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 南湖 . 湖心岛

QiHang

<p class="ql-block"> 国家AAAAA级景区——嘉兴南湖旅游区 是一个集旅游观光、风光休闲娱乐、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景区,景区占地面积约5.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南湖 是浙江三大名湖,素来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和“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烟雨景致成为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风光旖旎的 南湖,四季宜人。</p> <p class="ql-block">  南湖 不仅以秀丽的风光享有盛誉,而且还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成为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 成立,以南湖 湖心岛 中的 烟雨楼 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 烟雨楼 下 万福桥 旁。</p><p class="ql-block"> 1985年,邓小平为 南湖革命纪念馆 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  南湖 著名景点 会景园 入口广场的假山用了300多吨黄石堆积而成,假山上“南湖”二字为郭沫若手书。</p> <p class="ql-block"> 会景园 坐落在 南湖 的南岸,呈半岛形,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园内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风格。</p><p class="ql-block"> 望湖楼 与 湖心岛 的 烟雨楼 遥相呼应,醉仙楼 传承了金庸小说的神韵,红菱长廊 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望湖广场 是嘉兴市民和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会景园 融望湖赏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旅游接待服务于一体,是游览 南湖风景名胜区 的主要入口。</p> <p class="ql-block"> 南宋嘉定年间宋尚书 潘师旦 在嘉兴南湖边有个私家园林,称“会景亭”,如今的 会景园 便得名于此。</p><p class="ql-block"> 潘师旦 早年曾任秀州知州,他喜爱 南湖 的风景优美,官居尚书时未及年老就解印来湖畔筑造亭园,有南坞、海棠亭、白莲沼、桃花亭、红薇径、茶溪、仙鹤亭、芙蓉塘、白苎桥、渔溆十个景点,依据这十个景点的名称,就可以揣测当年这个园林的规模之大了。</p><p class="ql-block"> 和 潘师旦 同时代的 张尧同 在《嘉禾百咏·会景亭》中写道:“有景道不出,须来此水滨。十分花鸟色,团作一亭春。”从诗的描绘来看,南湖的景色让 会景亭 独占了,真是花团锦簇,一片春光明媚。</p> 南湖游船 <p class="ql-block"> 从东侧园门进入景区,是一组古朴的清式建筑,这是根据金庸 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场景之一而建造的 醉仙楼,楼中一副“江南七怪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26日 金庸 先生在这里举行八十大寿时,挥毫题名“醉仙楼”,使这座建筑更添光彩。</p> <p class="ql-block"> 与 醉仙楼 相依的亭廊是 红菱廊,每当仲秋时节,里面出售南湖的特产“南湖菱”,形似馄饨和元宝,所以又叫“馄饨菱”、“元宝菱”,南湖菱壳薄而无角,肉厚而鲜嫩。</p><p class="ql-block">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尝菱角时,不慎将嘴唇刺破,便戏说道:“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美哉!”谁知,这话正好被菱花仙子听到,此后南湖菱就无角了。当然这只是传说,</p><p class="ql-block"> 其实南湖菱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碳化的无角菱。而南湖菱能延续至今,与南湖的特定水质、菱农的选种及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p> 清风书院 望湖楼 与 湖心岛 的 烟雨楼 遥相呼应。 望湖广场 到 湖心岛 去的游船码头 <p class="ql-block">  湖心岛 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 赵瀛 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 烟雨楼 于岛上。</p><p class="ql-block"> 清以后又相继建成 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 等建筑,形成了以 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  访踪亭 坐落于 红船 东面,建造于1985年,是为纪念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于1964年重访 南湖 时为纪念馆题写的诗句所建。</p><p class="ql-block"> 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 杨尚昆 来 南湖 视察时,为亭题额:“访踪亭”。</p> <p class="ql-block"> 1964年4月5日, 董必武 专程到 南湖视察。在中共“一大”纪念船上,董老回顾当年“一大”开会的情景,心情激动,挥毫题写了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的光辉诗句。</p> <p class="ql-block">  停泊在 烟雨楼 前水面上的,是1959年仿制的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它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这条“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p>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海代表 李达 的夫人 王会悟 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 嘉兴南湖 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p><p class="ql-block">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 李达 夫人 王会悟 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游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船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通道,中舱放一张八仙桌,周围放桌凳和茶几。当年中共“一大”会议就是在中舱举行。</p><p class="ql-block"> 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橱灶等物,船梢系有一条小拖梢船,为当时接人进城购物所用.。</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红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并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 位于南湖湖心岛上,共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p> 烟雨楼 因唐朝诗人 杜牧 《江南春绝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燕烟雨中。”的“烟雨”而得名。 烟雨楼 原为五代时(公元940年前后)吴越王 钱缪 第四子广陵王 钱元镣 任中吴节度使时,在 南湖 之滨所建用来登高望远的地方。<div>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随着 湖心岛 的落成,烟雨楼也随之移建于岛上。