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章 艰难困苦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节 吃观音土度荒年</b></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人比五十年代的幸运,因为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可我作为六十年代初的却也小尝过那个年代的苦滋味,记忆最深的当是吃观音土了。</p><p class="ql-block"> 观音土俗称白泥巴,又叫高岭土。观音土与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什么关系呢?民国时期陕西闹饥荒,吃不上饭的人们走投无路只好去拜观音,第二天人们再去观音庙的时候,发现在观音像后面有一层厚厚的白土,看起来和面粉很像,人们没有见过这种土,以为是粮食,因此取名为“观音土”。大瑶人以前用来烧瓦的白泥粑,就是人们说的观音土,六十年代初过“苦日子”,许多家庭人口多,粮食不够吃的,就去挖观音土,我家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八口人八张嘴,一日三餐要吃的也不少。于是母亲也加入了挖观音土的大军,挖回一大堆观音土,做成饼或汤圆让全家人吃。说真的,即使是那个年代,也是难以下咽的,只是用泥巴把肚子胀饱了, 缓解了一时饥饿!</p> <p class="ql-block"> 我那时大约四五岁吧,因为年龄小白泥粑粑吃了不消化,很少吃,吃薯丝饭的日子要多一些,父母、大哥和二哥,是吃过观音土的,尤其是父母亲,他们将大米饭和红薯丝饭留给子女吃,自己吃的是南瓜滕、芦苇根、观音土。我出于好奇,也吃过几口观音土,喝水后不久肚子就胀痛起来。刚开始以为是吃多了被胀疼,可一个下午胀疼都不松劲,在厕所蹲了一下午,腿脚麻了,挣得面红耳赤站都站不起来,却什么也没拉出来,哭了一下午,母亲也守了一下午,问我还吃不吃白粑粑?我直摇头说:不吃了!</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母亲总笑我:平妹子(小时候别称)吃白泥粑粑,屙起屎来哭!</p><p class="ql-block"> 我在母亲的趣笑中长大,观音土也成了远去的记忆。几十年后,当我想方设法躲着朋友的宴请时,却猛然发现,儿时的观音土居然成了记忆深处最深刻的痛!我知道吃观音土的味道,知道苦难时那浓浓的亲情和关爱,让我一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