放弃,只要我们研究蒲剧的人锲而不舍,只要我们热爱蒲剧的人忠心捍卫,蒲剧的英魂雄魄就会永在。我们坚信:泣鬼神憾古振今惟有蒲剧,冲霄汉虎啸雷鸣还是蒲剧。姑射巍巍就是蒲剧的傲岸风骨,汾水悠悠就是蒲剧的浅唱吟咏。惟有与时俱进,方可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 聆听张优良先生的学术主讲,有感而发,谨表谢忱,并致敬意!</p> <p class="ql-block">  路永宽:今天听了张优良书记主讲,深受感动。一是对张书记有了新的认识。86年就知道张书记的,印象中的张书记是一个聪明、幽默、随和的人,但今天的认识就大大的不一样了,变成了聪明、幽默、随和、大方、认真、有崇高追求且做出了不朽业绩的一个大写的人。这主要有以下事实支撑,首先是编辑出版了《襄汾戏剧志》这本大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对襄汾县的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类型的书在全国县级这个层级是独一份,从这个意义上讲,填补了戏剧研究的一个穷白。其次,张书记组织了几次大的戏曲文化演出,而且非常成功,这充分说明了他的为人与威望。再次,张书记爱好广泛,戏剧上,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领导能力上,组织活动周到细致,大气磅礴,场场成功。书法上,楷书目前在襄汾是一支笔,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同时张书记还能做诗填词,且造诣非浅。二、各种文化的出现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蒲剧艺术发源于蒲州,简称蒲州梆子,它出现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民国,式微于二十一世纪。这不是艺术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毕竟现在社会的节奏较过去快得不是一个数量级,传媒手段之丰富更非过去可比,所以,对眼下戏剧的现状必须正确认识,既不能期望再出现过去万人空巷的景象,更不能灰心丧气,而是要求新求变,主动适应社会,争取自己存在的意义。三、希望张书记今后多讲讲戏剧欣赏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懂戏剧,爱戏剧,会欣赏戏剧,让戏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辉,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四、相识于缘,相交于情,相惜于品,相敬于德。</p> <p class="ql-block">  关旭东:民歌起于野,戏曲起于市。唐明皇酷爱戏曲,在梨树园中排练演出,遂有了梨园的雅称。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等。当然,最好听的还是蒲剧和眉户。农耕时期,高台教化,是人们接受传统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我也经常看戏,并写过与戏曲有关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襄汾戏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特别是民国时期戏班众多,名家荟萃。新时期我县梅花奖获得者、在全市戏曲界挑大梁者大有人在。一上午的讲解,使我们对襄汾戏曲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本《襄汾戏剧志》,在县级独立群雄,光耀华夏,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裴双平:聆听了张优良书记“浅谈襄汾戏剧”主讲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张书记在我县文化部门工作且担任领导多年,在任期间主编了《襄汾戏剧志》,退休后又担任戏剧协会主席,对我县戏剧文化和剧团发展变迁了如指掌。他的主讲条理清晰、语言精炼、浅显易懂,边讲边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美好回忆。尽管戏剧同电视剧、电影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欣赏群体由“大众”变成了“小众”,但仍有不少戏迷朋友仍然在默默坚守并传承着这一传统文脉,希望通过今天的主讲能让更多的襄汾文化人重视襄汾戏剧,关注襄汾戏剧,为传承我县戏剧文化尽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赵庆海:我认识优良先生十多年,从相识、到相交、到熟悉,每一次的接触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感受,尤其是听了今天的《&nbsp;浅谈襄汾戏剧&nbsp;》主讲,对优良先生、对襄汾戏剧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们耳目一新,我们的小县城戏曲界能有这么一个领军人物,是咱们襄汾人们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赞优良先生</p><p class="ql-block"> 运筹帷幄不过奖</p><p class="ql-block"> 满腹经纶更恰当</p><p class="ql-block"> 字画行云墨笔畅</p><p class="ql-block"> 作唱念打是内行</p><p class="ql-block"> 戏剧掌门大旗扛</p><p class="ql-block"> 多才多艺张优良</p> <p class="ql-block">  张普庆:今天参加滋味读书会,聆听张优良主席的精彩演讲,感受如下:一.专业;二.精彩;三.襄汾戏剧活地图;四.襄汾一人物!</p><p class="ql-block"> 张优良主席开场白十分精彩,从陶寺遗址,4300年出土的土鼓、铜玲、石磐拉开了演讲的序幕:并且讲授了襄汾戏曲的前世今生,并记录了襄汾各个时期的名人名角!</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书协、美协、作协、戏协,这几大协会的主席专业性都特别强,他们代表着当地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那样,华山论剑,武林盟主,谁的技艺高,谁的本领强,谁就坐第一把交椅。</p> <p class="ql-block">  田超敏:听了张优良老师讲的“浅谈襄汾戏剧”,受益匪浅,他对襄汾戏剧发展史如数家珍,我是第一次听说。首先戏剧文化和文学文化,都是文化界的一种文化作品,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文学大师巴金,茅盾等都有着同等崇高的社会地位。