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

椰子

<h3> 去年疫情肆虐,人祸叠加,可以说充斥魔幻、诡异。这是令众生惶恐、迷茫,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年。特别是我也无法幸免,掉落在🐑圈。<br> 记得岁末时,我已发烧多日,且突破了38度。一个晚上,儿子来电,说要接我出去住院,我深知那时全上海医院一床难求,于是手忙脚乱整理出二包随身用品,又把自己凭先见之明买下的那台菲力普制氧机包好,等儿子车子一到,就在夜色中直奔80多公里外的“长三角互联网智慧医院”(名字很奇特)。<br>  然,由于来回长途误了点,原先媳妇托亲戚要到的床位已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于是,当夜又不断来回沟通,反复托付,总算在第二天早上,我和儿子在一个病房前坐等某人出院,腾出一个床位来。那是一个双人间,有单独的卫浴设备,条件还不错。<br>  于是,我破天荒在医院度过跨年夜,住院二周,做了无数检查项目,天天吊针、吸氧,期间的遭遇一言难尽,暂且不表。幸好我已坦然面对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加上儿子家在医院附近,他和媳妇不惧感染新冠,悉心照顾我,和我一起迎来不知祸福的2023年,直到元月9日出院。<br>  这新年伊始的遭遇,这非常时期的难忘经历,似乎在这个年报中有必要先概括记上一笔。<br><br>  一、梧桐人家养老社区的泳池中常见96岁老船长划水有力,泳姿健美的身影;舞蹈房里,87岁的林大姐打扮时尚,舞步轻盈;和我同楼的江院士85岁高龄还热衷于高分子科学研究和文化沙龙的组织协调。80岁的冯先生原是名闻上海滩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如今他给邻居们办班传艺。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也年逾八旬,与这些老兄弟、老大姐相比,自然望尘不及,但也没有“自惭形秽”之感。<br>  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人目前自我评估下来,身心还算健康,头脑还算清醒,思维尚清晰,依然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愫。行走、行动还算自如。独立生活能自理。没有出现重大病变,甚至没有感冒过。总之,可以给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打个及格+<br>  今年几种慢性病仍在可控范围,常用药物主要由社区健康中心帮助代配,免除了跑医院的种种麻烦。虽然服用的药物种类多了些,长期下来对肝肾等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也只能顺其自然。<br>  至于腰酸背痛之类,类似机器老化,似乎不可逆,只能小心养护,别无他法,那就“忽略不计”吧。<br><br>  二、怨声载道的封控突然取消,我在茫然若失中清醒过来,在女儿的帮助下,于2月份赶紧完成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感谢九院眼科的马主任为我手术。从此,双眼的视力都得以明显提升,令我欣喜不已。这也是2023年的一件大事。<br><br>  三、自从入住梧桐人家,又遇新冠疫情,这几年几乎没怎么外出过。今年倒是多次在市内外活动:应上海纽约大学王教授邀请,约了数位邻居去参观上海纽大新校区;参加梧桐人家组织的长兴岛郊野公园一日游;参观上海音乐学院新落成的歌剧院;应邀到老学生别墅作客;老学生陪同游徐汇、卢湾滨江。更有乘飞机去广州木棉人家体验;乘高铁去宜春温泉和景德镇游览,尤其是与儿子儿媳去景德镇一行,不仅赶上了瓷博会,还圆了与侄子女会面的心愿。其间去瑶里国家公园一游,虽有较长一段山路,我竟也与年轻人一起通过了,他们夸我脚力不错,我自己也很满意。<br>  期待明年到成都芙蓉人家和北京玉兰人家体验游。<br><br>  四、为文化沙龙成功策划了一场音乐会。从邀请上音老学生献演,到商定音乐会日期、定音乐会名称与曲目、编写演奏家简介、海报与节目单制作、当日接待,甚至音乐会后,长笛演奏家失落一本曲谱也是我去找回来并请顺丰快递小哥帮忙完璧归赵。总之,全程负责到底。虽然效果良好,反响热烈。但忙碌、劳心劳力两个多星期,累人!以后就不想再做类似的事了。 <br> 再说,去年还曾邀约老学生赵教授给文化沙龙作了一场精彩的讲演,我也算是为文化沙龙出力和尽心了。似乎也不宜再去烦劳其他老学生。<br><br>  五、除了参加听取各种讲座,自己也应书友会会长安排,做了二次讲演:《汉语文字趣多多》和《终身学习 受益终身》。离开讲台多年,现在再次面对成年的、高层次的听课者,多少有点忐忑。