</div> <p class="ql-block">  烟雨楼 前的两棵古银杏树,系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在湖心岛建 烟雨楼 时栽种,距今已有450多年树龄,两树皆为雄树,所以都不结果实。</p> <p class="ql-block"> 鑑亭 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来许亭建成后,在其前又建造一座式样相仿的亭子,取名"鑑亭"。</p><p class="ql-block"> 嘉兴知府 許瑶光 为此亲自撰写《鑑亭之铭》,将嘉兴百姓对他的爱戴作为自己的借鉴和鞭策,以戒恶扬善,归纳总结了为人做官的处事之道,戒邪避恶,使优良品行得以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现在 鑑亭内珍藏着"马券石刻"、"血柏化石"和"洗鹤盆"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宋代有饲养仙鹤的风尚,以为风雅之举,洗鹤盆,又名"洗鹤石池",相传为岳飞的孙子 岳珂 居嘉兴时所用物,传说他经常用这个石盆为其饲养的仙鹤洗澡。</p><p class="ql-block"> 岳珂 曾主政嘉兴,有惠政,故宅在金佗坊(今范蠡湖一带)。光绪《嘉兴府志》转引旧志记载,洗鹤盆在清代被安置在嘉兴城隍庙,用来盛放松化石(即血柏化石)。</p> <p class="ql-block"> 血柏化石 高1.4米,周1.5米,呈红褐色。该化石相传是清代嘉兴人,时任丽江知府的 冯尧巩 购自古北口,运回故乡 𡈼店,此后移至嘉兴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移至南湖 湖心岛。</p><p class="ql-block"> 前人一直认为此石是松化石。1964年5月19日,郭沫若 参观 南湖革命纪念馆,经其鉴別为 血柏化石,至少有四万余年时间,留下一段佳话。当今学者考证该石为上古中生时代硅化石,距今有七千万年到一亿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马券石刻:宋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苏轼将御赐的一匹名马赠给门人李廌,并特意书券为证。</p><p class="ql-block"> 李廌、字方叔,为苏门六君子之一。马劵帖是两人师友情深的一段见证。有黄庭坚跋尾、苏辙题诗。</p><p class="ql-block"> 清代又有翁方纲、姚晋锡、许瑶光等人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 马券石刻 共有四块,是嘉兴的珍贵文物。从明代起就安置在 陆宣公祠。以后几经流离,一度被安置在流虹亭。</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十年(1860年),这四块马券石刻散失。许瑶光 在同治三年(1864年)让蔡钦尧 在废营垒石中找到。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流虹亭,嵌石于壁。</p><p class="ql-block"> 1931年后,因流虹亭年久失修而坍塌,这四块石碑被移于嘉兴图书馆保存,其中一块曾失而复得。</p><p class="ql-block"> 抗战后又被移置到湖心岛。此后又遭散乱,故今之所存,已有残缺。</p><p class="ql-block"> 四块石刻的离离合合,颇具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碑亭(西)</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八次登临湖心岛,岛上至今完好保存着两块御碑和乾隆的十四首诗。</p><p class="ql-block"> 西御碑亭分別刻有乾隆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至此留下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诗中将南湖美景作了詳尽的描绘,充分显现出乾隆皇帝对南湖的喜爱与留恋。</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 烟雨楼 为1918年嘉兴知事 张昌庆"会绅募款重建,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是整个南湖古建筑群的核心与象征。</p> <p class="ql-block">  前檐“烟雨楼”匾额笔力苍劲,乃“一大”代表 董必武 同志于1965年所题写。</p> 在 烟雨楼 前,望湖边“红船”。 烟雨楼 一楼内景 烟雨楼 一楼两边悬挂的字画。 从 烟雨楼 后面登楼 登上 烟雨楼 烟雨楼 二楼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烟雨楼,经过碑廊,到 宝梅亭 去。</p> 宝梅亭 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宝梅亭 因存放两幅梅花图石刻而建。<div> 亭名是书画鉴定家 谢稚柳 题写。</div><div> 亭内存放着清朝兵部尚书 彭玉麟 所作的两幅《梅花图》石刻以及元朝大书画家 吴镇 所作《风竹图》石刻。</div> 《梅花图》 1 <p class="ql-block">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官至兵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元年(1875年),彭应嘉兴知府 许瑶光之邀游南湖,于石上写横、直梅花两幅,老干繁枝,鱗鳞万玉。石面上缺损裂罅,均因势走笔,不着痕迹,妙趣天成。</p> 《梅花图》 2 风竹图 系元代画家 吴镇 所作。<div> 吴镇(1280-1354),字仲圭,生性喜爱梅花,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沙弥或梅花和尚,浙江嘉善魏塘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div><div> 吴镇擅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在山水画上有杰出的成就与极高的地位,尤其对近古山水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div><div> 图中右下方刻有 许瑶光 的题画诗。</div> 乾隆御碑亭(东)<div> 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八次登临湖心岛,岛上至今完好保存着两块御碑和乾隆的十四首诗。</div><div> 东御碑亭刻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南巡至此留下的诗句。</div><div> 诗中将南湖美景作了詳尽的描绘,充分显现出乾隆皇帝对南湖的喜爱与留恋。</div> 烟雨楼 后花园,有形状奇绝、错落有致的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传说是宋朝的“花石纲”遗物,乾隆皇帝南巡时从王店镇的吴园移到这里来的。 来许亭 <p class="ql-block"> 米芾书碑</p><p class="ql-block"> 米沛,字元璋,号襄阳漫士,世称米沛南宫,太原人。其书法深得 王羲之 笔意。</p><p class="ql-block">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 同称宋代四大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嘉兴知府 许瑶光 得米芾书墨迹,视为珍宝,请人摹刻碑上。</p> 清晖堂 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嘉兴知府许瑶光为赞颂乾隆皇帝南巡所建的一座门厅。<div>  其含义为:清代表清晨,晖代表阳光,就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到的地方,隐喻清政府能与日月同辉。</div><div> 同治十二年(1873年)许瑶光又在清晖堂左右各建厢房,南边是“菱相水榭”,原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品茗赏景,望湖看花。茶香菱香,丝丝屡屡,悠悠如神仙,所以题门匾“小蓬莱”。北边厢房是“菰云簃”</div> 遥望 壕股塔 再次回到 烟雨楼 ,登上楼,遥望 红船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后记:<br>  2023年10月30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嘉兴一日游。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