在文艺界,戏曲和电影,电视剧,话剧,舞蹈等都是文艺界剧种的分支。蒲剧是其中的一个小剧种,是地方剧。自元代形成,发展到现在,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蒲剧在戏曲界,是有很高的地位的,我国有一套百科全书,叫《百万个为什么》,其中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蒲剧,并且介绍了蒲剧五大名伶,分别是王秀兰,阎逢春,杨虎山,张庆奎(十三红),袁月龙。特别指出杨虎山,行当是"二净",也就是俗话说的"二花脸",是我县南贾人,这是襄汾人民的骄傲。但是,现在喜欢看蒲剧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青人,就更少了。蒲剧甚至有断挡的危险。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任何文化作品的"根",就是观众,戏曲也是如此,只有喜欢看戏的人多了,蒲戏才能"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怎么才能使观众喜欢蒲剧呢?我认为,就是要让观众看懂蒲剧。演员在台上表演的艺术,观众在台下看的是故事情节。要看懂故事,必须要听懂演员的台词和唱词。因此,我认为有几项要革新:第一,蒲剧用词太过于文雅,台下观众,大部分人听不懂。就好像一群小学生,老师上来就给他们讲高等数学,什么函数,反函数,幂函数,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而是学生听不懂。比如《西厢记》中,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唱词是要等张生回来,"等过朔日又等望,等过端午等重阳″。台下观众很少懂得"朔日″是"初一″,"望″是"十五″,等等,这些高雅词语,在每个剧中,屡见不鲜,希望剧中多用通俗词语。第二,剧中锣鼓、梆子等乐器声,与唱声同时出现,使观众听不清唱词,也就弄不清剧情,不知道故事情节,使观众逐渐对蒲剧失去了兴趣。希望说唱时,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乐器。再一个,就是蒲剧地方语太重,特别一些地方语专用词语,有些观众听不懂,外地人更听不懂了,从而失去对蒲剧的兴趣,希望能用标准词语。</p> <p class="ql-block">  张石成:听了张优良老师“浅谈襄汾戏剧”的主讲座,感受有三:一是张老师对襄汾戏剧的产生、发展、形成和辉煌历史讲的脉络清晰,对戏剧基本常识讲的浅显易懂,对襄汾戏剧的领军人物了如指掌,可见其戏剧艺术的造诣深厚,可称为襄汾戏剧领域的大把式。二是戏剧具有教化作用还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三是戏剧艺术的传播形式会发生改变,会在直播、抖音、快手中形成新的爱好群体,但不会消亡。戏剧过去、现在、将来都将是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p> <p class="ql-block">  尚会强:因为有事,只听了张主席讲的上半场,对我县民国以来的戏班和剧团的历史有了粗浅的了解。前两天,还特意浏览了张主席主编的《襄汾戏剧志》,内容丰富,除了我县戏剧的发展历史和人物介绍,还有不少相关碑刻。那是十年前的著述,难能可贵。前几年,我在搜寻赵康刻书家赵熟典资料时,发现了他刻印的一本《双忠节传奇》,可以弥补我县自元代郑光祖之后再无刻印剧本传世的缺憾。剧本作者是赵康人,讲的是明末毛文龙儿子和袁崇焕女儿的故事,毛文龙祖籍伯虞村,古代襄汾人是怎样讲述本土故事的呢?或许会给今天的我们一点启发。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和挖掘我县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  高建录:与优良兄从相识相知到成为至交,凡40余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是个随和、随性的人,同时也是位有才艺、有气度的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他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热爱戏剧事业,对襄汾戏剧有大贡献,其主编的《襄汾戏剧志》可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今天听其《浅谈襄汾戏剧》,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思考有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戏剧因其独具的艺术感染力,令许多国人沉迷其中,甚至将其视为真实的历史。其实,历史是真的,戏是演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襄汾是戏剧的起源地之一,郑光祖、杨虎山、席留根、任跟心、许爱英等名家辈出,戏迷众多。应该予以适当保护传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随着现代媒体的兴起和受众的变化,传统戏剧的衰落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传统戏剧要生存,必须创新,老先人的任何东西都不是金科玉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愚以为,保留少量专业剧团和研究机构,专做保护传承的事。戏迷们也尽可以自娱自乐。上多少代人喜爱的东西,下代人也未必喜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张国新:</p><p class="ql-block"> 滋味读书诗意长,</p><p class="ql-block"> 文化研究誉丁陶。</p><p class="ql-block"> 戏剧源远博古今,</p><p class="ql-block"> 优良先生乐滔滔!</p> <p class="ql-block">  杨志刚:有事没有能亲聆张书记优良讲戏剧课,非常遗憾。但从优良兄编戏剧志及后面的交往说几句。优良兄做事就象他名字一样,认真细致而又激情,总是追求完美,对襄汾戏剧贡献具大,主编《襄汾戏剧志》载入史册。北人不善修志,而这部志使得襄汾戏剧立于三晋,在全国县级市尚属少有。优良兄聪慧能干,敢说敢当,做事做人都是好样。优良兄多才多艺,以前只知道他对戏剧、音乐有独树,上次李铁柱主席讲书法才知道他也写书法,看了作品刮目相看,成债斐然。祝张书记优良艺术身体双健康[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  优良先生说戏,二十位文友交流了各自对戏剧和优良先生的认识和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