之前备课、写讲稿,反复修改,算是对我脑力和体力的考验吧。第二次那个讲演实际上也是我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小结。<br>  兴趣社团活动保留了创意手工和葫芦丝吹奏。后者需要课外多练,我却很少练,所以进步也很小。腰鼓算是玩过了,学了一点皮毛,考虑到运动方式不适合高龄老人,就放弃了。<br>  总的来说,平时的运动量不足,应该归结为惰性加缺乏恒心所至。<br><br>  六、今年院里在筹备国庆、中秋庆祝活动时,节目组要求我表演诗朗诵《趁我们还不算太老》。之前我曾在二次与邻居聚餐时背诵过,大家对这首我改编的白话诗内容比较认可。有一次正好被赵总听到,于是他推荐我上大舞台表演。我爽快地答应了,并翻出压箱底的一件米国晚礼服和仅存的一双半高跟皮鞋,认真而自信地走上了多功能厅的大舞台,顺利完成了演出任务,收获了热烈掌声。<br><br>七、到今年六月末,我入住梧桐人家整三年了。应该办续签。我觉得我们第一批长者签的合同有明显的不合理条款,故要求改签后来推出的新合约。经过多次商榷,据理力争,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要求,也懒得多费口舌,就作了一些妥协,在历经两个多月后,终于换成了基本合情合理的新合同。<br><br>八、今年的阅读量比较大,主要是看微信上的文章(包括电子版书),毛估估每天在万字左右。另外,纸质的书也看了三本。估计总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br><br>九、写作方面,完成大小文稿16篇,约5万字,大多在《梧桐社区报》和个别公众号上发表。压根儿没有赚稿费的欲望,此乃自己动手动脑的举措,除了有数千人阅读,也没有其他价值。今后,是否争取把《我经历的三次大乱》完稿?还真拿不定主意。<br> 另外,我在社区报创刊后,已连续发表了30多篇,决定明年开始不再每月给社区报供稿了,以免让邻居们产生“阅读疲劳”。<br><br>十、接待。今年因为没有疫情的阻碍,所以来访频繁 。除去儿子、女儿二家经常来探望,其他来访者在百人左右,其中主要是老学生,据不完全记录,有77人次。来访者10人以上的三次,特别是10月下旬的一次规模最大,达38人。这些探望、访问总是给我带来感动和快乐。感谢亲朋好友、老学生的无价情谊,是你们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温馨和爱意。<br><br>  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感恩所有关爱、帮助我的人!祝愿世界和平!祝愿国泰民安!祝愿家人、亲友、学生和养老社区的大小管家们喜乐安康,吉祥如意!</h3> <h3>满满的祝福暖心间</h3> <h3>我和老学生泓同一天生日,今年她又约了数位同学来我所在的养老社区一起庆生。</h3> <h3>戴个帽子是否有“腔调”了?</h3> <h3>身穿亲手编织的毛衣,与来访的老学生愉快交谈</h3> <h3>在自己的节日留个影</h3> <h3>邻居邀请我会餐,我即兴表演凑热闹。</h3> <h3>我的芳邻,我的榜样,</h3> <h3>长兴岛春游</h3> <h3>梧桐人家春意盎然</h3> <h3>和几位邻居一起参观位于前滩的上海纽大新校区</h3> <h3>在上海纽大参观巧遇老学生</h3> <h3>回上音参观新落成的歌剧院</h3> <h3>66屆部分老学生来访</h3> <h3>喜欢南国的大榕树</h3> <h3>好繁茂的树根!</h3> <h3>与同游广州的邻居在街头合影</h3> <h3>夜游珠江</h3> <h3>老学生快递来的教师节礼物🎁</h3> <h3>大总裁重亲情,来沪常常忙里偷闲来探望</h3> <h3>假装弹琴</h3> <h3>开讲座仿佛又重回学校教室</h3> <h3>在宜春乘船进水洞</h3> <h3>乘小火车上明月山</h3> <h3>这张音乐会海报我很满意</h3> <h3>音乐会后几位优秀的木管乐演奏家与我们沙龙成员合影</h3> <h3>第一次参加院内的国庆升旗仪式</h3> <h3>感谢13号楼一位邻居帮我拍摄演出视频</h3> <h3>儿子带我去旅行</h3> <h3>晚上先睹景德镇春秋大集现场</h3> <h3>古窑烟囱在夜空中熠熠生辉</h3> <h3>与远方的亲属会见令人欣喜</h3> <h3>参观瓷博会</h3> <h3>他比我爱读书</h3> <h3>光与影的巧合:为我拍摄的儿子与我同框</h3> <h3>游览瑶里国家公园的小视频</h3> <h3>儿子的本命年生日在旅途中进行</h3> <h3>儿子在亚洲锦标赛中夺冠,是送给自己这个本命年最好的礼物</h3> <h3>68屆三十多位学生来访合影留念</h3> <h3>又制作了一面“情系上中”班旗</h3> <h3>初冬的滨江一片金黄</h3> <h3>感谢66屆多位老学生合力帮助我实现游览徐汇、卢湾滨江的心愿。</h3> <h3>辞旧迎新,我心欢畅</h3>